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波的作业总完成得特别快,就施亮看来,那根本连题目都没仔细看,直接提笔往本子上写。还居然都对了。对这一点,施亮特别佩服。然后他继续磨蹭作业,而路波则写他的小说。所以,施亮很荣幸地成为一些小说的第一个读者。
那天作业比较少很快做完,路波帮着讲解了几道题后就回家了。施亮便拿起路波留下的已经誊写清楚的方格稿子开始看,脸上的表情随着小说的内容不断地变化着,时而同情,时而欢喜,甚至开心地笑出声来。但到最后,施亮是哭着把小说看完的。他咬着嘴唇忍住不发出声来,但眼泪却止不住地大颗大颗往下掉,等看到最后一句“就像从前睡在杭爷爷脚旁一样”时,他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张美兰回家做饭时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施亮哭得这么伤心。在她眼里,施亮一直硬气得很,即便当初被他爸狠狠揍了,也是不发一言硬是不哭一声的。当她终于知道他是看了路波写的文章才哭成这样,心里对路波那孩子就更为佩服了,别看人长得小模小样,可就是有能耐,不但把顽劣的施亮给改了坏毛病,还帮着成绩提了一大截,写的文章还发表,更愣是把这硬脾气的孩子给看哭了!
吃了饭也没啥事,张美兰就向施亮讨来那篇小说看看,打发打发时间。当年她才读了一年初中,就被家里不管不顾叫回去挣工分,反正照老一辈的说法,女孩子家的读多少书有啥用,还不如多挣点工分来得现实。在那个年代,女人的社会地位真的很低。
但是在农村,不认那个命又如何?张美兰觉得自己的命还真是差,总算嫁人生子,眼看生活有了点奔头,却被一场意外打得粉碎;有人来为丧妻的施建国撮合,看看这个男人挺恩实的,又能吃苦耐劳,还有泥瓦工的本事,有个男孩,张美兰倒真是觉得很好才动了心的。哪里知道男人虽说赚钱养家没有问题,可常年出门在外,家里家外都得她一个人操持。再摊上个处处与她作对的孩子,管不了,说不得,更打不得。自己身份毕竟尴尬,别惹出个坏名声。于是一直忍气吞声,丈夫回来她小心地从侧面讲了,可也只管用个一时半会。有时候她想想自己这大半生,过得实在没意思,到处沟沟坎坎,就没个顺顺利利的。年龄长了,心更老了。
不过最近几个月,张美兰明显比以前整个人精神了许多。施亮这孩子的疙瘩解开了,她的日子也逐渐放晴起来。对于施亮,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她是真的疼爱,没了妈妈,心里终归是苦。也是想到这点,张美兰才能一直忍受下来。总算也是过来了,这别扭孩子虽说一直不肯叫她“妈”,可也跟她有时会说说话了。上次傍晚突然下起大雨,张美兰往家跑的路上看到手里拿着把伞的施亮,心里给美的!
总之,这日子啊,是越过越舒心了。
可是这个晚上,她是别想舒心了,睡觉能否踏实了都成问题。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当张美兰看完小说,整个人哭得,一片稀里哗啦。如果说施亮是“小河淌水”的哭,她就是那种“大水决堤”的哭,对那天家中被杀掉的狗更是愧疚不已。
不过她的眼泪也没白流。相同的遭遇总是能更好地拉近彼此。施亮本还为自己形象的破坏有点恼怒呢,不过现在看到张美兰哭得悲悲戚戚的样子,发觉自己竟然还算不错,比起她来强得多了。
施亮递了条毛巾过去,她接了,抹着眼泪,还说“咱们家的小灰也很聪明,对咱们多好,我每天出去它送我,回来它接我,呜――”实在说不下去了,心里太难过,张美兰捂着脸,抽抽嗒嗒地跑去了房里。实话说,在小孩子面前哭成这样,也怪没面子的……
路波可没料想到鲁奇的故事会把一大一小两个人折腾成那样。如果知道的话,定然倍有成就感。不过,那也终得需要单纯善良的人才会轻易感受。路波就是这么认为的,不是施亮的泪水廉价,而是往后美好情感的逐步缺失,一颗心再不轻易收获感动。
就像当年观看《忠犬八公的故事》,帕克教授与八公每日早晚在小镇车站口的迎送,画面温馨;帕克教授从车站出来叫出八公的名字“achi”,八公兴奋地扑上前去撒娇;帕克教授因心脏病突发而在没有回到车站,但八公每天傍晚与往常相同的时间,都会到火车站门口等候,凝视,一天,两天,从春夏到秋冬,一直等到老了,弱了,十年,死去。
当年就坐着平静地看完了。也许某个时点某个影像让自己不由自主地颤抖,而泪水,却只在眼里打个转,便又回了去,甚至还有闲情思量,年老后的理查-基尔一头白发很有些文雅的气质,比他以往花花公子的形象要好得多……
路波想着,其实,心房始终是个柔软的地方,不过每一天的时光就如细细的丝线绕一圈,直的,斜的,最后只剩下不多的缝隙,即便触碰到了,也就短促的一瞬间,大脑的指令未及泪腺,便一切烟消云散,恍然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每年那么多的电影作品几乎九成多逃不了被板砖拍得半死的命。
而现在,路波觉得,只要能有一些片段或者几句对白能击中心房值得感动,便足以珍惜。当然,他在乡镇上怕是一年都看不到几部优秀的电影了,在九十年代,电影还是奢侈消费的范畴,资源更稀少得没法挑选。
路波将小说寄出后,没有多耽搁,马上投入了新的创作。这样每个月赚得的一点稿费,对家中生活条件的改善太有限了,尤其是再过得几年,大伯和小叔家也将盖起楼房,对一直不愿被比得太低的父母是个极大的刺激。还有爷爷奶奶的态度,虽说也看习惯了,可再不屑,总还是要争口气的,最好能大大的证明自己,让他们明白地看到,曾经最被小瞧的并不比哪家差!
为了这个证明,路波觉得父母的辛苦已经超过身体能承受的极限,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地干活,为日后的身体埋下了很多病痛隐患。路波虽然很想劝说,心中没有自己的人是不会看到所谓的证明,那么做完全没有必要!但既然是父母心心挂念的一桩大事,路波觉得自己有责任现在也有可能帮助承接一部分压力。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在各自赚钱为走出贫困享受富裕生活奔忙的人们,有不少被社会经济大潮震晕了脑袋,心里想的眼中看的只剩下了金钱,所谓笑贫不笑娼的思想格局,是改革开放摸索前进的过程中,让人痛心不已的黑暗种子。但大好的经济形势、漂亮的指标数据光芒四射,攥住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等得后来人们喊着“世风日下”、批判“拜金主义”的时候,种子已然有了自己的土壤,再难根除。
这样的疼痛,并非只有经历过后世的繁华与喧嚣的路波一人有体会,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届人士也不乏理智之辈,提出过相关论述,奈何大多数人都被穷怕了,能有几人愿意停下听听再跑?时间就是金钱,体现得多么直接露骨!
李明生就是其中心甚担忧的一位。当年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去到云南一个山村当了十多年知青,在那里结了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知青大返城时,他没走,而是在云南思茅当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出身书香门第之家的他,在教书育人之余不忘创作,几年来笔耕不辍,在全国发行的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不下百篇,也算颇有收获。八十年代末,在家中二老的再三要求之下,他携妻带子回到了阔别近二十年的江南古城。凭借薄有文名,当然也少不了老爷子的运作,在省文化厅副厅长的亲自过问下,他进了省少儿文艺出版社,还在《少年文艺》编辑部兼职副主编。
此刻,四十多岁的李明生坐在堆着书稿的办公桌前,激动的心情刚刚才平复下来。在他桌上中间位置,摊开的正是路波新近寄出的小说《一只名叫鲁奇的狗》。
这并不是他读的第一篇署名“洛波”的作品。在十一月出的期刊中,出现达四次之多的名字,理所当然会引起注意。但一开始,没有人会主动去关注一个陌生的作者名字。在编辑部里,也就几个同事稍有谈及自家录用的那篇《小鱼马几克》,被天真童稚的梦想引发出不少感慨。
编辑部里年龄最小资历最轻的是姜晓雅,一个剪了利落齐肩短发的漂亮女孩。参加工作才半年,毕业于人大中文系的她,很有一番干出大成绩的勃勃雄心。家世很好的姜晓雅,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点成绩,也是证明一下自己吧,她不希望总要被介绍说某某的孙女、某某的女儿才能得到平等看待的眼光。所以,姜晓雅不仅对自己负责的栏目倾尽心力,还把那些同类型的期刊,比如《萌芽》等也都是每期不落重点关注,尤其是上海出的《少年文艺》,由于同名的缘故,她不免更会有比较的心思。
然后,怀着点腹黑小心思的姜晓雅被《和你在一起》吸引住了目光,从而发现这篇仅一半内容就让她牵心挂念不已的小说作者竟也是“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