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曦和杨静怡都有些激动。
妈妈有些责怪地说:“他爸,我看你是糊涂了,这东西也不拆开看看,万一——”
“行了,老娘们才这么墨迹呢。人家还不至于坑我几辆自行车,再说人家都这么说了,跟生意人打交道有时候也得分情况。”杨爸爸毫不在意地拆箱子去了。
杨晨曦也这么认为,尽管人要多个心眼儿,像爸爸这种把图纸卖给他们,他们都送过来了,就不至于坑几辆自行车。太小家子气了也不好。
伴着撕拉撕拉的胶带声,然后十个纸箱子都被开了口。
“秋霞,你别把纸盒子撕烂了,包装坏了以后不好找。”杨爸爸提醒道。
妈妈撇撇嘴:“晓得了。”
杨晨曦看着杨爸爸拎出一辆红色的,高兴地问:“爸爸。折叠自行车做好了?这全是咱们家的吗?”
杨爸爸哈哈大笑:“没错,这全是咱们家的,以后要是有了好的,咱们家还有。”
这也是当时跟自行车厂谈好的,杨爸爸毕竟是折叠自行车的发明设计者,中间的生产流程也帮了不少忙。在不要求分红的情况下,杨爸爸从中获得一些长远小利自行车厂还是很乐意的。
杨静怡也拍着手雀跃不已:“爸爸,我要骑新自行车!”
杨静怡学了几个月姥爷车,现在也是个半吊子,不过倒是不摔了。说来惭愧,前世杨晨曦就是上一年级八岁的时候才会骑自行车,妹妹是刚六岁就会了。
妈妈也很高兴,还不忘制止妹妹:“双双你先把那姥爷车练熟练了,这可是新自行车,你要是骑个几天还不得摔烂了啊。”
杨静怡虽然有些失望,不过她也舍不得把新车子摔烂了,就低低哦了一声。
杨爸爸过来拍拍杨静怡的小背,责怪地看着妈妈:“秋霞,这自行车当初我就是给孩子们要的。主意也是单单出的,摔坏了怎么了?”然后对两个宝贝女儿说,“单单双双,别听你妈的,放心骑吧,摔坏了爸爸给你们买新的。”
妈妈早习惯了一个人敲打一个人给糖吃,就翻了个白眼继续检查车子。杨晨曦心说怎么前世就没看出爸爸妈妈配合这么默契呢?
杨晨曦想了想还是问问吧:“爸爸,咱们家怎么这么多自行车呀?”
杨爸爸正琢磨呢,妈妈说:“你爸爸拿了图纸给厂子,后来还去车间指挥去了,这是厂子给的。”
杨晨曦哦了一声,也对,作为设计师,是该去指导指导,顺便给点意见啥的。
杨晨曦看着爸爸打开放在地上的自行车,怎么看怎么精致,好像比前世那个也不差啊。也对,九十年代轻巧型的自行车也挺多了,颜色也有了红色蓝色什么的。现在结婚的三大件就有那种红色娇小的二二型号的闪亮自行车。铃铛小篮儿什么的都有,杨晨曦喜爱地摸着车身,好喜欢啊。
“好喜欢啊。”杨静怡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眼睛里都冒星星了。
“单单,双双,咱们家有自行车的事儿别处去乱说啊。”妈妈赶紧进行封口教育。
杨晨曦杨静怡两人不住地点头。杨晨曦心说这半年她俩几乎没根外面的小孩儿玩儿过,顶多去崔大叔那里罢了,跟谁说去啊。
妈妈又发愁了:“他爸,这么多放在家里我还真不安心,万一招了贼就麻烦了。”
杨爸爸说:“我早想好了,这是首批,过年之前就该上市了,到时候他们自行车行都专门有卖的,正好赶上过年送礼,买的人多了去了,等过了年再骑出去。”
杨晨曦在妹妹耳边嘀咕了一阵,杨静怡举了举手:“爸爸妈妈,我就在咱家院子里骑。”
妈妈笑了:“双双真懂事。”
“他爸,你到底要这么多干嘛啊,还不如要钱呢。”妈妈又开始叨叨了。
“你懂什么?钱是钱,是有数的。这自行车还是我要求的。就算一辆卖500加起来还5000呢。你说自行车行愿意给我加5000块钱?还不如要车呢,以后家里万一有事儿这可是送礼的好东西啊。”杨爸爸深奥地说。
“什么?送礼?我可不干。”妈妈不高兴地说,“这辈子还没有过这么多车,烂也得烂在我屋里。”
杨爸爸叹了口气:“说你们老娘们小心眼儿吧还不爱听,我又没说随便送礼,我还舍不得呢。不过孩子们都大了,以后老大在武校有了出息,或是有什么事儿的,钱咱们拿不出手,这种高级货拿出去也不丢人不是?”
“再说吧,也是个理儿,你倒想得长远。”妈妈点了点头,推着一辆车在院子里骑了起来,“他爸,赶紧把大门插上。”
杨爸爸好笑地插了们:“秋霞,幸亏你长得不胖,不然这自行车你骑上去还真不好看。”
妈妈一扬脖子:“那是,想当初我可是村里一枝花……”
杨晨曦和妹妹互相一笑,又来了!
不管杨爸爸图纸到底卖了多少钱,杨晨曦都不觉得有所谓,以后还是要靠真本事才好。而且就像爸爸说的,过不了多久这自行车就火了,到时候跟风的人就多了。说起来这个厂子也不见得有多少竞争力,因为自行车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别需要技术的活计。
而且折叠自行车大多还是精致小款的,适合学生群体以及女性,男人很少骑的,除了文科大学的男生。不过杨晨曦觉得让它们提前问世也算为广大初中生高中生做了贡献,因为他们不用骑大号自行车了,多洋气。
九辆自行车箱子都放进了妈妈的床底下,妈妈感叹:“果然折叠的就是省地方啊。”杨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军功章有老子的一半儿!”
杨静怡每天骑着小自行车在院子里转圈儿,到了晚上就擦干净再让杨爸爸折起来。杨晨曦建议最好还是别折叠来折叠去了,反正西屋有的是地方。什么东西老折腾它也坏的快。
杨爸爸也同意:“虽说我设计的适合已经尽量让它结实了,不过老折老折早晚也得坏了部件儿。”
杨静怡这才不折了。
接下来厂子是怎么搞广告搞销售的杨晨曦就不知道了,她已经很久没去城里姑姑家,更别提进城了,所以什么也不知道。
又过了些日子,后街的一户很有钱的姓赵的人家给小女儿买了一辆红色折叠自行车,据说花了六百多呢。杨爸爸和妈妈在晚饭的时候还进行了一番探讨,自行车厂现在还是比较垄断的,在几个大行销售量都不错。
就像爸爸说的,快过年了,送个折叠自行车确实方便、贵重(五六百元呢),特别是给当官的上级送礼,给人家女儿买个折叠自行车多长脸。这就是自行车行所要的效果,杨晨曦很满意,所以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人才啊。
“爸爸妈妈,让静怡明天也把车子骑出去溜一圈吧,也让别人知道咱们家有。”杨晨曦委婉的说,相信妈妈这么聪明这么人精一定能想歪。
果然妈妈神色一凛:“他爸,单单说得对。双双,你明天就骑着自行车出去玩儿一圈,要是让赵小西看见就更好了。”
杨静怡大概有点明白:“知道啦妈妈,赵小西有我也有,她的丢了可别找我来要。”
杨爸爸哈哈大笑,杨晨曦也哭笑不得,真是一家子人精啊!
杨晨曦并不是说村里人都是非不清,但村里偶尔也会着贼的,万一赵小西的自行车真丢了,心里肯定不舒服。而杨静怡有自行车谁也不知道,杨晨曦家里和周围邻居也没啥走动,到时候怎么骑出去?骑出去让人嚼舌根?赵小西家肯定会想歪的,毕竟杨晨曦家确实不像能花钱买折叠自行车的人家。
人就是这样,自己家出了事儿,也见不得别人好。谁也别说谁,谁也别装,杨晨曦活了快三十年呢,对于人性的弱点还是很清楚的。
很快杨村就都知道杨静怡也有一辆折叠自行车,而且杨晨曦还在轮子上做了记号。当然村里的孩子都是很羡慕的,但一般家庭还是舍不得买。家里的孩子若是没上初中,买了也不实用,家里的大人出门带着小孩儿,去地里扛着锄头,怎么看怎么不方便。
但是必须要说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好新鲜的事物总是渴望的,杨村陆续又有了几家买折叠自行车,也做了记号。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还是一个大叔。大叔在后街开了个小诊所,杨村人一般都去那里看个小病啥的。
现在出诊,医生大叔就骑着他那辆黑色折叠自行车,好不风光。让杨晨曦无语至极,所以说闷骚男的存在是贯穿历史的。
杨村都这么疯狂了,杨晨曦肯定城里也差不多了。即使现在不流行,很快也会的,因为这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发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