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有点宽松。
平大高中毕业前
主持人:很宽松,老师上课从来不点名,学生什么时候进来什么时候出去无所谓,然后这个教师上课从来没有标准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的这个研究成果。
任继愈:那时候要求教师,你要是个教授你要讲你自己的,凡是采用课本这个都不大受欢迎,那时候学校要求点点名,考核,教授都不愿意点名,嫌麻烦,有一次孟森教授,讲明清史的,他点一次名,点一次名,孟森教授他讲义编得很好,每人选的课都有一份讲义,拿到讲义他就不一定听了。
主持人:他不来听了。
任继愈:就有四五个人也在那听,听了这个,别的人就替他答到,就张某人他答到,李某人又他答到,点完以后孟森先生说,今天大家这个人来的不多,倒是都到了。
解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边的炮声震惊了全体中国人,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剧烈的炮火声打破了北大校园里书斋的宁静,战争改变了北平的一切。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任继愈:像上课的时候,日本的军用飞机,就在天空上转。
主持人:当时就是在这个北京的上空就转。
任继愈:对,那时候这个螺旋桨的飞机,低空。
主持人:声音特别大。
任继愈:翅膀有两个红太阳,看着很反感,声音也大嘛,老师讲课嘛声音太干扰嘛,等过去以后再讲了,就停下来。
主持人:那是没有办法有一张安静的课桌了。
任继愈:哎,是那个样子。
串场: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大学的顾颉刚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不虚荣,也不需要豪富,我只希望能有安定的研究生活,能真实地对于学问有所贡献,只希望没有与我胡闹和缠绕的人,使我的生活上得轨道,后一天总能比前一天进步。"然而,这一切希望都在七七事变打响的那一刻破灭了。1937年7月1日放假的那一天,任继愈还将大部分的书籍物品放在寝室里,等待着新学期的到来,不想七天之后,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成为了奢望。8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同学同时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通告:新学期报到的地址改在了暂时安全的湖南长沙,名曰长沙临时大学。
任继愈:那时这个教授副教授呢,学校给他路费,从北京的到南方这边,讲师以下的就不给路费。有的他就不一定都来,他干别的去了。日本鬼子打来了,我参军去了。不念了,说念书有什么用啊。也有这些,所以报到的不是很多,三个学校凑起来还没有从前一个学校多。
解说:此时,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的同学纷纷从全国各地的家中赶往湖南,11月1日,最后一批北大教授抵达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一。由潘光旦担当教务长,冯友兰先生出任文学院院长。临时大学在延迟了两个月之后,恢复上课。"屋漏偏逢连夜雨",半年后,这样的宁静再一次被空气中弥漫的枪炮的味道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