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篇
为万世不朽的基业添砖加瓦
--访任继愈先生 访问者叶稚珊
叶稚珊:任先生,您是群言的老作者,十几年来,您一直关心、支持群言的工作,我本人也在和您的交往中受到不少教益。专题座谈(笔谈)是群言自创刊以来始终保持的一个占有篇幅最多的栏目,这次,我们以"科教兴国"为主题组织了一组专题访谈,您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教授,又是北京图书馆这所亚洲最大的图书馆的馆长,可以说一直在从事着文化教育工作,我很想知道您对我们这次访谈的选题有什么看法?
任继愈:在这种时候以"科教兴国"为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很有意义。
0000进入20世纪后半期和紧接着到来的21世纪,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科教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近年来我们常在讲综合国力,讲资源的开发、利用,这里讲的资源就包含了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越开发越少。一些靠资源致富的高收入国家,我很替他们担心,以后地下资源开发完了怎么办?他们如果认识到了这一点还好,如不认识,一味地陶醉和满足,前景可怕。这种富有,不是真的富有。
我们的东邻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但经济上却已相对发达。原因就在于他们充分地利用了智力资源,抓了科技和教育。
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主要区别是,智力资源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越开发越多,由此而产生的能量是难以估量的。人的素质提高了,资源就会成倍增长,人力越多,资源越丰富。我国有13亿人口,从消费看是个包袱,但如能充分开发智力,这个资源是无限的。我对中华民族的前景是乐观的,但只有这种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教兴国",就是把亿万人民对中华民族未来的美好憧憬落在实处,机遇不会等我们,要自己去创造。
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办公室中接受采访叶稚珊:您认为抓住机遇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任继愈:是抓好教育。近2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改善、加强。教育、科研一直被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不光是我国,从世界范围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创新,步伐都比较快,而社会科学就相对薄弱一些。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研究者可以置身局外,对自然界进行观察、追踪、改造,可以从中切割一部分,放在特殊环境内来研究,可以缩小了反复进行观察试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是活动着的人。社会现象比自然现象要复杂得多,社会是发展的、动态的,研究社会、研究历史,研究者不能站在社会之外来观察,更无法使历史重演以供研究。历史上经常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现象,像新事物,又像"古已有之"。在人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以前,人类对历史发展规律基本上是无知的。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到了症状的后期,来不及纠正,这就是社会问题研究的不可试验性。研究者只能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从中考察、认识、体验、改造。但研究者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再加上研究者个人的局限性和利害关系、研究者群体利益驱动,都不能不影响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导致结论的倾向性。面对同一社会现象,却难取得共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