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
个人的秩序
今天整个下午,我都在某咖啡馆里,听一个朋友倾诉。太阳落山的时候,朋友终于说完了她末后的那一句话。当她擦净最后一滴眼泪离去后,我一个人沿着湖边的小路,在一些香樟树下,慢慢地往家走。有一些疲惫,有一些厌倦,有一些沉重。但在快要到家的时候,我忽然想到:
有一些人,可能生来就是过物质生活的;有一些人,可能生来就是过感情生活的;而另一些人,可能生来就是过精神生活的;还有一些人,可能生来就是过信仰生活的。
有一些女人,必须要用爱情喂养她,她才能存活下去;而另一些女人,必须要用精神喂养她,她才能存活下去;还有一些女人,必须要用真理的道喂养她,她才能存活下去。
我在30岁之前,属于第一种女人。30岁之后,我成了第二种女人,并在某个时段,开始了向第三种女人的悄然过渡。40岁之后,我完成了这个过渡,全然地,成了第三种女人。
当我成了第三种女人,也就是,当我把真理的道,当做食粮每日喂养我自己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我成了一个身体和心灵都很平安的女人。而且,比较之后,我还发现,这是我人生中最美的阶段。虽然我已然衰老,青春不再。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女人过了40岁,甚至过了50岁,还在为爱情,准确地说,是为某个男人的某些行径,所苦所困,以致伤痕累累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冲动,我想站起来,我想象子弹一样地飞过去,然后,用我的经验,再用我积攒多年的那些话语来扶助她、解放她,使她不至于这么困苦。
但是,人家往往并不买账。人家往往一边诅咒着男人A,一边又把希望寄押在男人B身上。人家会一边凄美地哭泣,用苦涩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清洗着那个爱情的伤口,一边又哀戚地说,如果没有了爱情,人生还有什么呢?
只有叹息。所以,我除了睁着我已经松弛的大眼睛盯着她,耐心地,听她倾吐,再用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虚妄的词汇安慰她,就再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因此我想,一个人之所以选择那一种生活,而不肯选择这一种,大概是因为有一种个人的秩序在起作用吧。他的幸福,他的欢笑,他的眼泪,乃至他的受苦,都与这秩序有关,而与别的无关。当他沉浸在这种秩序中时,旁人眼里的幸福,可能恰恰是他的痛苦;而旁人眼里的痛苦,可能恰恰是他的幸福。
但是,生命若是一直没有安息,狂喜恐怕也会蜕变为悲哀吧。就像我的这个朋友,在一生中,不停地,从这一个浪头颠簸到另一个浪头,那是怎样的苦呢?我光是看着都觉得苦,何况置身其中的那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