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任继愈访谈:关于古籍整理的一些问题(2)

目录:任继愈作品集结:任继愈对话集| 作者:任继愈| 类别:玄幻魔法

    今后留待整理的古籍多属于难度大,不专属于传统经学、史学、文学方面的,很多属于自然科学如工程技术科学、天文、数学、化学、生物、农林、古地理等及中国古代宗教如佛教、道教诸多方面。当年培养的专业人才,面对今后要整理的自然科学、宗教类古籍,不能不感到生疏。敦煌文献发现已有百年,我们现在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基本上是针对佛教以外的世俗文书,其中90%以上的大量宗教文献,还没有开展。

    就表达方式和载体来说,今人要比原来先进的多。比如音乐,原来主要是靠师徒口耳相传。现在有乐谱、光盘、国际音标,工具是超越前人的,保存起来就方便多了。载体也在进步,出现了光盘。像《四库全书》书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而现在可以放在几张光盘上,抽屉里就能放下,这些都是古人比不了我们的。今人只要重视,还是大有可为。

    张承宇:您觉得古籍整理出版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任继愈:人才成长是当务之急,古籍整理工作难学又枯燥,愿意坐冷板凳的青年越来越少,感到有些青黄不接。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古籍整理人才,现在都挑起了重担,成了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第二批、第三批也都走上了岗位。当年的青年今天也已四五十岁、六十岁,当年的中年骨干如今已经七十左右,几年之内,都到退休年龄或离开工作岗位了。像一些具体问题,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接触繁体字,而第一代培养的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还不觉得困难,古籍整理要面对的都是繁体字,而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有时候存在着不是一一对应的问题,应该补一补这样的课。现在学风比较浮躁,大量地扩招研究生,一个导师带很多学生,这样很难保证质量。古籍整理出版人才要加强版本、目录、训诂、音韵等传统小学科目的训练。

    在语言人才的培养上,少数民族文字人才培养就接不上,像老满文几乎已经没有人认识。而回鹘文、西夏文、吐火罗文、契丹文等文字的文献,更是没有人认识。目前国外,如德国、瑞典、美国、法国等也有中国古籍整理的成果,我们必须吸收利用,这样看起来外语一种也不够。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书是让人阅读的,和钟鼎这样的文物不同,现在有些书躺在图书馆里,不整理就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像《中华大藏经》的底本《赵城金藏》本来深藏在图书馆里,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大家就能用了。如何与实用结合,这方面要多做工作,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古籍的社会效益。至于技术是出版商的事,而不是学者的事,学者的责任就是把内容整理好。

    中央说:"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这是实事求是的估计。古籍整理不能急于求成,搞短平快不行。古籍整理是深加工,我们不是出铁矿砂,而是要出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