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Buster
序列号:AT-X103
机体简介:
机体名为暴风,指的是本机强大的远程打击火力,如暴风般横扫千军。
本机是AT第二台验证机,100系(量产泛用性系)第二台验证机,作为远程炮击支援型S进行开发,因此近战能力薄弱,甚至没有配属近战类武器。
作为远程战用S,Buster的探测系统有着5台当中最为出色的探测距离和精确度,其配备的94mm光束步枪比通用的57mm光束步枪大幅度强化了威力和射程,对inn有效射程150km,对舰有效射程30km。
作为远程炮击战S,本机第一次把S设计思想中“战舰级的火力”从空想变成了现实,虽然攻击距离有限,但也能够在60km这个战舰防空火力颇为无奈的位置上进行持续的对舰火力输出,主武器为94mm光束步枪。
由于主要强化探测和远程战能力,本机本身机动性不强,防护能力在5台当中是最低的,在接近战中除了对空飞弹和火神炮没有其他武装,而且由于本身作为炮击战S进行开发,机体其他性能被有意忽略,在总出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改造不可避免的会削弱炮击战能力,最终因为本机和Duel连携使用而专门作为远程支援用S使用,最后在战斗中因为被切断与Duel的配合,在接近战中被击毁。
战争后期以及战后,随着“S换装万能论”的普及,炮击战装备作为S装备中三大主装备之一被广泛使用,作为原型的Strike被无数人铭记,而最初的炮击战验证机Buster则在某种意义上被忽略了。
战争史上,Buster仅仅被作为5台之一,和其他三机一样作为Strike的陪衬并称,而与通用性极佳的Duel、在幻象化粒子使用上开历史先河的Blitz、作为第一种可变形S的Aegis相比,炮击战强化型的Buster在远战威力上不如auncher-Strike,中近战不如Duel,仅仅是炮击战原型验证机的Buster被摆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
本机唯一一款量产型衍生机是Buster-Dagger,在通用性越来越重要的战后被淘汰,名为暴风的原型机高达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机OS默认电力分配为:
总输出1900kw(2280kw)
机体系统100kw
引擎800kw(1180kw),PS装甲350kw,光束步枪650kw。
战斗推重比:0.88g(1.29g)
=
类型:重装炮击用试作型对S战用S
生产量:生产数1台,参战1台,损毁1台
单机造价:11100万
发电机出力:1900kw
持续作战时间:60min
电池反应堆储量:1900kwh
推重比:1.50g
引擎:电推进喷射引擎×2
引擎推力:126.3t
引擎电耗:1370kw(满推力)
全高:18.86m
全重:84.20t
参战日期:71年1月25日
损毁日期:71年5月22日
武器系统:
特殊装备,PS装甲
说明:
以分子共振方式缓冲物理伤害,从而使物理攻击无效化的特殊装甲。
主装甲强度:310mm
全装甲重量:16.56t
维持电耗:500kw
=
头部,75mm自动对空火神炮×2
肩部,220mm六连装飞弹荚舱×2
=
左手,94mm光束步枪
说明:
Buster用高能粒子束武器,利用幻象化粒子约束粒子束的特性将高能粒子束储存在储夹当中,在击发时打开缺口,从而使亚光速的粒子束定向发射,以灼烧破坏进行杀伤。
作为Buster的主武器,94mm光束步枪粒子束集束程度很高,在150km足以击穿inn的主装甲(320mm),在30km以内能够击穿现有联合军任何种类的战舰(大天使级除外)。
战争期间联合军以及ZAFT生产的最大口径光束步枪,破坏力和射程也是100mm以下口径粒子束武器中最强大的,良好的收束能力使得这一武器在充分数据支持下也可以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狙击。
狙击模式下,光束步枪在威力不减的前提下射程增加一倍,对S达到300km,但射击之后需要120s的冷却时间,能耗也增加一倍,以粒子束储夹的储量而言只够玩一发狙击的。
全长:9.89m
重量:9.55t
有效射程:150km(对inn)/30km(对舰)
单发能耗:180J
枪管冷却时间:10s(连射情况下枪管有爆裂危险)
粒子储夹储量:540J(3发粒子束)
粒子储夹电耗:900kw(600s充能时间)
=
右手,350mm对装甲榴霰弹炮
说明:
Buster用对装甲火炮,中近距离交战用武器。
主要用于对战舰上外露的传感器等软目标进行大区域杀伤,也可以对飞弹、电磁炮弹等来袭目标进行范围压制,作为一种重武器,对A/S的杀伤作用过于强大,即使是拥有PS装甲的也无法正面硬扛(主要是对驾驶员的冲击过大)。
对德雷克级效果良好,一点就爆,纳尔逊级(1200mm)、阿伽门农级(900mm)就要看手气了,某些薄弱位置还是能凿开的,主装甲的话就没办法了。
全长:5.75m
重量:9.46t
弹重120kg,初速2.5km/s,锁定距离15km。
破甲能力:540mm(对S)/810mm(对舰)
射速:6发/分钟。
弹夹储量18发(备用弹夹6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