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武器技术的读者请跳过)
空军军备会议继续,尧明开始重点强调了所谓的“战略轰炸机”。
在原时空,由于德国没有有效的战略轰炸机,不能摧毁大英帝国和苏联的战争经济。这是德国最终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中日战争要在地缘广阔的中国大陆,以及宽阔的太平洋上进行,远程轰炸机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
然而,经过讨论,尧明意识到1936年的飞机制造技术并不适合设计理想中的长程、高空的战略轰炸机,其主要的限制是发动机的功率还太小。当1942年美军大批量投入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当时的轰炸机用发动机功率普遍指标为2000马力以上,是现在的800马力功率的2.5倍以上。也就是说,不管现在设计和投产什么样的战略轰炸机,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落后。
WaltherWever将军是战略轰炸机的倡导者,他承诺会进一步想办法,以现有的发动机技术,实现能在中国战场上使用的战略轰炸机。
接下来由对一系列对其他机型进行讨论。对于飞机设计和机型选择,最终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加强对战试验,检验机型的生存能力。加大作战航程,以适应中国广域的战场。简化轰炸机设计,否定多功能飞机概念,弱化轰炸机的俯冲轰炸设计指标。肯定Bf109战斗、Ju88轰炸机、Fw189侦察机机型,否定其他机型,以简化配置和维护工作,重新为战略轰炸机立项,加强HS129对地攻击机的研究等等”。
空军的军备立项并不只限于选择什么样的飞机机型。下一个项目是飞机发动机技术。听完汇报后,尧明让技术专家们对活塞式发动机设计方向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在1930年代,军用飞机普遍是靠活塞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飞机。当时流行的活塞发动机有两类:一类是排列型(in-line)发动机,一类是放射型(Radial)发动机。究竟哪一种发动机更有优点,在1930年代存在着普遍的争议。因为放射型发动机迎风面积大,不利于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德**方迷信排列型发动机。1936年德**方选用的主战飞机Bf109和Bf110采用的都是排列型发动机。
其实放射型发动机除了迎风面积大的缺点外,有一系列巨大的优点。第一其设计制造简单;第二是功率/重量比高,即产生同样的功率,其发动机要轻很多;第三是可靠性强。海军用的飞机一般都要指定用放射型发动机,因为一来其可靠性高,在颠簸的海面上运输和起降时,不容易出故障,二来其功率/重量比高,飞机轻,容易在航空母舰或水上起降。
排列式发动机虽然迎风面积小,但它一来过重,二来需要特殊的水冷系统,生产成本增加了,还容易在战斗中被损坏。总体说来,在陆基速度型战斗机的运用上,排列型和放射型发动机各难分轩轾。但在舰载飞机、轰炸机和其他类型的飞机的运用上,放射型发动机具有明显的优势。放射型发动机迎风面积大的弱点,可以靠飞机外形设计弥补。
对日战争意味着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进行战斗,尧明心中早就有航空母舰的计划。自然,舰载飞机的设计必须靠放射式发动机。为了避免过多的浪费型投入,尧明明确指示集中精力发展放射型发动机的设计和生产。
听取了机载武器技术的储备汇报后,尧明也作了一些建议。目前德国战机在考虑装置20-30毫米机关炮,尧明建议将这些火力装置模块化,并在飞机配置时允许灵活选择。尧明建议同时也配置一些只装多挺机枪的战机。机枪和机关炮混装有很多好处,机关炮在直接命中敌机时的击落率高,机关炮还可以进行对地支援,击穿轻装甲的车辆,而机枪则靠子弹多,用作平时的扫射。但这种混装配置也有个坏处,那就是由于两种武器的射速和弹道不一样,对飞行员的训练要求高。混装配置适合培训所谓的Ace飞行员(王牌飞行员)。全部装机枪的战斗轰炸机对飞行员的训练要容易一些,适合大规模培训飞行员。
伞兵部队是德国策划的一个新兵种。在当时,德国已经在开始建立伞兵部队。伞兵部队能快速切入敌方腹地,干扰敌方交通和通讯,袭击敌方后勤,抢夺战略要点。是提高战斗部署的机动能力的关键。德国很可能与原时空一样,成为第一个使用伞兵部队的国家。尧明对伞兵的建设也作了精辟的指示,着重强调了增加伞兵部队的防御力,以及对伞兵部队的保护。
在1930年代初,德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火箭技术的研究了。烽火很古怪,因为火箭噪声大,精度差,他一直不重视火箭技术。尧明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强调加强火箭技术的研究,并指出“制导火箭”——导弹——是现代战争的关键技术。
这时候德国空军已经在研究用红外夜视的方式在夜间作战。尧明让把这项技术推广到陆军。尧明认为陆军更需要这一技术。尧明还用这个例子证明综合和统一管理的军备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为了节省经费,尧明对空军用鱼雷攻击敌方舰艇的方式表示了反面的意见,并建议删减一系列飞机载鱼雷和鱼雷攻击机的项目。在当时,飞机载鱼雷攻击舰艇还算是新技术,并被预测为飞机轰炸水面舰艇的重要方式之一。
飞机外挂鱼雷攻击有很大的弱点。因为制造技术的原因,鱼雷的入水速度不能太快,使得鱼雷攻击机在释放鱼雷前,必须在敌方的密集防空炮火前降低速度。这使得鱼雷机很容易被防空炮火击落。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一般低于40节,只和快速战舰相当(一般高于30节),容易被战舰躲避。可以预见,高速的空对舰导弹将取代低效率的机载鱼雷。尧明即将规划空对舰导弹项目。为了节省经费,自然要砍掉空军鱼雷攻击的研究项目。
至此,常规的汇报完毕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家都意识到是“元首”发表新技术动向的时候了。
尧明神气活现地列出了一个大纲,其中包括轰炸机的轰炸方式,集束炸弹,导弹,直升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等。
首先讨论的是轰炸方式。在当时,德国空军飞行员被普遍训练的是俯冲轰炸。德国的Ju87是一款设计得非常成功的俯冲轰炸机。Ju87上安置了俯冲失速保护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在飞行员俯冲轰炸过程中,因失速而出现短暂昏厥时,自动拉回飞机,避免飞机撞到地面。靠这种先进的技术,德军投弹轰炸相当准确。
当然德国空军飞行员更喜爱那种能体现勇猛和冒险的精神。为了体现自己的神气和威慑敌方,德国的俯冲轰炸机上安装了特别的尖啸装置,在俯冲轰炸时,会因为与空气摩擦而发出尖利的啸声。
但Ju87的缺点也是巨大的,它因为速度慢,很容易被对方战斗机击落。
Ju87的高精确度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德国空军希望所有的战术轰炸机都能进行“俯冲轰炸”。这对于重型轰炸机来说,无疑是表演“大象翻跟斗”的高难度动作。可以预见,这一不切实际的要求将大大地限制德国重型轰炸机的发展。
为了说服德**事专家更多地使用高空平飞轰炸,尧明提出了在取得绝对制空条件后的精确轰炸理论:“如果投出的炸弹可以在空中利用空气动力学漂移的话,我们可以投出炸弹,再用无线遥控使炸弹准确地降落在需要轰炸的地点。整个过程就好比定点跳伞或者飞机滑翔”
“高空平飞精确轰炸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避开地面的防御系统,同时飞机的设计指标不受高难度的俯冲轰炸影响,容易设计重型轰炸机,达到战略轰炸的目的。”尧明解释到。
“战斗机外挂炸弹当作轻型轰炸机用时,由于只有一个乘员,很难既操纵飞机,又同时进行遥控轰炸操作。这时候可能还是需要进行俯冲轰炸或滑翔轰炸。这种时候,俯冲轰炸的角度约在30度到45度之间,轰炸的精确度会有所损失。”WaltherWever将军补充到。
由于以空防海将是中日战争的主要内容。尧明阐述了“遥控滑翔制导轰炸”攻击敌方军舰的重要性。“对于装甲舰艇来说,飞溅的弹片几乎不能起到任何伤害效果。一枚直接命中的炸弹往往能对舰艇造成致命伤害,而无数枚炸在旁边的炸弹却可能毫无作用,浪费战机。”尧明继续解释到。“遥控制导炸弹将是我们用空军制约敌方海军的关键技术之一。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先用战斗轰炸机摧毁了敌方的舰队的空中防护力量后,再召集我们的远程高空平飞轰炸机,敌方的海军舰队就难逃覆灭的命运。”尧明又对戈林说到,“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我方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航程。”
“其实只要有10架左右的编队飞机,就足够靠俯冲轰炸摧毁任何单独的水面舰艇了。不过在摧毁敌方防空火力后,用您说的精确轰炸方式,可以靠几架重型轰炸机就能屠戮敌方整个舰队。”WaltherWever将军不禁大为赞叹。这意味着只要德国准备充分,将在任何飞机能覆盖的地方,彻底抵消日本海军的威胁。当然,在德国人心目中,想象的对手却是大英帝国的海军。
在场所有的军方大员听得眼珠子再次落地。再这样下去,军事议会厅需要换地板了。其实尧明只是引用了“智能精确炸弹”的一些最早期的概念而已。
“制导炸弹和制导火箭——导弹——可以用很多控制方式,我们要逐步开发制导技术。手工无线电遥控只是其中最原始的一种。更高级的还有毫米波雷达引导制导,红外搜索制导,激光制导,GPS全球卫星定位制导等;从制导模式上将,有手工控制,半自动追踪,自动追踪;从导弹用途上讲,有洲际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等;战术导弹种类繁多,包括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巡航导弹,地对空导弹,地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空对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击落卫星的导弹,反导弹导弹等……”,尧明最后终于忍不住拽了起来。
刚刚还在地上摸索着找眼珠子的人众索性直接晕倒。什么是毫米波雷达,激光,卫星……?奇怪的是,这次狼神却没有升级。回头一看,烽火也已经晕倒了……
尧明一个人寂寞地等着大家醒来,为了节省时间,就顺便把眼珠子给大家捡起来装上。白种人的眼珠子真的很麻烦,五颜六色的,搞得尧明直头晕。还有不免装错了的,大家稀里糊涂带着别人的眼珠回家,互相看见了一些不该看的东西。后来大家为了歌功颂德,称赞元首这种方式有利于团结……
接下来讨论的是集束炸弹。这次讨论也是为了回答WaltherWever将军的提问:“精确投弹时,对军舰还好,几枚炸弹消灭一艘军舰很值得。但对地面的大区域目标,每次只能投一枚炸弹,投弹效率且不是太低了吗?。”
“是的,每次只投一枚。但这一枚炸弹是将一大堆小型炸弹装在一起的集束炸弹!”尧明说道。“我们只需要设计一个小的爆破或机械推散装置,在一定的高空进行推散,就可以形成覆盖轰炸了。这样我们投下去的是一颗弹,炸出来的却是一片。”这个概念对德**事专家来说,并不陌生。在当时,德国已经开始研讨一种叫“蝴蝶”的集束炸弹。
尧明还顺便介绍了“接近引信”防空炮弹技术。这是一种能够靠无线电测试距离并引爆的炮弹。这种炮弹能使得防空炮弹在离飞机近距离内爆炸,同样的技术还可以使得炮弹在落地前的空中爆炸,大面积杀伤没有掩护的步兵。
在尧明的要求下,临时找来了喷气式飞机设计和直升飞机设计的负责人。在1936年,喷气式飞机技术还远远没有成熟,但德国的直升飞机技术却已经有一定成效了。由于直升飞机的速度慢,油耗大,当时并没有引起军方的重视。尧明知道这两种技术的重大意义。所以尧明再三叮嘱了他们,希望他们能继续研究,并尽快将技术转化为产品。
尧明还指出可以采用空中加油,提升飞机的作战覆盖范围。尧明向专家们作了一些询问。当时这种技术已经存在,并有一定实用价值,主要被一些飞行爱好者运用,用于创记录飞行。尧明立即指示追踪和开发空中加油技术。
尧明再次特别强调,各种武器在大规模生产之前,一定要作详细的对抗测试。通过对抗测试提高技术,比靠实战反馈提高技术的成本小很多。
最后,尧明开始向大家灌输如何使用空军力量。尧明认为完整的空军战役应该主要分为以下过程,先靠战斗机压制和摧毁敌方空军力量,包括用战斗轰炸机或战斗机,轰炸机混合编队摧毁敌方机场设施。在取得绝对制空权以后,再靠高空平飞轰炸机任意轰炸敌方地面目标。空军的作用不仅在于在战场上消灭敌方的军事力量,还可以用于压制或摧毁敌方的后勤供应,压制或摧毁敌方的战争经济等。
“最好的击毁敌方军用飞机的地方不是在空战中,而是在敌方的机场上,而是在敌方的飞机生产厂内,而是在敌方的飞机零件生产基地,而是在敌方的石油供应上。”尧明“不掉眼珠死不休”地说道。在原时空二战后期,德国率先使用喷气式飞机,其技术指标远远优于盟军的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飞机,然而这些优秀的德国飞机大多都被击毁在工厂和生产基地,或因为缺乏汽油而无法起飞。
尧明还向大家强调了三军配合和立体作战的重要性。尧明列举了很多的陆空配合和海空配合的战例。对在座的各位来说,这些尧明剽窃的战例,都是精美绝伦的“假想战例”。烽火和众人使劲地按住眼珠子,争取不要再蹦出来。尧明也不为已甚,在大家无法按捺的时候,不断地叫秘书端点凉水上来。
空军军备会结束总结时发现,空军的项目开发经费将大幅度增加,因为要加快开发一系列新技术。飞机的对战试验也将成倍地增加飞机的研制费用。但空军的装备经费却一定程度地减少了,主要的因素是删除或限制了很多不具备优势的机型,减少了飞机配备种类。
按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德国空军的技术储备将全面超越其他国家,尽管空军的现役装备的规模受到了限制。
尧明指出,必须加大空军的建设力度,最重要的不是立即生产出多少飞机,而是形成高质量的飞机以及空中武器设计储备,以及大规模飞机生产制造的能力。为了保证德国的空军优势,尧明要求加强对空军武器设计和配置的保密力度,以及对空军武器产品的出口管制。当时德国为了赚钱,竟然将德国速度最高的战机,先进的He100飞机的设计卖给了日本和苏联。
为了节省军费开支,尧明还忍痛下马了一些军用运输飞机项目。同时,尧明建议由国家融资,加大对民用型运输飞机的生产,并支持民用型运输飞机的出口。这些民用飞机可以在战争时期被征调为运输飞机,相应的生产线可以在战争期间用于军事飞机的生产。由于机制改革,军事飞机研制公司和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剥离,飞机制造公司可以暂时把精力集中到民用产品上,争取使德国成为最大的民用飞机输出国。为此,尧明批准了对德国民用飞机出口进行秘密的退税补贴,强行帮助德国飞机制造业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