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 弱冠少年勇担当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我是路波,我是一个刚刚跨入十五岁的少年,我鄙视那些吃饱了撑的卫道士们,三十岁了?四十岁了?别告诉说已经不止了,会让我更感觉丑陋!这些年岁都活到哪去了?怎么还穿着开裆裤,白糟蹋了农民伯伯种植的粮食!因为你们这些所谓的大人,还不如我一个孩子能明辨是非!能谨言慎行!能懂得“做人要凭良心”这句话的道理!

    现在,就让我这个孩子来给你们这些大人上一课吧,让愚蠢的脑袋早点开智吧,不要再随便出来丢人现眼了!

    我是路波,我今年十五岁,我向党和人民保证,我写的每个字,都可以拍着胸口说:我没有昧着良心!我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

    《当我庆幸时,悲哀正浓》,作者为路波,文责一概由路波自负,特此声明!

    (编者按:以上为路波在文稿前另附的一张说明,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相当震撼,这几行字,几个感叹号,几个问号,拷问的是人性。我们决定将此随稿件一同刊出,因为从中,我们读到了一颗隐隐疼痛的水晶般澄澈的心灵。让一个少年发出这样的呐喊,究竟又是谁的悲哀?)

    《当我庆幸时,悲哀正浓》

    这是一个让人无比愤懑的春节,是的,我过得一点都不愉快!从人道主义的制高点出发,我是不是应该向某些无良人士讨要精神损失费呢?想想还是算了,也许拿到手后,我会被它从原主人那带着的臭味熏死!我要好好活着,睁大了眼睛,看看他们还能蹦达多久!

    年初发生的那件事,我本来是不愿提起的,因为对大难不死的女孩而言,每被人提起一次,就是被扒开伤口撒盐一次!但纷纷扰扰的一切源头指向,让我如何避开!是他们逼的,让我行此恶劣行径,我惭愧,但有些人更应该忏悔!因为他们掀起的这场热闹,就是从女孩尚未结痂、还在淌血的伤口上建起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那些“卫道士”是如何的道德高尚!

    然后竟然牵扯上了一位优秀的歌手。为何我要以“优秀”冠之?因为他演唱的歌曲曲调优美,愉悦心灵,因为他用歌声告诉人们,世间的各种美好,有朋友的思念和爱人的等待,因为当我听那些歌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蓝天碧海般的宽广,是风吹麦田似的馨香,也因为大江南北有那么多人与我一般喜爱他的歌声。

    歌手何辜,需要为他人的恶行买单!若说劝人向善,我不惮有此可能,若说引人为恶,那纯粹是无稽之谈,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是否具有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否则就是故意诬赖、蓄意诽谤!

    歌有什么用处?有人称没有音乐,世界将是一片荒漠,话自然不错,可是歌毕竟是歌,听和唱只是为了愉悦心灵。消遣也罢,审美也罢,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穿衣、吃饭、睡觉的。在凶手作为一个正常人状态时,他听谁的歌是谁的歌迷都可以,但这绝不是如某些人牵强附会说成的致罪诱因!想当年法西斯狂躁肆虐时期,西特勒等一帮家伙都是贝多芬的忠实听众,难道我们也要挟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累累伤痕向贝多芬控诉吗?

    庆幸贝多芬不是生活在这一片土地――当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么一句话时,心里有多沉痛,可有人知!

    我们中国人向来轻视文艺,起先连写小说、作词、谱曲的都看不上,至于演戏唱歌跳舞的当然更不在话下。现在也不能说“戏子们”已经有了什么地位,别看能出名,在人们心底里并没把他们看得有多么重要。堂会遗风、玩戏子的心理不是依然潜存着么?

    说是轻视,却也不尽然。在某种特定的时候,文艺似乎又显得格外重要了。文艺曾被抬到吓人的位置,可以反主义,可以颠覆政治,可以和平演变。现在又有人说唱歌听歌当歌迷不仅有伤风化,破坏社会风尚,甚而影响国民经济了。“亡国之音”是古人的发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大概便有此意。但明白人都知道,国破山河碎,绝非商女所能为,与唱歌跳舞也无直接的关联。“三十万军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早有“商女”不平地问过。边唱歌跳舞边保家卫国,边欣赏文艺边勤政爱民,边把玩音乐边耕织读写,也不是不可以的。纯粹个人的自由选择,碍谁了?堵谁的路了?!

    无论轻视抑或重视,恐怕都应划为对文艺的无知,对文艺功能把握的失度。

    现在,流行音乐在各类文艺中似乎成了众矢之的,恶中之恶。先是把歌视作靡靡之音;后来又将歌星打入另册,总也带着轻蔑之意;再往后“恨屋及乌”,连带着歌迷也被冷嘲热讽。流行乐真是天生的贱种,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任何风吹草动,首先拿它来祭刀。

    典雅艺术不景气,流行乐之过;知识阶层入不敷出,流行乐之过;税收不足,流行乐之过;分配不公,流行乐之过;教育无方,流行乐之过;报刊不如人意,还是流行乐之过……于是乎,只有把流行乐斩尽杀绝,方能天下太平了。

    离奇的是,这种小儿科式的逻辑归纳,竟为许多人所接受所附和,不管种种问题症结究竟在哪儿,是在上还是在下,先把流行乐骂痛快再说。看来,欺软怕硬,乃吾国之通病、传统病、国粹病也。

    把歌星消灭干净,典雅艺术的窘状就能改善了?公职人员、教师、学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就能提高了?偷税漏税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数目大得惊人,几个演员的税金不过是沧海一粟,何必专捉小虫不打老虎?贫富分化虽然是个事实,但百万资产以上的人已达百万以上,演艺明星在其中的比例所占甚微,不值一提!球迷、戏迷一向为人津津乐道,从无非议,偏偏歌迷不见容于世,是不是流行乐的正名问题尚存疑义?除去娱乐性报刊外,娱乐文字在报刊中只是个小配角,热闹开心罢了,假若因为娱乐版多登了什么少登了什么而对传媒大动干戈,未免小题大做。如今众多的报章为了吸引读者,煞费苦心地扩大娱乐内容,生出无数的周末版之类,其实仅能证明新闻业的悲哀。除了娱乐,还能够说什么?

    是的,我承认,自己是李云飞的歌迷,我喜爱这些优美的旋律,在做作业反倒疲乏、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听着歌曲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心灵的自由。我也认为,歌迷中是有些盲目崇拜的倾向,如此不顾一切的作为,女孩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不能因此否定女孩单纯真挚的情感,只是表达的方式不恰当。如何做到理智的迷恋,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都很关键,也是我们最应该着力解决的,而非像现在这般纠缠于一个歌手、一种现象的该不该存在!

    任何一种因噎废食的言行,只让人看到蛮横粗暴,看到心虚,看到被放纵的破坏一路狂吠,看到一路被践踏零落的纯真美好。

    流行乐,说到底,消遣娱乐喧泄而已,无论如何都无需动肝火。和它过不去,不但伤神费力,而且还会被天下人耻笑我们吃饱了撑的。事实上,我们尚不是一个消闲的民族,有多少迫在眉睫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不是还无人闻问么?多说多做一些让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感念到人心的真善美、能体验到哪怕只一刻的温情感动。就算清高的人儿行善不留名,但终究“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么?

    写到这里,我也渐渐平复了心绪,但并不准备删掉前面不乏冒犯冲撞的言语。这一段日子的喧嚣热闹,我把它看作是社会、经济、思想、生活等多重碰撞必然的一个前进路途上的小障碍。我们总是说,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那么,有请大家把这个小障碍一步跨过,继续前行吧。希望所有人在以后回首时,不会觉得自己太过荒唐可笑。

    但我希望有些人能有此认识,表明真正的长大成人。

    就在同一天,路波写的文章在《新民日报》、《光明报》、《中国文汇报》等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刊登,然后是隔日的大小媒体说好了似的一起进行了刊载,其中包括曾经是热闹源头的几份晚报、小报。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主持人在概述了路波文章内容之后,评论到:缘何一个孩子发出如此沉痛的声音?作为一名在青少年中颇具影响的少年作家,路波的好学上进、勤勉孝敬给很多孩子做出了好的榜样。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却不免让孩子们失望了,思想的浮躁,未免不是社会各方面存在的冒进、失衡、浮夸等问题的反映。好在,我们的少年没有对自己失望,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奋力疾呼!做出这一举动,应该不仅仅只是因为歌迷的身份,为流行音乐、为广大歌迷正名,更为主要的,应该是他感受到了作为这个社会一分子的一种责任,焦虑中责无旁贷的勇气和担当。但是,当我们在为他送上赞誉之时,也别忘了拾掇好自己的身心,摆正、坐直、行端、言方,切勿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本末倒置。再自由的言论,也永远不会脱离一颗正直心灵的召唤。

    来自最上方的声音,轻敲碎打,但一锤定音。也许其间不免有顺势让民众宣泄不良情绪而后再回正常轨道的痕迹,但只要自己关心的人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就好。

    路波,毕竟是一个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