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七日会试正榜填好后,张挂与礼部,此榜叫甲榜,而乡试中举则叫乙榜,所谓的两榜出身就是讲的此甲乙榜。张榜之后,就开始报喜。说起来的也是有趣,每当此时,街头的地痞无赖就会埋伏在途中,打伤报喜之人后抢夺喜报而去,为的就是那几贯喜钱,按照惯例报得越早,喜钱就越多。
“本科上榜者四百一十人,会元湖北景陵刘必达。”
看到这朱宏燚就放心,他还真怕什么蝴蝶效应,好在一切还是沿着历史的轨迹前进。至于他自己的名次,反倒是不太在意,对他来说只要上榜就好。
会试结束后就是殿试。殿试亦称廷试,历来便是三月举行。洪武三年初开科举,定殿试日为三月初三,后罢开科举十数年,待到洪武十八年方才再开科举,又定三月朔日为殿试日。到了成化二十三年,又改为三月十五。
天子亲策于廷,自然是非同一般的肃穆光景。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天子亲策也就是挂个名头,真正主持考试都是天子亲近之重臣。比如天启二年这一科,主持廷试的就是孙承宗和袁可立。
和会试不同,殿试只考策论一篇。制策公布之时,满殿四百余名中式举人自是人人聚精会神,朱宏燚也不例外。当然他担心的是考题变更,待听明白今科制策乃是以文治武备、内修外攘后,朱宏燚顿时松了口气。对他来说需要做的不过是继续抄袭大业,然后等待发榜传胪而已。
相比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不用如同会试乡试一般在贡院中挤那小小的号房,入内受策时更不用搜身以查夹带,而且殿前备有茶水,考生不禁出入可以随时饮用。当然考试时间还是只有一天,而且黄昏必然收卷,不会再给蜡烛了。中午的午膳,官方只给宫饼一包,当然也可以自己带干粮。
此时皇帝早已退去,孙承宗的目光便在一个个士子中扫过,看到朱宏燚时不禁微微一笑。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文武全才,他是异常的上心,尤其是会试结束那天,这小子提笔在贡院门口写下的那篇制义。更是让他欣喜,他最欣赏的就是这种又有真才实学,为人又谦虚低调的士子。
不过此时朱宏燚的举动却让他大感诧异。这会别的士子要么在冥思苦想,要么在草稿纸上打底稿,可只有他朱宏燚提笔就在正卷上唰唰的写。
孙承宗暗暗一笑,心道还真是个猴急的小子。不过想想那天在国子监的所见所闻,以他的“才华”不打底稿也是正常。
如同现代那些监考官一样。这殿试地主考自然不是坐在那儿纹丝不动。孙承宗在坐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便开始沿着考生地位子走动。甚至也会随手拿起已经誊抄完一部分地卷子瞅上一眼。四百份卷子。这读卷官判卷地时间却只有短短一日。自然不可能完全公正无私地判完所有卷子。不过是尽全力将佳卷选出来而已。身为主考。今科学子全都是他地门生。他自然希望能多出几个人才。这今后面上也有光。
他一路翻看了好些卷子。将几个策论极其出色地学子一一记在心底,愈发觉得满意。看这情形。今科有不少出色的人才。他总算可以放下最大地一桩心事。待行到朱宏燚身前地时候,他随手拿起考卷一看,见上头依旧是那笔极其精神地端正小楷,不禁点了点头。
细细一看文章,他不禁讶异地挑了挑眉。见朱宏燚全神贯注并没有注意到自己,他若有所思地伫立片刻就放下了卷子。接下来他随处转悠了一下。也顺便去看了看卢象升文章,见锐气扑面不禁多停留了一段时间。
倘若说朱宏燚的文章如陈年的佳酿,那卢象升就像刺喉的烧刀子。那文章谈不上圆润。但却散发出一股扑面而来地锐气,与此人给人地中正平和大相径庭。
这一天殿试结束,考官连考卷和草稿一起收了上去,却是有考生仍未能誊抄完毕,免不了捶胸顿足。这其中便有愁眉不展地朱慎鉴,不过好在他一向豁达,对于名次并无太高奢求,消沉一会就正常了。
考完了,应试的士子自然是解放了,但阅卷官就头疼了,虽说殿试不擢落人,但名次怎么排,尤其是一甲的头三名归谁还是要大费一番周折地。
其实真正说起来,会试的成绩才最能反映出士子的水平,至于殿试,里面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并不是说那篇策论做得好,名次就高。尤其是状元的归属,很大程度上如果长得不太和谐或者得罪了阅卷官,那是百分之百没有希望的。甚至有的状元是靠钱买来的,比如万历三十八年的韩敬。
不过此时,朱宏燚完全忘记了发榜的事,一门心思的开始研究《雄霸天下》,对他而言这才今后的立身之本。可眼下他只能在新手村里晃晃,根本没法练级,谁让他一出村就回到现实。
虽说他也明白,练级的方法就是出去打怪,可这时候他也不能傻乎乎跑到京城外打猎或者公然杀人?每一天他都在村里接一点新手任务,经验虽然不多,但前前后后也在村里拉了不少关系。说起来这新手村的NPC和以前玩游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一点都不呆板机械,一个个和真人一样,关系不好人家根本就不鸟你。
以至于发榜这一日,朱宏燚压根就没兴趣去看,倒是卢象升和朱慎鉴硬拖着他去的。
等了一个多时辰,随着人群骚动,却是一队禁卫护卫着一位中书舍人前来贴榜。随着那巨大地黄榜在墙上一点点贴好,无数人的目光便往那榜上搜寻了上去,那些以报喜谋生地人更是用飞快地目光扫完了整张榜。
“二甲第五十五名……”
喃喃自语了一句,卢象升看到这样出人意料的成绩,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虽则二甲不比一甲全都能进翰林院,但毕竟仍是希望极大。他可是知道自己殿试中策文里都写了什么,能得到这个名次简直是意外之喜
朱慎鉴此时和卢象升站在一块,很快他也在三甲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虽然只是三甲第六十名,但怎么说也比添在榜尾强。
然而,当朱慎鉴和卢象升回头朝朱宏燚看去地时候,却见某人呆呆站在那儿,竟是犹如泥雕木塑一般。
“状……元……我竟然是状元……”
听到朱宏燚这话,朱慎鉴和卢象升都是一愣,旋即方才想起这一甲前三乃是另外贴出,刚刚看榜的时候竟是没注意。当看到那一甲头一个那个最醒目的名字时,他们不禁面面相觑,随即便异口同声地叫道:“恭喜状元郎”
一声状元郎不但把朱宏燚给叫醒了,还把那些急急忙忙在黄榜上找寻自己名字的中式举子们给叫醒了。
当一群人看见被称作状元郎的居然朱宏燚时,顿时一片欢呼,要知道前一段朱宏燚文名之盛,隐隐约约已经折服了许多参考士子,他中状元还真没什么可非议的。以至于听说朱宏燚就在现场,当时众多新晋进士立刻包围过来,都想一睹状元郎的风采。
面对这种万众瞩目的场面,卢象升忙拉上仍有些懵懵懂懂的朱宏燚,叫上朱慎鉴就赶紧往外头挤。好容易脱离了那人山人海地地方,他方才发现自己地软帽不知道被挤到了什么地方,再看朱宏燚更是连束发的头巾都险些掉了,就连朱慎鉴亦是满身皱巴巴,都是说不出地狼狈。
“我竟然是状元。”朱宏燚仿佛这时候方才清醒过来,按照历史,这一科的状元应该文震孟老先生的,这位文征明的曾孙考到近五十岁才中状元,真是殊为不易。可谁能想到他竟然被朱宏燚这个无耻的抄袭者挤到了榜眼的位置,而原本的探花陈仁锡更是被挤落到二甲去了。
说实话,朱宏燚的这一成绩也打平一项纪录,整个大明朝,最年轻的状元是费宏,那一年他是二十岁。而朱宏燚也是二十岁,甚至按天数算的话,他还比费宏晚出生几十天。
当然中状元和破纪录的喜悦立刻就被一股深深的忧虑所取代了。朱宏燚可是知道,状元是直接进翰林院,授修撰,虽然是入阁拜相的终南捷径。但他压根就不想入阁拜相,以他的背景来说和东林党是挂在了一起,若是留在京城留在翰林院,百分之百属于魏忠贤的打击目标。若是立刻和东林党划清界限,投靠九千岁,千古骂名和良心不安不说。崇祯上台之后一样会被打倒,说不定还会和顾秉谦一样,最后落一个有家不能回客死他乡的悲惨下场。
而且更可怕的还在后面,让魏公公和东林党这一阵折腾,大明朝离亡国也就是二十多年的功夫,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准备到地方上混点实权,最好是像历史中的卢象升一样,拉扯出一支队伍,拼了老命也得把后金挡在关外。
可现在看来,他恐怕既躲不过魏厂公的迫害,还要陷入党争的漩涡,说不定最终还是逃不过那一刀。而且最可惜的是,他这一身武功,岂不是完全没有施展之处?怎么办,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