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走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这条路上头,您觉得哪几位先生对您的影响最深呢?
任继愈:贺麟是一个,汤用彤是一个,还有一个熊十力先生。
在贺麟先生家中主持人:那当时候汤用彤先生给你们开的主要是《魏晋玄学》。
任继愈:《魏晋玄学》是一种,汤用彤也讲外国哲学,外国哲学我们也听。
主持人:也都听。
任继愈:那时候西南联大以及北大有个要求,研究中国的必须学外国的,研究外国也要学中国的,融通啊、中外交流啊,那时候学风就这么个好。
解说:那个年代的联大学生,因为先生们济济一堂、百家争鸣而受益匪浅。战争,给他们带来了意外的机遇和收获。
任继愈:老师中间呢,也是百家争鸣啊,较劲,你比方这个老师开课吧,闻一多讲这个《楚词》讲《唐诗》,北大有个教授叫罗庸也讲《楚词》也讲《唐诗》,今年闻一多讲《唐诗》,罗庸就不讲《唐诗》了,第二年罗庸开《唐诗》闻一多就不讲《唐诗》了。
主持人:有点分庭抗礼的意思。
任继愈:学生就很得益处,那时候沈有鼎讲《易经》,讲《易经》呢,那个《易经》很难懂嘛,选的人也不是很多,有这么十来个人吧,听《易经》的有一个就是闻一多。
主持人:他去听。
任继愈:他去听。
主持人:他坐那听。
任继愈:最有个特色的就是西南联大的这个学术空气比较浓厚,因为每天的晚上啊,有这个自由讲演,有海报出来,什么什么先生讲什么东西,那时候我们就听到好多那些学生老师们讲他擅长的东西。
主持人:熊十立先生当时是在哪呢?
任继愈:熊十立先生一直是在北京大学,不是教授,他是专任讲师。那时候北京大学有个规定,教授要开三门课,不开三门课的只能当讲师,那时候鲁迅就是讲师,鲁迅在北大教《中国小说史》,讲师,闻一多讲《诗经》,那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到北大嘛就是讲师,是这么个规定。讲师呢不给路费,学校不管,自己去,熊十立先生是冒着大雨坐那个敞篷车,运煤的那个车,回去是空的嘛,搭那个车跑到汉口,然后找他的学生,学生又当校长,住到学校里头给他安排的房子,这么个情况,后来西南联大知道熊先生去了以后就请他做教授,从那开始呢熊先生是教授了,不是讲师了。
串场:学界以外的人稍有了解熊十力者,大多是因为他文革时悲惨的结局。年轻时的熊十力,胸怀大志,曾经发出:"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的豪言。然而,十年浩劫才刚刚开始,先生便与世长辞。对于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领域来说,这当然是巨大的损失。在西南联大的后期,任继愈受熊先生影响最大,听熊先生教诲最多。以至于日后,也如先生一样,从哲学跨入了宗教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