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之后,杨洛天与苏钥等人都急匆匆的走了,就是这样天黑他们怕也走不出这大山,还好都是一些大小伙子,所以苏老爷子与苏婆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这边苏婆婆与苏清河开始了他们一起的小村生活。
苏婆婆的房子苏清河本来就很熟悉的。就这么一天的时间也不可能拆了重盖,只是将屋顶翻修了一下,有漏雨的地方好好的修了一下,重新开了两个窗户,毕竟这屋子实在太暗。三间屋子都隔开了,其实挺宽敞的,比城里的两室一厅的房子还要大出不少。
一间苏婆婆住,一间本来放的闲杂物品的西屋收拾出来,重新贴了米黄的墙纸,这是苏老爷子拿来的,本来就有一座土炕刚好给苏清河睡,桌子椅子都是新的,买的书都整整齐齐放在桌子上,笔纸都挺多,都是苏钥为他准备的。
被褥也都是新的,从市里带过来的,这屋里本就有一个小窗子的,又加开了那大窗,屋里亮堂了很多。窗上不是玻璃,而是糊的白纸,没办法,条件不允许。但苏清河感觉挺好,自我感觉有种原汁原味的质朴。
看着属于自己的屋子,苏清河实在有些兴历,就是前生他住那千万豪宅时也似没激动成现在这样,莫名的他就是觉得这里有家的感觉,所以他最想的就是放声喊两嗓子,但肯定以他现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因而不由得有几分惋惜,却没想到这个样子在别人眼里就变成另一种感觉了。
苏婆婆看着小孩明明激动却偏偏克制的样子,心中长长的叹了口气,这孩子之前过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日子,这么一间简陋的屋子都能让他激动成这样,一时之间心中百般滋味都化为了心疼。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所以说苏清河实在让人够生气的。
“以后都会变好的,等你长大了,便拿着你苏姨留给你的钱到外面买楼成家,好日子都在后头呢。”苏婆婆轻轻的抚着小孩的头发叹口气道。
“婆婆,我会一直陪着你住在这里的,我喜欢这儿。”没有那么多的人了,只面对苏婆婆一个老人,所以苏清河也就没想掩饰太多,自然而然的扬起那张小脸对着老人微微一笑,说完还抱了抱她。这是他以前就一直想做的,看着老人疲倦的时候就想抱抱老人,想让她休息一会再做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事。
苏婆婆只觉得眼眶一热,那么多年过去了,似乎早已遗忘别人关心疼惜是什么滋味,而现在有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说出这么么窝心的话,让老人早已冰冷的心泛起阵阵暖意。
两个人何其相似,所以无关于年龄,相偎而取暖,也许就是这样简里简单的发自内心的几句话,让苏婆婆也彻底的把苏清河当成了心尖上的宝。
“婆婆,以后你教我做饭,教我种地,教我养小动物,我什么都可以做的,等我长大了,婆婆就每天看着我做就好了。”小孩子的话都很天真,但也都很真诚,何况苏清河说这话时小脸上的神情很为坚定。
苏婆婆抱住小孩老泪隐隐,浑浊的眸中似乎多了一丝异样的神采。
“所以婆婆,你一定要陪我长大。”小孩用力的抱了抱老人轻轻的道。
泪还是轻轻的落了下来,原来生活还并没放弃自己,老人紧紧的抱着怀里的孩子心酸的想。
其实苏婆婆年龄并不是很大,但看起来却似已进花甲之年。生活的重重磨难过早的让好进入衰老期,心更是在一次次的被弃中封闭且枯死。她认为她会一天比一天老,然后在孤独寂寞中静然的死去,很多时候老人活着只是在等待,等待生命的终结。
她从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老天还没有忘记她,送了一个孙子,还是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给她。原来活着真的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
也许苏梅从来就不是想要抛弃她这个母亲,只是因为命运太过无常,很多时候很多的选择都是自身身不由已的选择而已。
“好,以后你想学什么婆婆都会教你,只是娃娃先将身体养好才行。”苏婆婆含泪而笑。苏清河也同样的含泪轻笑。
一个过早的老去,一个又如此的虚弱,本来被大家一点都不看好的小村生活就这样悄然开始了,谁也没有发现祖孙两人过的是如此的和谐而安逸。
春天是一个比较忙碌的季节,百废待兴,万物重新开始发芽生长。苏婆婆那一亩地里的麦苗不是太好,去年冬天只是一场小雪,今春到现在依旧没有下雨的迹象,所以还是老问题缺水,再不下雨,田里的麦苗都要成灰了,但这并没影响到苏婆婆的好心情,因为她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她身边多了一个纤弱的小孩。
苏清河很聪明,这是苏婆婆发现的。什么东西都是她一教就会,只是限入他的年龄还有他的身体,虽然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很多。
苏婆婆做饭的时候,他烧火。苏婆婆屋前不远的菜院里种上蔬菜,而苏清河每天都会去浇水,他的力气小,半桶的水也都提不了,但每次磕磕绊绊的还是一点一点的提着回去用小葫芦瓢一瓢一瓢的浇,村里的水井是老式的那种,苏清河不可能一次打一桶水上来,也是一点一点的打上来再倒到桶里,如果碰到大人在,会帮他将水打上来再倒到他的木桶里,碰不到打水的人他就自己一点一点的打。
见到村里人很小说话,只是给对方一个十分腼腆的微笑,别人帮了他也会低低的说一声谢谢,只是几天的时间这个瘦弱的孩子便赢得了村里所有人的喜欢。
本来村里就没有小孩,他一个孩子认认真真努力帮着苏婆婆做自已力所能及的活怎么不惹人疼。苏婆婆家里的水一直是村长的大儿子苏立国帮忙打的,所以当看到此时情景,也心疼的再每天帮苏婆婆担了吃的水之后,再挑一担水放到菜地头上,等着傍晚时分,小孩来浇菜园。
而村里的木工苏成给苏清河特意的做了两只小木桶,这让苏清河高兴的脸都红了,连声说谢谢。大人们看到如此让人心疼的孩子又怎么会不疼呢,更何况苏钥走之前也对苏老爷子简略的提过苏清河的过去,不过只是含糊的说过小时曾遭人虐待,所以长得才这么瘦小,而且极度的怕陌生人。是苏梅救了他认作了儿子,只可惜回程时在地方上出了车祸,小孩养了一年的伤才记起事让苏婆婆给带了回来,这完全是事实了,苏钥说出来也是为了让村里人多照顾照顾苏清河。
小村人多朴实,经苏老爷子这样一说,再加上小孩着实让人疼,苏婆婆的这个孙子于是成了全村人手心里的宝了,而大家对苏婆婆这一家便更为照顾了。
苏清河很感动,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到也不是虚假,真心诚意的想为苏婆婆分担一些家务,只可惜现在的身体着实是一个问题,更何况他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存在。那就是现在的他的行为自觉不自觉的就走向幼龄化。
再怎么说前生的他也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人了,现在即使身体□化,但也不至于让他的心里年龄也开始倒退吧。每次当那些羞涩腼腆的行为自动自觉的冒出来之后,他都一身的冷汗,便便却又无可奈何。
很多时候他都怀疑这具身体根本不听他的撑控,只可惜现在他也联系不上那位见了不到一天就已分开的师父。
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没着手开始修行。毕竟这不是一个小的问题,那走火入魔是从何而来,这就是“很好”的契机,所以无论怎样还是再观察一段时间,并平静一下先前兴奋过了头的心情才好。
苏清河这一举动到切实符合了修真之人修行先修心的大道,所以反而是一件好事。当然他并没有什么都没做,晚上他多次出入冥叶星来测试时间流带的问题。已验证了冥叶星里的时间与现实时间之比为1.5:1,但接下来的几次观察却又让有了更多的发现。
几天晚上连续的测试,开始是1.4:1后来变成1.5:1再过了两天再试他发现又有些变化变成1.55:1了,时间肯定可以调整的,但什么是契机,这还要他继续摸索。
再有一个变化就是自从来到苏家村,苏清河发现冥叶星里也似乎在极其缓慢的变化着,最能引起注意的就是屋后的那几棵孤零零的草似乎变绿了,已脱了原本枯黄的样子,这让苏清河似乎想到了韩风扬对他提过的一件事。
灵气。
草变绿的原因是什么?水、温度、土壤的肥沃程度,再深度的东西苏清河也不可能知道了。在现实当中,这些条件足以解释草变绿的原因了,但在冥叶星里却不行。
冥叶星里没有温度的变化,不存在现实世界里那些客观条件,水与土壤也不是条件,毕竟草的生命力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后来苏清河忽然发现自己的思考方式有问题。他现在在做什么?是在修行。而他却以俗世中的科学的态度来作研究思考,这是不是说明他的思维方式有些错误呢?
他想到了他那所谓的终极任务之一修复地球的灵气层。对了就是这个,灵气,灵气的产生没人教他,他那师父现在也不知道在哪呢?
师父曾说过苏家村这里是地球仅存的几大灵境之一,如此大的灵气是怎样产生的,看看这周围的环境不是就知道了吗?植物一直都是改善环境的最大功臣,近几年沙漠绿化,退耕还林说的不就是这个问题吗?
而修真界的物事应当以修真界的标准来判断,所以草枯黄的原因就是缺少灵气,而现在又绿了,那就是吸收了足够的灵气呗,从哪里补充到的灵气?定是外界,来苏家村呼吸都觉得比在山处顺畅很多,看来冥叶星可以自己通过外界来吸收灵气了,虽然冒似有点太过慢。这样一想就通了很多。
看来也是因为星内灵气的增长所以时间流速也增长了很多,看来还得自己来改善星内灵气的问题,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在地里种植作物了。再慢慢看看有没有别的契机,几天的时间有此发现已经不错了。
除此之外,苏清河也开始翻阅从天机门带回来的各种典籍,至于那本有十厘米厚的神农宝典他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就放弃了,因为读它将是一件十分浩大的工程,他决心先将其余比较浅显一点的先翻阅一遍,再统计一下自己究竟该怎样来修行。只是当他大略都翻了一下时才发现,其余的书籍大多是对神农宝典的延伸及解释。有些比较难懂的词汇都分门别类的有单独的书籍作解释。
这一下苏清河心里有了底,接下来他开始平静心情,准备着手开始冥叶星的种植工作。
当然这几天他最大的行动是制定了对这具身体的锻炼计划。他细细的研究的这具身体的状况,发现实在糟透了,想要达到他前世的标准那是不可能,但苏清河并没有放弃,毕竟他现在是在进行修真啊,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所以锻炼还是要继续的,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早晨,与苏婆婆一起起床,苏婆婆先开始做早饭期间,他就进行围着小村长跑的运动,跑不动了就走,但怎么也要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回去清洗吃饭。晚上吃完饭后一个小时,他还会围着小村慢跑个一圈左右,苏婆婆并没有阻止他,看着苏清河小大人般安排自己一天的计划,反而笑意盈盈的支持。
闲时便跟着苏婆婆一起去田里或者到山里走走,不长的时间他就将小村前前后摸了个透,其实他以前就清楚了,这一次只是再确定一下,等以后往山里走别让苏婆婆担心而已,这时,他的心也完全平静了下来,种植大业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