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清明扫墓

目录:大炎黄| 作者:梦中侠| 类别:都市言情

    清明是炎黄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炎黄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炎黄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罗家祖谱上记载,是战乱时从陕西大槐树搬到本地,祖籍已经不得而知,无法考证,每年清明,罗一啸家里就只是拜祭祖宗。

    清明在农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有家风严肃的,每明清明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赶回家来。

    罗一啸上世被雷劈以前好几年没回来,说来其实非常不孝顺,这几天山头上不时传出鞭炮声,这是谁家在上坟了。

    老祖宗就埋葬在对面的山头上,罗千荣是家里的长子长孙昨晚回来了,一大早母亲和奶奶就已经准备好了祭祀的物品,鸡鸭鱼鹅,刀头猪肉,各种水果。

    爷爷罗兴宝从小柜子拿出香蜡钱纸,冥币,烧酒……神情悲切,想来是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老母。

    罗一啸对老祖父没有印象,但原来经常从爷爷奶奶口中听到关于她老人家的故事,对老祖母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个和善的老人,一个伟大的母亲。

    说到冥币在沟里却闹出了一个笑话,有一户人家的儿子考上大学,在沿海一带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路途遥远,已经几年没回过来,老父想念,写信让儿子清明回来拜祭祖先。

    儿子回信,并寄了一笔钱回来,老父打开一看,心下很是高兴,儿子虽然不能回来,却大老远的寄回来漂亮的冥币。

    老人清明时把冥币庄重的烧了给祖先,给儿子回信写道:你寄回的冥钱已烧于祖先,家里一切都好!

    儿子看完信后大惊,这那里是冥啊,却是新发行的100元红票子啊,辛苦存了好几年,一把火全给烧了干净。

    嫁过来的媳妇和自家的女儿,是没有资格上山继拜的,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现在到是没这么严厉,很多人家思想也渐渐开放,儿子媳妇回来都是允许上山的。

    罗一啸家风一直古朴,从男人不会家务这点就看得出,母亲,奶奶,还有两个姑姑都没资格上山。

    祖孙三人出发了,罗一啸提着篮子,老父扛着锄头箩筐,爷爷在后面拿着一根长条的竹竿。

    下到公路,碰见不少村民也是这副打扮,即便家里在穷,又或是家里已经很富裕,如果清明不不去上坟,是为大不孝。

    早在好些年前已经实行火葬,为了节省土地,城里早已经实行政策,但村里却管不了这么多,沟里虽然民风淳朴,都是顺民,却在这入土为安这事情上看得非常重,镇上没敢碰这点,谁就倒霉,你不让土葬,隔天门前就摆满了棺材,就把灵堂设在你大门前。

    农家人走了,要请道士做四天四夜的道场,全是吃素,对这点看得非常之重,孝子要在灵堂前跪上整个夜晚。

    穿过羊肠小道,七拐八拐的上了坟地,这一片小山都是坟,老祖父和老祖母的坟靠在一起,周围也全是坟,要是谁夜里到了这里,胆子小的怕是要吓得瘫软在地,几百个坟啊。

    罗千荣爬上坟头,开始锄草,也从下面的地里用箩筐跳来泥土,把坟垒得高高的。

    罗一啸兄弟几个和爷爷罗兴宝还有二叔罗千华三叔罗千吉小叔罗千祥在下面,把周围的草全部拔掉,露出苍凉的坟石,今天还不是清明,上面还有没有其它亲戚来挂坟,爷爷,三个姐妹。女人家没资格上山,其余四个兄弟,稍后几天也会陆续来挂山。

    要是有家里的长辈看来谁家坟头,少了一个竹竿挂着的纸钱,马上就会震怒,一查出来祖谱上肯定要划上一笔,真要这样,这家人在村里可就抬不起头了。百善孝为先啊,老祖宗传来的规矩可不能变!

    忙了半个多小时,开始点上香蜡钱纸,爷孙两人开始烧着纸钱,老父忙着挂鞭炮。

    爷爷罗兴宝开始念叨起听不懂的话语,神情庄重,干瘦的身躯显得非常神圣。

    纸钱烧了三堆,一是老祖父,二个老祖母,另外一堆烧给旁边那些后人已经不在或是迁移去外地无法回来祭祀的坟头。

    火烧得通红,火辣辣的印在脸上,不由得让人想起先祖,也想到了自己百年之后会怎样,儿孙清明时会到自家坟头上添一些泥土呢,会来烧上一些纸钱吗。

    即使不提迷信,即使人死后没有灵魂,但这上坟却是一种悼念,悼念自己的祖先,也告诉自己的儿孙辈什么叫孝道。

    红渐渐熄灭了,道上几杯烧酒,祖孙三人,并站在一起,深深鞠上三个躬,坟头上挂着长长的竹竿,竹竿顶上飘荡着一串纸钱……

    罗父罗千荣点燃鞭炮,响声飘荡在山头间,传出很远很远……

    坟里有灵魂吗,祖先又是否会看到后人清明跑来祭祀,荒凉神秘的山头渐渐远去,只留下三人快速离去的背影……

    回到家事情还没完,家里堂屋也点上香火,祭祀一些已经走了的亲戚,母亲家的,奶奶家的,都会烧上一些香火,还有各路菩萨……

    无疑清明前后是一个悲痛的时节,即便是政府里也会组织一场大祭祀,给已经老去的官员上坟,外来的官员要是不参加,以后在镇上将会遭受数不尽的白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