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得之何喜 失之何悲

目录:快意恩仇录| 作者:后街金庸| 类别:武侠修真

    班浩心想:“什么念头?我救常三毛,不过当时出于人的本性。总不能眼睁睁让小孩被畜牲欺负了。如果因此就把我当英雄,那‘英雄’两字,也太不值得珍惜了。”

    郑怀璋一笑,缓缓道:“我这个念头是,想把北海经籍上半卷交与你,盼你遵照练习,有所成就。”

    他一言出口,对班浩不啻一声惊雷。苏宛云虽然已有猜料,仍不敢相信。加之他说出了这半卷书如此惊心动魄的背景,更是茫然不知其解。

    郑怀璋当然猜得到他俩的反应,笑道:“在练武之人而言,这半本经籍,正和普通人眼里的一车黄金,又或者是读书人眼里的一顶状元帽,无比珍贵。所以你们一定会想,为何我要把这天大的好处给班浩,是不是?”

    班浩当然承认:“老伯别怪,我正这样疑惑。”

    郑怀璋眉宇一展:“可是,我要问你,在你的眼里,这半本经籍,当真是一个天大的好处?你好生想想。”

    班浩心想:“这有什么好想?不用想。想就是白痴。”

    郑怀璋道:“若真是一个天大的好处,我郑怀璋,为何被它拖累得东躲西藏,龟缩山野?

    退一步说,以常振东这样的本领,便足以江湖睥睨,行下侠名远播的功业,却为何要和我一样,受这么多委屈,好像一个默默无闻的俗人,白白度过了一生?”

    班浩顿时一震。

    郑怀璋又道:“我说啦,若仅仅是为了这神功之争,我早愿意把半卷经籍拱送安泰初,换来平生的安闲。我早想明白了,什么惊天动地的武功,什么惊天动地的侠名,那都是骗人的。害得人一世奔忙,到头来不过死得更加凄惨。可是,即便我想得如此透彻,却始终没有交出经籍,你们知道为了什么?”

    班浩听他话语中别有衷曲,当真浑身一紧,无从回答。

    郑怀璋看他半响,才道:“当年勿易公远躲关外,修炼西沙经。几十年后,那两名不肖子已死,他们的儿辈打听到勿易公居处,影随而至。只是彼此势均力敌,他们固然夺不走上半卷,勿易公也夺不回下半卷,僵持了好些年,慢慢也淡了争斗。于是我们两家,一百年相安无事。”

    他眉头微皱:“但一百年前,情形突变。这时安家一个叫安长生的,主了家政。这人被吴三桂重金聘请,做了亲卫军总统领。你可记得常振东跟你所说,当年一群吴三桂的护卫,追杀他们祖上到了武汉,那些人中,就有安长生的三个徒弟。我两位叔爷爷,刚好在河南碰着这三人和其同伴。见他们鬼鬼祟祟,昼夜不停南下。口口声声升官发财,不知搞些什么鬼魅勾当。于是暗中跟踪,因之救了那十几个好汉的性命。”

    班浩恍然点头。

    “吴三桂降清以后,安长生声名日盛。又被怒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看中。

    有一日,多尔衮请吴三桂喝酒,两人干喝了二十几碗包谷烧,浑身火辣辣的,都有些朦胧醉意。多尔衮道:‘吴将军,近来天下大定,我心里实在欢喜。这几日半夜起来,喝一些酒,只想舞剑。可惜一人独舞,不得尽兴。听说你有个姓安的得力英雄,一柄剑使得风雨不透。要是能得他陪我耍一耍剑,倒也开心。’

    吴三桂虽然喝高了,却也还能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心里头大不情愿。他本属性情强悍的一类人,但如今即然降清,很多事也由不得他作主。主子开了口,知道无论如何躲不过,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慨然答应。不仅将安长生拱手相送,而且连同安长生的二十余名徒弟,本也在其帐下效命,干脆一并赠送。那安长生不仅武功高明,心肠远比一般人狠毒,膝盖远比一般人软疲,这就很容易得到了多尔衮欢心。从此飞黄腾达,三两年后,便做到大内侍卫大总管。”

    “这时我郑家,正由我两位叔爷爷理事。这两个叔爷爷,脾气跟有宁公相似,不但爱喝酒,还爱管闲事。有一天灌多了黄汤,居然醉醺醺去沈阳行刺多尔衮。其实他俩真的是喝醉了,激发了心中一个朦胧的意愿,才敢去干这样的事。他们毕竟是俗人,我最明白。若是醒着,你拿刀逼着他们的脖子,他们也不肯的。结果,不免糊里糊涂,他俩和宫里的侍卫们打了一架,无功而返。第二天,酒醒了,正坐着喝茶呢,也忘记了昨夜之事,家里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你们也知,任何武功,都有套路可循。安长生正是侍卫的头领。昨晚这一架,他也是有份参与的。跟我两位爷叔一交手,自然发现是故人之后,当真喜出望外,勾起了那桩沉寂多年的祖宗恩怨。他极其盼望能得到西沙经上半卷,多年打听,不能遂愿。想不到却是送上门来,对他而言,也真是苦心人,天不负。我两位爷叔喝醉了酒,本事居然长了。混战之后,竟然逃出。安长生得到多尔衮的支持,举兵搜寻,探明了他们的居处,包围得水泄不通。我两位叔爷爷拼力抵抗,打了一天一夜,结果奈何不过,只好跑路,从此局面不可收拾。

    “以后,我两位爷叔,终其一生,始终都在路上,东躲西藏。每到一地,不过三两年,对头便追踪而至。人要失去了安稳,朝不保夕,不知是受多大的罪过。他们死时,不能闭眼。两人本来何等的舒畅,被安长生欺负得太狠,都是拖了一天一夜,那才咽气。

    “后来我爹爹,我姑姑,我叔叔,那都不能说了,太难了,一辈子,东躲西藏,享过什么人世间的福?还不如别来人世。我以前不理解,后来想明白了。这经籍有什么稀奇?有宁公在世时,他自己也说,在返程的海上,曾通览师傅赠送的所有经卷。后来多次翻船,那些被海水浸坏了的,比这西沙经所载武功,不知道高明多少倍。这西沙经的功夫,果真练成了,也就那么回事。如果练不成,也不算平生遗憾。要知道,人这一辈子,得不到的东西,可是太多太多!如果因此就要气死,世人也就剩得寥寥了。再说这上部经籍,我如今背也背得出来,都可以撕掉啦,重新默写一本。

    “我也曾问过自己,郑家的祖祖辈辈,为什么这么抗争?为什么宁肯活得憋屈,躲得憋屈,也不肯向安家低头?也不肯把上半卷经书交给安家?其实很简单,就一个念头:自己家的东西,凭什么别人说来抢,就能随便让他抢去了!我如果自愿,可以把它给任何人。但我要是不原意,自己的东西,我宁肯和它一同烧了,同归于尽了,也不能让人平白无故抢走啊。否则,你说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班浩也不知自己是在听故事,还是在听什么。几辈子的人,东躲西藏,就为一本算不得如何珍贵的经籍?哪怕它再神奇吧,为它活得如此狼狈,你说那口气,到底争在哪里呢?可是,转念一想,自己家的东西,他人看上了。他势力大,说抢就来抢了,又凭的什么呢?又凭什么不能抵抗呢?真的,虽然一时想不明白,却也是恍恍惚惚,深有感触。

    郑怀璋任得他神游天外,过了一阵,才哈哈笑道:“到了这步田地,谁拿着西沙经籍,谁便是安家的眼中刺,肉中钉。

    再说,安家的子孙,如今都是皇帝用得着的好帮手。

    得罪了他们,便是得罪皇帝。你说天底下,还有比皇帝更威风的人么?

    得罪了皇帝,能有什么好果子?所以如还说,这半本西沙经算得上天大的好处,有谁能相信?”仰头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