正文 第1532章 仁肇来也

目录:逍遥侯| 作者:梓青| 类别:玄幻魔法

    今天的进攻,是实际意义上的总攻,总攻的最高指挥官是廖山河。

    成都的北门外,汉军的军阵,仿佛红色海洋一般,一眼望不到头。

    在汉军军阵的最前方,耸立着一百余门六磅火炮,青黄色的炮管,笔直的指向成都北门的城墙。

    还是老规矩,炮军都指挥使李永堂,依然负责临敌的全权指挥。

    没办法,训练一名合格的神炮手,实在是太难了。神炮手,不仅需要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基础必须好。

    在这个时代,能够熟练使用加减法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计算抛物线,计算弹道的偏差,计算风向对弹道的影响了。

    当然了,李永堂也训练了一批准神炮手,临战之时,这些人一人指挥一门火炮,专门轰击城门洞。

    据李永堂所知,成都城的北门、西门、南门和东门,都有瓮城的保护。

    也就是说,即使是炮弹轰开了外面的城门,大军也不敢冲进瓮城里去找死。

    那么,进攻成都的计划,显然是要作出调整的。

    按照李永堂拟定的进攻计划,先集中有数的神炮手,轰开瓮城的门。

    然后,再集中所有的火炮,以二十门火炮为一组,分为六组,依次推上去,轰击城墙上的同一个位置,直到轰塌了为止。

    完全精确的轰击,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将炮弹的落点,控制在一定的误差范围以内,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实际上,以李永堂丰富的轰击经验,他心里非常有数,这么多的火炮集中猛轰,城墙的垮塌仅仅是时间问题。

    运气好的话,几个时辰便可以轰塌了。若是运气不佳,顶多也就是三天了。

    若是三天之内,还轰不垮城墙,李永堂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得了,活着也没啥意思了。

    李中易骑在“小血杀”的背上,透过单筒望远镜,默默的注视着炮军们的一举一动。

    火炮,虽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兵器。但是,此次伐蜀,因为蜀道特别艰难的缘故,李中易只是带上了6磅炮,而不是真正的攻城利器——12磅炮。

    主要是12磅炮,实在是太过沉重了,一门炮重约一吨,就算是带着上了路,也难及时运送到成都城下。

    所以,李中易宁可携带一百多门轻便的6磅炮,也没带上沉重的12磅炮。

    另外,在军器监火炮坊内,24磅的重型火炮,也在有条不紊的研制之中。

    将来,利用水师登陆安南的时候,一艘大战船上,装载着几十门,甚至是上百门24磅火炮,那简直就是海上无敌的存在。

    在这个没有安全套的年代,只要是和平年代,每隔二十年,人口就会多出一倍,且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口大爆炸,导致的土地不够分,粮食不够吃,始终是个天大的隐患。

    若想彻底的打破王朝不足三百年的治乱循环的死局,除了采取极其严厉的抑制土地兼并的国策之外,更重要的是,开拓海外的粮食生产基地。

    别人肯定不清楚,李中易却是心里有数的,就在大汉朝的南边,面积狭长的交趾、土地肥沃的暹罗以及民风纯朴的高棉,这些可都是随随便便就一年三熟的宝地啊。

    别看大汉朝如今的疆域不小,实际上,江南、荆湖和两广地区还没有全面开发出来,全国的可耕地面积并不大。

    自从秦汉之后,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已是如王小二过年一般,一年不如一年。不然的话,唐朝灭亡之后,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也不至于抛弃了长安,或定都于洛阳,或定都于开封了。

    中南半岛上数国,国土面积都不大,但是,粮食产量却是惊人的高。

    这个时代的人们,受固有的地理环境影响,并不知道一个惊人的事实:从海路登陆安南等地,其实是武力打击最快捷,也是成本最低的征服手段。

    巧合的是,李中易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为庞大,也是最为强大的水师力量。

    当初,东征高丽的时候,李中易借用的就是水师的力量,一举荡平了高丽国内的反对力量,把高丽国变成了中原帝国实际控制下的殖民地。

    高丽国,不过是进攻倭国的跳板而已,就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而言,其实远不如物产丰富的安南诸国。

    只要掌握了粮食的主产地,整个大汉帝国就有了足够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后,就可以祸水东引,持续不断的向海外地区,进行实实在在的疆域扩张。

    随之而来的改变是,王朝周期率的治乱循环,也会因为超级活水的引入,而不再起作用了。

    李中易不是前敌最高指挥官,他有资格坐在马上走神开小差,而廖山河却在紧张的部署着总攻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诸位,进城之后,务必不能使用鸡尾酒。不然的话,如此繁华的成都城,竟然毁在了你我的手上,将是何等巨大的损失?”廖山河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再三提醒参与总攻的高级将领们。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又是经济的延续,归根到底,打仗是需要计算成本的。

    汉军不远千里来到了成都城下,得到的只是一座废墟,就算是廖山河答应,李中易也绝不可能答应的。

    宋云祥微微一笑,受皇帝陛下的影响,整个汉军系统内,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学会了精打细算。

    坐镇于西北的时候,宋云祥就时常计算出兵调停草原内讧的细帐,尤其是卡住出兵的时间和兵力。

    去早了不行,蛮子们都四散而逃了,找谁要出兵的军费呢?

    去晚了也不行,蛮子们已经分出了胜负,并且打扫干净了战场。以宋云祥的经验,蛮子们已经抢到手的战利品,再想逼迫其掏出来,那就只能凭借刀子说话了。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汉军之中,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本朝极其尚武,武臣们的地位,史无前例的高。

    随之而来的是,朝廷养兵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若是,一战损失了数万将士,朝廷的财政立即就要崩溃。皇帝陛下盛怒之下,惨败之将的脑袋,是绝对保不住的。

    所以,在汉军之中,凡是只考虑个人得失,而不顾惜将士伤亡的将领,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不过,宋云祥并不当家理财,他还是算漏了一点。自从统一了江南之后,大汉帝国朝廷的财政收入能力,已是直线上升,比起以前至少多了一半以上。

    等平定了富饶的蜀国之后,朝廷的财政收入能力,还会增加至少三分之一以上。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汉帝国,已经不同往昔,其财政承受能力,也已是大大的增强了。

    早在出阵之前,详细的作战计划,已经发放到了各支参战部队。

    廖山河召集大家开个小会,目的就是强调一点:必须杜绝火烧成都城的悲剧发生。

    等廖山河这边散了会,李中易索性从马上下来,坐到了小马扎上。

    没办法,为了壮声势,摆形象,李中易身上的银盔银甲,实在是太过沉重了,重到他已经开始喘气的地步了。

    “正青,你说,孟昶会不会出城投降?”李中易喝了口温茶水之后,笑眯眯的问李安国。

    李安国想了想,一本正经的说:“城里还有十几万兵马,在没有轰破城墙之前,孟昶尚有一丝固守的希望,恐怕很难作出投降的决定吧?”

    李中易高高的翘起嘴角,晒然一笑,历史上的孟昶,实在是贪生怕死到了极点,居然主动带着十四万蜀军,投降了兵力仅数万的宋军。

    只是,如今嘛,情况迥然不同了。孟昶的希望未绝,在他的手里还有一张很大的底牌,颇值得期待。

    和历史上的内无可战之军,外无可援之兵相比,如今的孟昶尚可指望一直驻扎于夔州的林仁肇。

    李中易平灭了南唐之后,南唐的水师大都督林仁肇,居然领着数万南唐的水军,逆水行舟,投靠了孟昶。

    此次平蜀,李中易没有调动强大的水师沿着扬子江西进,主要就是因为林仁肇精通水战,又占据着上游的地利。

    从夔州(今重庆)到硖州(今宜昌),水道狭窄,险滩众多,据于上游的林仁肇,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火船,威胁汉军水师的安全。

    客观的说,有了一百多门火炮的助阵之后,拿下成都城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李中易压根就提不起兴趣。

    现在,李中易真正感兴趣的是,林仁肇会不会感孟昶当初的收留之恩,率领夔州兵的主力,赶来增援成都?

    李中易和林仁肇打过交道,他心里很清楚,林仁肇绝对不是一般的庸才。

    所谓,人有伤虎心,虎有吃人意。李中易和林仁肇都看得很清楚,他们两人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

    就看决战的战场,是在成都附近,还是在夔州附近?

    直觉告诉李中易,林仁肇应该已经来了,只不过,他尚在百里之外。毕竟,汉军的斥喉们,至今都没有传回林仁肇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