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镜子的功能(看着玩玩)

目录:香镜| 作者:吴大先生| 类别:都市言情

    一、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便宜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

    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

    “哦?”徒弟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

    “当然”师父说。

    “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徒弟问。

    “那怎么会呢?”师父说。

    “这就是智慧啊!”师父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不能”徒弟说,“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还有吗?”

    “多得是”,师父说:“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

    “不会”徒弟答。

    “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

    “不会。”

    “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又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你做得到吗?”师父问。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兴冲冲地问。

    “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

    “不会”。

    “这叫把握当下,而无所住。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还有呢?”徒弟穷追。

    “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

    “不会。”

    “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

    “是,这叫什么?”徒弟问。

    “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做得到吗?”

    “做不到,还有吗?”徒弟还不解渴。

    “镜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

    “明白了”,徒弟感叹地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

    二、

    镜子功能大比拼

    “平面镜加油!平面镜加油!”

    “凸面镜加油!凸面镜加油!”

    原来是平面镜和凸面镜两个家族相互比功能,谁高谁低。原来两家是和睦相处,只是为了镜子国国王的一句话“平面镜的功能比凸面镜的大”,两家争吵起来。

    这回功能大比拼的裁判当然是镜子国国王了。

    “好了,不要吵了,比赛开始,”镜子国国王早就迫不及待了,开始发话。

    “平面镜老兄,我看你还是投降吧!”

    “喝,喝,喝,凸面镜,看在咱两家的朋友的份上,我给个面子,投降算了,免的当面出丑,哈…..!”

    “比一比就知道谁吃亏。”

    “比就比……”平面镜还没说完。

    “第一轮,家庭专用。”

    “凸面镜,要不你先上。”

    “上就上。”

    凸面镜来到一家的梳妆台前,端端正正的立在那里,一个小女孩披着头发,手里拿着梳子,原本一张可爱的脸,让凸面镜照的那么大。小女孩越梳越乱,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凸面镜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平面镜来了,女孩的“脸”变回了正常,女孩高兴的梳起来了。

    “第一回合,平面镜胜。”

    “第二回合,开始,交通利用。”

    平面镜来到汽车的观后镜的位置上,汽车的司机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一停车,后面的车撞在它的车上,可凸面镜站在观后镜的位置上,再也没有发生车祸。

    “第二回合,凸面镜胜。”

    “第三回合,……”镜子国国王还没说完。

    “不需要比了,”凸面镜和平面镜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已了解了两人的作用,又和好如初。

    平面镜家族写传这样写:“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多利用于家庭。”

    凸面镜写到:“凸面镜,焦点内成放大的虚像,焦点外成变小的虚像,多利用于交通。”

    三、

    镜子大致上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三种,后来被风水师延用为风水镜,发展出八卦镜、虎头镜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通过对光从平面镜和球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球面凹镜具有把光聚集到焦点的特性。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从地球到月亮,全程38万千米,光只花1秒多一点的时间。光从太阳来到地球,横渡太空15000万千米,也只花了8分钟。物理学告诉我们,光谱里的七色光,在电磁波频谱中只占小小的一条窄带,而在红光外、紫光外尚有许多电磁波,可见光与气有关。从宇宙中投向地球的一束束光波,会凝聚成一股或一团的气体,就像一粒粒小球,对人体直接造成影响。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有形必有气”、“由气而化形,形返于气”,意思很明显,即地面上有什么样的物体,就会有什么样的“形煞”(物体的气)出现。难怪另一幢建筑物的尖角冲向你家的大门或窗,你肯定住得不舒服。平面镜是一般的镜子,具有“换向”的作用,对外来物,不仅有反射或曰“推回去”的作用,而且由于回去的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力量更大,因而有“扩散和抵销”作用,在电子学中称为“反馈”,而且是“负反馈”;正反馈有增加作用,负反馈有减少作用。凸镜有如龟壳一般,镜面是凸出的圆弧形,除了可反射外,还具有散光的作用,形状与汽车的反光镜一样。当有带煞的物体冲来时,可将这些煞气卸去,故凸镜属于“化解煞气”的用品。凹面镜有聚合的作用,类似微波天线的样子。若屋外见山环水抱、青山绿水或秀丽的花园,可用凹面镜将其“吸入”,以增加屋宇的吉气。常用的镜子作用:一,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二,聚光取火。三,在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四,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可以看后方五,多照镜子对身体有好处!俄罗斯圣彼得堡医学进修学院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通过镜子反射而来的辐射对血液的光学密度有影响,这种影响与血液本身、镜子涂层的金属成分、镜子的形状以及镜子与血液之间的空气成分有关。在本身辐射的作用下,机体内的水分子发生了共振,导致血液的防氧化性以及血液中酶的活性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机体的生物功能活性。

    四、

    关于照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这是诗人艾青的一首哲理小诗,题为《镜子》。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镜子的诚实、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镜子从不虚伪媚俗,始终奉行客观公正的准则。不管你是腰缠百万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不管你是头戴金冠的权贵,还是平头布衣的百姓……在它面前人人平等,从来不改变标准。正因为如此,有人从它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

    就这层哲学意味而言,镜子恐怕称得上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由镜子引伸出来的“照镜子”――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恐怕就更有裨益了。《韩非子?观行》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对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此话足以说明照镜子的重要性,也足以解释清楚照镜子效应了。

    通过照镜子的反射功能,我们还可以推演出下面一个结论:

    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比如,教师如果能真心付出自己的爱,真心关心学生,就能让学生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学生就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于回报。

    学会照镜子

    学会了照镜子,就不会犯自卑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放大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不会犯自傲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显微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就学会了剖析自己,就会让你觉得很踏实。这是照镜子的重要性。

    既然,照镜子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照镜子呢?首先要从出发点说起,出发点不同,照出来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红楼梦》里的贾瑞,因受凤姐戏弄,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好在,有一“跛足道人”以“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的“”相赠。贾瑞有救了。谁知贾瑞偏不听道人之言――“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而是专拣自己喜欢的那一面照,结果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

    可见,照镜子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看的,而忽略了那些自己不喜欢看的、但对自己却极为重要的东西。

    不过,如果一味地只看缺点,不看优点,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那样很容易会使自己丧失信心。所以,有的时候采取逃避的手段也不是绝对不可取的。就像乌鸦一样,虽然它自己很黑,但是只要它不照镜子,它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着,继续着嘲笑黑猪的游戏。其实,对于乌鸦来说,照镜子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当事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大声地对镜子说:尽管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自己爱不完美的自己。别忘了,别人其实并没有你自己那么在意你的缺陷,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好很多。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会照镜子的人,这种人站在“镜子”前面不但看不到优点,也看不到缺点,总之根本就看不见“真我”。之所以如此,揣摸起来大概是因为脸上的“脂粉”太厚了。这种人总是狂妄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脸蛋比镜子还光鲜。像这种目无“镜子”的人,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如何了。要么,就是故意把自己伪装起来。试想这种带着“假面具”的人,在“镜子”面前能找到“真我”吗?看来,要学会照镜子,态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买镜子买了个铁圈子,光看见别人看不见自己”,这恐怕是愿不愿意照镜子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照的问题。另外,在投资或应对风险时,人们受到照镜子效应的影响,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表现:在获利时,往往更理智、平静,于是总想回避掉风险;而在受损失、有亏空时,反而更愿意加大投资,愿再冒风险。这时该如何“照镜子”,恐怕就需要动一动脑筋了。

    照镜子找回你自己

    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房子不打扫就会沾满灰尘,不照镜子就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有多脏、是否需要洗脸来改进。看到脸上有哪些地方脏了之后,最终的检验还得通过洗脸来完成。洗不洗,洗得干净与否,比起照镜子可能还要重要――如果天天照镜子,找了却不洗,这样的镜子照来何用?镜子照了,脸也洗了,下一步,就该看洗脸的成效――能否找回你自己了。下面的故事就是有关照镜子、洗脸的。

    有一天,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这时,进来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流浪者。那人手里拿着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自信心》一书。他一进门就问:“请问,你是这本书的作者吗?”罗伯特说:“我是。”这个流浪者激动地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无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了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罗伯特一边听他说话,一边从头到脚打量着他。罗伯特发现这个流浪汉简直是没救了,因为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他的皱纹里充满了沮丧,还有那十来天未刮的胡须和紧张的神态都让罗伯特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罗伯特却没有说明,而是耐心地听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完。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说:“我好像帮不上你什么忙,但我相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你,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真的吗?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流浪汉急切地说。罗伯特带着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实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面高大的镜子前。流浪汉透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中的流浪汉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他能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有些生气了,“开什么玩笑!”罗伯特和气地说:“你必须重新、彻底地认识自己,否则,你只能跳进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做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流浪汉迟疑地朝镜子走了几步,他看清了镜子中的自己,他用手摸摸满是胡须的脸,然后低下头,哭了起来。等他哭了个够,罗伯特送他离开了这幢大楼。几天后,罗伯特又在街上碰到了那个流浪汉,但这次他已不再是流浪汉的打扮了,他的头抬得高高的,步伐轻快有力,原来那种不可救药的流浪汉的形象不见了。这个人对罗伯特说:“非常感谢你,罗伯特先生,是你让我找回自己。”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这位芝加哥的富翁镜子可是没白照,并且他洗脸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别忘了你是谁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先认识外部世界,然后才开始认识自身,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青春期逐步确立和强化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即使不是浑然不知,也是懵懵懂懂,就好比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却恰恰会留下灯下的黑暗。可见,“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很正常的,也是人类难以超越的人性的弱点。难怪古希腊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会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警言。

    在中国,人们还给出了更好的方法:“镜作镜正衣冠,人为镜见心灵”。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主张“以人为镜”的人了。李世民就很懂得照镜子的作用,他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不但随时对照,还总结出了“照镜子”的心得:“以铜为镜,可以正以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人还有很多。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齐臣邹忌欲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他会见徐公,有一照镜子,才知道不如徐公美,同时他也恍然大悟:老婆和客人说自己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罢了。他还把自己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生活中不照镜子可能会因为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被欺骗,那么,处理国家大事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有可能会因为不经常“照镜子”而蒙受更加严重的欺骗!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对齐威王说了。齐威王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改变了自己以前不善于纳谏的作风。

    不过,史上也确有许多人不肯、不屑或不敢照镜子,比如,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个自诩熟谙兵书、无所不能的马……他们都因不能正视自己而失却了许多大好的良机,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很容易地就会陷入盲目。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聪明、能干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从而获得成功。在这一点上,日本青年可谓勇气十足。他们为了发挥照镜子效应,已经开始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专门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告诉自己是怎样的人,以便真正把握和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

    以人为鉴还可以解释为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但这却是最令自己感到生气的事。这个时候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当一个人照镜子时笑意盈盈,镜象中微笑的面容也将会回报给他一个开朗的心境;如果一个人以愤怒的脸色面对镜面,他将会看到同样的反映影像。也就是说,人们怎样对外部世界发生作用,外部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其施以反作用。如果你对众生充满挚爱,众生也会回报爱给你。

    尤其是做父母的,更不能忘了自己是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核心理念:借助他人、他事、他见来正己。应用要诀:充分认识世界,深刻反省自己。应用领域:社会生活、企业经营。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1、自负问题2、自卑问题3、认识自身问题

    五、

    我无聊地在家里来回走动着,不经意地靠在墙上,猛一抬头,看见面前立了一

    面镜子,看着镜子里自己的那副哭笑不得的样子,不禁失声笑了起来:镜中顿时出

    现一个微笑的脸庞。这个脸庞仿佛在思考。镜子确实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它所反映

    的道理怎么会如此之多呢?

    日常生活中,这种平面镜实在举手可得,不计其数,而真正的“镜子”却又是

    那样的少。你获得了一面平面镜,就相当于有一件无价之宝,令你受益终身。不过,

    可惜的是,这种镜子实在太少太少了,即使有,你也不一定能发现,有句话说得好:

    “这世界上不是没有天才,只是缺少发现天才的人”。“平面镜”也一样,它不是不

    存在,只是你不善于发现罢了。

    “平面镜”是这样稀少,而与之作用相反的“凹面镜”、“凸面镜”却又是那么

    繁多、善变。它们总是穿着有色的服装,带着花言巧语或冷言讽语,一时令你感到

    兴高采烈,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一时又令你垂头丧气,以致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有

    一头扎进水中的想法,因此,你千万不要被这些“热情”与“无情”者所迷惑,心

    里想不清道不明时,找平面镜即好看清自己,做个真实的我吧!

    有的人真是“文武双全”、“全以能备”,居然有“凹镜”、“凸镜”的双重本领。

    你自然也明白这种镜子的本领,于是,我便打扮得仪表堂堂,但你始终是看到一个

    “表里不一”的我,虽是一个靓女在那里,但却没有内涵,其实,这些镜子能照出

    人的相貌,照不出人的品质、性格。没两下就透了底。本来,“双重本领镜”,想了

    一肚子无比美的“妙语”,但发现来人对自己无益,肚里立即讥讽、嘲笑、愚弄,弄

    得你一文不值,此时你才领会它的本领,认为它可怕了。

    我不爱照镜子,因为它总是让我看见自己输得丑的一面,每当我看见自己无能

    无功时,都情不自禁想起自己的样貌,而那些心地善良、美若天仙的人为什么要什

    么有什么,也许是性格、内涵方面比不过他们。我想改变自己,让自己美丽。

    凹镜与凸镜最能反映生活中的挫折,人生就像是一个弯弯曲曲的小路,怎么没

    有石子妨碍我们呢?如果说,平面是代表平凡的生活,那么凹镜就是凄苦的生活,

    凸镜就是丑陋的生活,我只喜欢平面镜,它不会骗人,只会真实的反映自身情况,

    既不夸张又不虚假,你说不是很好吗?

    生活中的凹镜、凸镜,是用来逗人开心的,在经过社会的洗礼后便变得更可怕,

    希望这可怕的镜子尽快减少。

    六、

    照镜子的启示一天早上,醒来时一掐钏发现离上课仅余十分钟,我一个鲤鱼跳龙门地迅速翻起,慌乱中抓起毛巾在脸上胡乱地擦了擦就径直冲向了学校,心想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在经过实验室前的一面大镜子时,不经意间眼角余光的一瞥使我不由怔住了,镜中的我头发蓬乱,嘴角早餐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我赶紧在进教室之前整理好了自己。这生活中偶然的一次照镜子就让我发现了自身外貌的不整洁,从而避免了尴尬。那我们的内心世界、思想性格是不是也需要用一面“镜子”来照一照呢?我的一位同学曾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那以后,他就变得信心百倍,甚至有些自负了。迷醉于过去的成绩,总认为自己已经很优秀了,不再潜下心来学习。当她犯了错误,也总是固执地坚持着,不肯改正。同学的劝阻,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斥责,她都置之不理,振振有词。都不愿去剖析自我,认真地反思自我,而逐渐变得懒惰、骄傲,不再努力,结果在不久后的考试中落败。这位同学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在取得成绩后,不能因骄傲而止步前行,迷失自我。一个不认真反思的人,一个不愿去认识审视并剖析自我的人,就不会进步,在新的一轮挑战来临的时候,由于准备不充分,自然会落败。可见,在思想上面照镜子,益处多多。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一代明君唐太宗就有一位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勇于进谏,不畏生死,有时难免也会伤了唐太宗的颜面。有好几次,唐太宗都气得要杀掉这个“田舍翁”。可在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却伤心流泪,很多人觉得奇怪,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魏征这老头不说假话,直言进谏,他就是我的一面宝镜啊!”千古传芳,英明大义的唐太宗正是因为懂得去照亮那面反映内心思想性质的镜子,懂得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而反思、剖析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宏大的事业,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而有一些人,却因为在事业达到高峰时,沉醉于金钱与权利的诱惑间,忘记了去剖析自己,约束自己。比如说,正是因为早年的努力工作,积极向上,才逐渐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走向了事业的颠峰。但他却利用了职务之便辜负了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忘记了去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从而一步步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多照照镜子吧!时而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避免走入性格上的盲区,端正自我的学习、生活态度;时而的对自己的严格约束,能让我们做事不超过一个“度”,避免做出出格的、违背道德的事;时而的对自身认真的分析、反思和剖析,能让我们积极进取,不断进步,创造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点,走向成功。

    七、

    照镜子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照镜子,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观察衣服是否得体,发式是否满意。然后决定要不要重新修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可以影响身边的人。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会做一个合格的镜子。特别是身为父母的时候,常常不知所错

    做一面什么样的镜子: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第一:父母要学会做一面真实的镜子:镜子的功能就是反射影像本来的样子,既不谄媚,也不挑剔。我们不希望镜子告诉我们:“你看上去糟糕透了。你双眼充血,脸颊肿胀,总之,你乱糟糟的。你最好收拾一下自己。”在这样的魔镜面前露几次面,我们大概会把它当成瘟疫一样避之不及了,对着一面镜子,我们需要的是影像,不是说教。我们可能不喜欢所看到的影像,但是我们还是宁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化妆措施。那么当孩子面对我们这面镜子需要映射时候(比如说情感),他是希望看到他自己的真相,自己怎么做应该由自己决定而不是由镜子决定。身为父母只有真正的尊重,才会培养真正的独立,才会实现内心的沟通,如果我们硬是要夸夸奇谈,表面是在沟通,实质上孩子已经把情感的大门关上了。一个8岁的孩子对他的妈妈说:“为什么我每次问你一个小问题,你都要给我那么长的答案?”他向他的朋友倾诉说:“我不跟我妈妈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跟她说,我就没有时间玩”留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是最明智的父母。

    第二:父母要做一面有生命的镜子:孩子与父母是在体验中学习,你给予孩子什么样的体验,孩子学到的就是什么,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我们的说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所以当孩子不按我们说的发展时,便把怨恨迁怒于孩子,责任归咎与孩子。在我们推卸责任的时候,求得了内心的一份安宁。可是却无法改变这面镜子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当我们面对孩子不欣赏时,其实是父母这面镜子已经老化了,我们知道有的人虽然年轻,观念却是老的,有的人虽然老了,这面镜子却很年轻。在我们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要通过孩子的成长看到自己的变化,更要使自己的这面镜子与时俱进,成为孩子内心的榜样。

    照镜子的启示一般人都爱照镜子,因为通过照镜子,能察看面容,去污涤垢,整理衣冠,使人面目清爽,衣着整洁,精神抖擞。通过照镜子,我联想到这不仅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它还蕴含着发人深思的道理: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应该经常“照镜子”。“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恰当的镜子。供人娱乐的“哈哈镜”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支离破碎的镜子也不能完整地再现事物的真实面目,只有平整光洁的镜子,才是爱美人的忠实的伙伴。找到了镜子,还要懂得照的方法。没有镜子,固然不行,即使有了镜子,如果不解决照的方法,仍然事与愿违。有的人持着自我欣赏的态度去照镜子,只看支优点、长处,不愿看到缺点、短处,甚至以已之长,比人之短,比来比去,心安理得,自我陶醉。照镜子,光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还不行,还要及时洗脸、洗手,去污涤垢,做一番细致的清理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发现的缺点、错误或不足之处,应当仔细分析原因,明确它的危害,对症下药,及时改正过来,使工作或学习日益进步。总之,如果你想获得不断进步,那就经常照照“镜子”吧。

    现实中的照镜子,也是不仅可以照那张脸,却也可以照那颗心。爱照镜子的人,有的是因为自卑,有的是因为自恋,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而自卑与自恋却是相关的。自卑可以导致自恋,因为觉得没人爱自己,于是自己爱自己;而自恋也可导致自卑,因为太爱自己了,所以就想完美,于是就必然走向自卑。但是也未必就一定是相关的。照镜子的启示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让我们直接写作,而是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照镜子。

    老师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挺好玩的,同学们便来了兴趣,个个找好伙伴,我和平诗佳一组。一开始,她当照镜人,我当镜子,她给我打了个招呼,我也紧跟着她打了个招呼,她微笑,我也微笑,两个人心中热腾腾的,她伸出右手来摸我,我也伸出左手来,于是俩人的手便碰在一起,她又用左手做了胜利的手势,我用右手也跟着她做,心里觉得很开心。接下来我当照镜人,她当镜中人,我跳,她也跳,我哭,她也哭,我挥手,她也挥手……最后,我便想捉弄一下她,我打她了一下,她也过来打我,结果两只手交叉在一起,虽然听不到玻璃破碎的声音,但彼此之间的心灵一定听到了。

    在那一刹那,我才真正领悟了游戏的内涵。在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只有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多么简单又朴实的真理啊!

    徒弟擦一面镜子,边擦边说:“这镜子可真是便宜货,几十元买了这么一大面!”师父笑着说:“你可别小看了这镜子啊!它可以当你的老师呢。”“哦?”徒弟也逗趣说,“不知这镜子老师将何以教我啊?”“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吗?”“当然”师父说。“那么东西移开后,镜子里还留有余影吗?”徒弟问。“那怎么会呢?”师父说。“这就是智慧啊!”师父说:“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不能”徒弟说,“想不到这镜子还有点门道,还有吗?”“多得是”,师父说:“比如孔孟先师或帝王将相来照镜,你说镜子会因为高兴而加倍细心吗?”“不会”徒弟答。“如果乞丐、弃儿来照镜,镜子会因厌恶而应付了事吗?”“不会。”“这就叫‘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又叫与圣人居而不喜,与凡夫居而不忧,你做得到吗?”师父问。“做不到!还有吗?"徒弟兴冲冲地问。“当甲物体正在照镜子时,镜子会一边照甲又一边惦念乙吗?”“不会”。“这叫把握当下,而无所住。你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有呢?”徒弟穷追。“镜子映现红色物体时,其本身会不会也变成红色?映现绿色时会不会本身也变成绿色?”“不会。”“镜子本身虽不变色,却仍能红来现红,绿来现绿,是不是?”“是,这叫什么?”徒弟问。“这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有吗?”徒弟还不解渴。“镜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质却始终不变,这叫做‘体不动,而用常显。用常显而体不变’你明白吗?”“明白了”,徒弟感叹地说,“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镜子,竟蕴含了这么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为

    二、

    镜子功能大比拼

    “平面镜加油!平面镜加油!”“凸面镜加油!凸面镜加油!”原来是平面镜和凸面镜两个家族相互比功能,谁高谁低。原来两家是和睦相处,只是为了镜子国国王的一句话“平面镜的功能比凸面镜的大”,两家争吵起来。这回功能大比拼的裁判当然是镜子国国王了。“好了,不要吵了,比赛开始,”镜子国国王早就迫不及待了,开始发话。“平面镜老兄,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喝,喝,喝,凸面镜,看在咱两家的朋友的份上,我给个面子,投降算了,免的当面出丑,哈…..!”“比一比就知道谁吃亏。”“比就比……”平面镜还没说完。“第一轮,家庭专用。”“凸面镜,要不你先上。”“上就上。”凸面镜来到一家的梳妆台前,端端正正的立在那里,一个小女孩披着头发,手里拿着梳子,原本一张可爱的脸,让凸面镜照的那么大。小女孩越梳越乱,最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凸面镜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平面镜来了,女孩的“脸”变回了正常,女孩高兴的梳起来了。“第一回合,平面镜胜。”“第二回合,开始,交通利用。”平面镜来到汽车的观后镜的位置上,汽车的司机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一停车,后面的车撞在它的车上,可凸面镜站在观后镜的位置上,再也没有发生车祸。“第二回合,凸面镜胜。”“第三回合,……”镜子国国王还没说完。“不需要比了,”凸面镜和平面镜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已了解了两人的作用,又和好如初。平面镜家族写传这样写:“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多利用于家庭。”凸面镜写到:“凸面镜,焦点内成放大的虚像,焦点外成变小的虚像,多利用于交通。”三、

    镜子大致上可分为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三种,后来被风水师延用为风水镜,发展出八卦镜、虎头镜等。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通过对光从平面镜和球面镜上的反射现象进行研究,发现球面凹镜具有把光聚集到焦点的特性。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从地球到月亮,全程38万千米,光只花1秒多一点的时间。光从太阳来到地球,横渡太空15000万千米,也只花了8分钟。物理学告诉我们,光谱里的七色光,在电磁波频谱中只占小小的一条窄带,而在红光外、紫光外尚有许多电磁波,可见光与气有关。从宇宙中投向地球的一束束光波,会凝聚成一股或一团的气体,就像一粒粒小球,对人体直接造成影响。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有形必有气”、“由气而化形,形返于气”,意思很明显,即地面上有什么样的物体,就会有什么样的“形煞”(物体的气)出现。难怪另一幢建筑物的尖角冲向你家的大门或窗,你肯定住得不舒服。平面镜是一般的镜子,具有“换向”的作用,对外来物,不仅有反射或曰“推回去”的作用,而且由于回去的与原来的方向相反,力量更大,因而有“扩散和抵销”作用,在电子学中称为“反馈”,而且是“负反馈”;正反馈有增加作用,负反馈有减少作用。凸镜有如龟壳一般,镜面是凸出的圆弧形,除了可反射外,还具有散光的作用,形状与汽车的反光镜一样。当有带煞的物体冲来时,可将这些煞气卸去,故凸镜属于“化解煞气”的用品。凹面镜有聚合的作用,类似微波天线的样子。若屋外见山环水抱、青山绿水或秀丽的花园,可用凹面镜将其“吸入”,以增加屋宇的吉气。常用的镜子作用:一,最原始的功能,由光的发射原理来映出镜子前人或物的样子。二,聚光取火。三,在墙上挂面大镜子,依靠镜子的反射原理,可从视觉上增加房间的通透性,拓宽人的视觉范围,从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在镜子能够反射到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视觉疲劳。四,防跟踪,把小镜子握在手心可以看后方五,多照镜子对身体有好处!俄罗斯圣彼得堡医学进修学院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点。通过镜子反射而来的辐射对血液的光学密度有影响,这种影响与血液本身、镜子涂层的金属成分、镜子的形状以及镜子与血液之间的空气成分有关。在本身辐射的作用下,机体内的水分子发生了共振,导致血液的防氧化性以及血液中酶的活性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机体的生物功能活性。

    四、

    关于照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这是诗人艾青的一首哲理小诗,题为《镜子》。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镜子的诚实、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镜子从不虚伪媚俗,始终奉行客观公正的准则。不管你是腰缠百万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不管你是头戴金冠的权贵,还是平头布衣的百姓……在它面前人人平等,从来不改变标准。正因为如此,有人从它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

    就这层哲学意味而言,镜子恐怕称得上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由镜子引伸出来的“照镜子”――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恐怕就更有裨益了。《韩非子?观行》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对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此话足以说明照镜子的重要性,也足以解释清楚照镜子效应了。

    通过照镜子的反射功能,我们还可以推演出下面一个结论:

    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比如,教师如果能真心付出自己的爱,真心关心学生,就能让学生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学生就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于回报。

    学会照镜子

    学会了照镜子,就不会犯自卑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放大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不会犯自傲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显微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就学会了剖析自己,就会让你觉得很踏实。这是照镜子的重要性。

    既然,照镜子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照镜子呢?首先要从出发点说起,出发点不同,照出来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红楼梦》里的贾瑞,因受凤姐戏弄,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好在,有一“跛足道人”以“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的“”相赠。贾瑞有救了。谁知贾瑞偏不听道人之言――“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而是专拣自己喜欢的那一面照,结果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

    可见,照镜子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看的,而忽略了那些自己不喜欢看的、但对自己却极为重要的东西。

    不过,如果一味地只看缺点,不看优点,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那样很容易会使自己丧失信心。所以,有的时候采取逃避的手段也不是绝对不可取的。就像乌鸦一样,虽然它自己很黑,但是只要它不照镜子,它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着,继续着嘲笑黑猪的游戏。其实,对于乌鸦来说,照镜子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当事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大声地对镜子说:尽管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自己爱不完美的自己。别忘了,别人其实并没有你自己那么在意你的缺陷,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好很多。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会照镜子的人,这种人站在“镜子”前面不但看不到优点,也看不到缺点,总之根本就看不见“真我”。之所以如此,揣摸起来大概是因为脸上的“脂粉”太厚了。这种人总是狂妄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脸蛋比镜子还光鲜。像这种目无“镜子”的人,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如何了。要么,就是故意把自己伪装起来。试想这种带着“假面具”的人,在“镜子”面前能找到“真我”吗?看来,要学会照镜子,态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买镜子买了个铁圈子,光看见别人看不见自己”,这恐怕是愿不愿意照镜子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照的问题。另外,在投资或应对风险时,人们受到照镜子效应的影响,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表现:在获利时,往往更理智、平静,于是总想回避掉风险;而在受损失、有亏空时,反而更愿意加大投资,愿再冒风险。这时该如何“照镜子”,恐怕就需要动一动脑筋了。

    照镜子找回你自己

    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房子不打扫就会沾满灰尘,不照镜子就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有多脏、是否需要洗脸来改进。看到脸上有哪些地方脏了之后,最终的检验还得通过洗脸来完成。洗不洗,洗得干净与否,比起照镜子可能还要重要――如果天天照镜子,找了却不洗,这样的镜子照来何用?镜子照了,脸也洗了,下一步,就该看洗脸的成效――能否找回你自己了。下面的故事就是有关照镜子、洗脸的。

    有一天,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这时,进来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流浪者。那人手里拿着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自信心》一书。他一进门就问:“请问,你是这本书的作者吗?”罗伯特说:“我是。”这个流浪者激动地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无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了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罗伯特一边听他说话,一边从头到脚打量着他。罗伯特发现这个流浪汉简直是没救了,因为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他的皱纹里充满了沮丧,还有那十来天未刮的胡须和紧张的神态都让罗伯特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罗伯特却没有说明,而是耐心地听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完。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说:“我好像帮不上你什么忙,但我相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你,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真的吗?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流浪汉急切地说。罗伯特带着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实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面高大的镜子前。流浪汉透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中的流浪汉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他能让你东山再起。”流浪汉有些生气了,“开什么玩笑!”罗伯特和气地说:“你必须重新、彻底地认识自己,否则,你只能跳进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做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流浪汉迟疑地朝镜子走了几步,他看清了镜子中的自己,他用手摸摸满是胡须的脸,然后低下头,哭了起来。等他哭了个够,罗伯特送他离开了这幢大楼。几天后,罗伯特又在街上碰到了那个流浪汉,但这次他已不再是流浪汉的打扮了,他的头抬得高高的,步伐轻快有力,原来那种不可救药的流浪汉的形象不见了。这个人对罗伯特说:“非常感谢你,罗伯特先生,是你让我找回自己。”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这位芝加哥的富翁镜子可是没白照,并且他洗脸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别忘了你是谁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先认识外部世界,然后才开始认识自身,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青春期逐步确立和强化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即使不是浑然不知,也是懵懵懂懂,就好比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却恰恰会留下灯下的黑暗。可见,“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很正常的,也是人类难以超越的人性的弱点。难怪古希腊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会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警言。

    在中国,人们还给出了更好的方法:“镜作镜正衣冠,人为镜见心灵”。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主张“以人为镜”的人了。李世民就很懂得照镜子的作用,他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不但随时对照,还总结出了“照镜子”的心得:“以铜为镜,可以正以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人还有很多。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齐臣邹忌欲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他会见徐公,有一照镜子,才知道不如徐公美,同时他也恍然大悟:老婆和客人说自己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罢了。他还把自己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生活中不照镜子可能会因为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被欺骗,那么,处理国家大事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有可能会因为不经常“照镜子”而蒙受更加严重的欺骗!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对齐威王说了。齐威王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改变了自己以前不善于纳谏的作风。

    不过,史上也确有许多人不肯、不屑或不敢照镜子,比如,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个自诩熟谙兵书、无所不能的马……他们都因不能正视自己而失却了许多大好的良机,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很容易地就会陷入盲目。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聪明、能干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从而获得成功。在这一点上,日本青年可谓勇气十足。他们为了发挥照镜子效应,已经开始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专门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告诉自己是怎样的人,以便真正把握和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

    以人为鉴还可以解释为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但这却是最令自己感到生气的事。这个时候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当一个人照镜子时笑意盈盈,镜象中微笑的面容也将会回报给他一个开朗的心境;如果一个人以愤怒的脸色面对镜面,他将会看到同样的反映影像。也就是说,人们怎样对外部世界发生作用,外部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其施以反作用。如果你对众生充满挚爱,众生也会回报爱给你。

    尤其是做父母的,更不能忘了自己是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核心理念:借助他人、他事、他见来正己。应用要诀:充分认识世界,深刻反省自己。应用领域:社会生活、企业经营。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1、自负问题2、自卑问题3、认识自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