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智的办公室明亮且宽敞,黑色的皮沙发豪华而气派。宁浩进来时,朱绍智正在打电话,他很客气地给了一个手势,让宁浩坐下。宁浩就在那里等着他把电话打完,一等就是二十多分钟。宁浩忍无可忍,刚要离开,朱绍智又给了他一个手势,叫他坐下稍安勿躁。终于电话打完,朱绍智说:“对不起了,宁老师!省上的电话。有事吗?”
“哦!朱处长,我来谈谈今年课题申报的事……”宁浩以科研申报引出话题。
朱绍智现在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同于在学院里,除了官腔还是官腔。宁浩也没在意,因为他不是为了科研的事情,他现在有挣钱的项目,不需要朱绍智提携。
宁浩说:“朱处长,你现在进步好快?!我还是原地踏步。朱处长能否指点一下?”
朱绍智恁了一下,觉得宁浩好奇怪,连这种问题居然还要问,简直是个白痴。不过朱绍智还是看在以前宁浩帮过他的面子上,讲了一通大道理,然后说:“中国的政治,其实就是一种沟通协商政治。你不去沟通,别人就会去。所以沟通是第一位的。都去沟通了,就要看哪个表现好,哪个有实力。就实力而言,就是自己的教学科研业绩,还有,就是让领导知道你的业绩,所以要包装要宣传……”
朱绍智说的都是原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但他告诉宁浩一个重要信息,就在今年晚些时候,学校将大换届,现在动手还来得及。
正在这时,朱绍智的电话响了,朱开始接电话,还是绵绵不绝,宁浩想起身告辞,朱还是让他坐下稍安勿躁。从朱绍智的口气中,看来正在讨论大事,而且是急事儿。这时,李副校长出现在朱的门口,见他在打电话,他并没出声,只一个小手势,就默默离开。
朱绍智立刻中断电话,对宁浩说:“今天就谈在这里吧!我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说完就把宁浩撩在办公室自己先出去了。
宁浩感到自己很没有面子,一点尊严也没有。他起身,沿着过道来到楼梯口,下到一楼,慢慢走出办公大楼。这时,他看见朱绍智和李副校长正在点头哈腰,卑躬屈膝地欢迎不知是哪儿来的领导。宁浩挺起了腰,昂起了头,看都没正眼瞧这群人,从他们身边缓步走过。那一刻,宁浩似乎找到了些许尊严。
回到家,文清就问情况如何,宁浩说:“要当官,很难,我可做不来。要去沟通,和谁沟通,我怎么知道?”
“什么沟通?现在叫勾兑!就是请客送礼!我们现在有一些钱了,你要琢磨怎么很有艺术地送给关键人物。”
“哪个关键人物,党委书记?校长?我做不出来。别人不认识我,我是小人物!”
“哪个喊你找那些大人物嘛!你可以去找组织部长、人事处长,让他们慢慢加深对你的印象,发现你是个人才。”
文清的话很直白,也很急迫,宁浩是不赞同的。他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朱绍智说得对,要先有自己的教学科研业绩,而且要上面领导知道自己的业绩。这样,自己才有实力,才可能被领导看中。
于是,宁浩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很快,他发现院长童守弟正在写一本书,可手下无人,他自己又太忙,出版社催得急,他正苦恼中。
宁浩还是以汇报科研情况为由接近院长。宁浩说:“最近,有个厂家联系我,要我给他们提供一些添加剂。我测算了一下,这个项目,可以赚一万多块。”
童守弟早就知道宁浩在搞电镀添加剂,而且还赚了一些钱。现在,他是学院年轻教师中最有钱的。很多老师都参观了他的新家,传回的信息无疑说明了这一点。他正想说服宁浩,能不能通过学院,扩大这个产品的推广力度,为学院创点收,为自己无能创收挽回点面子。
而宁浩的想法是,自己一人搞生产,风险太大。要买原料,要组织人员生产。如果在某个环节上稍微出点事,不要说挣钱,不赔了老本才怪!而且,即使挣了钱,用的是院上的场地,水电,学院的老师领导哪会心里平衡呀?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他决定把这单生意交出去,一方面讨院上高兴,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不是要宣传吗?这就是最好的宣传。
童守弟说:“好呀!宁老师你说具体点……”
两人交谈甚欢,最后,宁浩故意引出话题,“童院长,我们材料教研室觉得现在的这个教材不太适应我们的学生,想自己改写出版,你觉得有什么建议没有?”
童守弟说:“好事情,不过要很好的规划一下。宁老师,你的文笔了得,最近,有什么大作发表呀?”
“我最近就搞那添加剂,没太多事。院长如果有事尽管吩咐!”
童守弟知道,朱绍智调到学校去了之后,宁浩就没有人关照了。他现在是独来独往,十分清高,和外面的生意人联系颇多。可能现在外面不好做了,要改换门庭了。好,那我就用你一下。
于是童守弟说:“我有一本书,关于化工分离工艺的,宁老师要是有兴趣,可以共同来写。我已经拟好了提纲,前面三章也写完,后面还有五章……,你们的教材可以先缓一下。”
这次谈话宁浩谈成一桩项目,领到了一个任务。前面的项目,如果添加剂赚钱,宁浩可以提取技术服务费30%,而自己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和花销。至于童守弟的书,宁浩还是花了不少功夫。
到了这年的9月,宁浩在前一个项目中收入三千多块,学院收入七千多。还给宁浩实验室留下可能有用的一批原料。而童守弟的书也按时交稿。童守弟非常满意宁浩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但宁浩却感到自己上当受骗,因为童守弟说是他们共同写书,可等书出版后,宁浩怎么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只在前言最后一句有:感谢本院宁老师,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帮助。什么是本院,此书从未提及华川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不过从此书的内容看可以认为是化学相关专业,但没人能联想到华川大学。还有就是这个暧昧的“宁老师”,化学与化工学院可有四位宁老师,具体是指的谁,无人可知。也就是说,宁浩白干了两个月。
宁浩心里不快,但不能说出来,他这是在勾兑童守弟院长,只要院长觉得他人比较实在就是对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