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第一阶段的实验和测试完毕,宁浩在程副教授的鼓励下着手书写论文。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将原始数据整理出来,用一新本子工工整整地抄写上去。看着自己完成的研究数据和图表,许多艰辛、许多快乐顿显眼前。他知道这是他和巧云的心血,但还有熙熙的智慧和强子的帮助。这是以他为中心的学术团队的成果。就在那一刻,宁浩决定,这篇论文要署上参加研究工作的所有人的名字。一方面是感谢他们的贡献,一方面是尊重他们的劳动,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曾经相爱过。而熙熙的单位就落科大精密机械系,以纪念那已逝去的爱。
论文很快写完,这对宁浩不算难事儿,他在华先生那曾进行过严格的训练,研究论文一般的格式是:
1.引言,阐述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主题;
2.实验部分,包括实验设备,测试设备,实验试剂和实验过程;
3.结果讨论,对实验的结果,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讨论,阐述实验中发现的规律;
4.结束语,展望研究的意义和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中文稿很快出来,但烦心事儿来了,他不知投向何处。在一次电话中,巧云告知可以投往国外,并说不要署她的名,这样影响不好。宁浩哪肯听,他一心想着这是学术团队的事儿,他是老大,老大决定的事,肯定就该这样办。于是,宁浩又用了一周时间,把论文翻译成了英文。
署有宁浩、叶巧云、郑熙熙和魏永强名字的论文,这个在毕业后自发组织的学术团队的研究成果,就这样在没有告知巧云的情况下,投往国外的稀土分离杂志。至此,第一阶段的研究大获成功。当天晚上,也是在那个红色丝面本子上,宁浩对自己完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这是他的习惯,每逢重要的时刻,他都要及时记录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