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需向辽东赴死歌

目录:小人物的英杰传| 作者:服部正成| 类别:其他类型

    素利死了么?

    他的确已经死了,甚至素利的头颅还依然挂在襄平城的北门城楼上,以此来激励着襄平乃至于整个辽东拼死抵抗的气势。頂點小說,

    素利真的已经不在人世了么?

    不知道,因为从辽阳逃回襄平的军民口中,无不在诉说着素利那宛若鬼神一般的身姿。

    虽然公孙度在接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便选择立刻封锁消息,但无奈逃回襄平城的人并不算少,一时之间又怎么能将消息完全封锁呢?

    看那消息在襄平城中扩散的速度,大概就和高句丽城失火的速度一样,快得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着人为所施加的影响刻意将这些令人不安的消息遍传襄平城内外。

    而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可以令襄平城的战斗意志降低到最低点。

    毕竟辽东军不是经历过各种各样情况的并州军,公孙度更无法与身上有着“仙人”光环的李书实相比,更不会有天降大雪,天火,或者甘霖这些奇异的景象来巩固人心。

    襄平城内哪怕并没有遭遇大军逼迫,却已经陷入到了空前的内乱之中。

    但却唯独一片区域之中却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可以说那里如平常一般平静。

    在如今纷乱的襄平城内,这份平静总是显得异常扎眼。

    有些不知深浅的家伙大概是抱着“独痛苦不如众痛苦”的心情,想要将混乱散播到那片区域之中,却发现那里的百姓根本不为所动,反而齐心协力将那些打算向这里散播恐怖的家伙绳之以法,成功公孙度强力强力镇压的最好“榜样”。

    几次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敢于挑衅这里。甚至因为这片区域那独特的平静,令周边的百姓也逐渐重新恢复了安定,虽说内心依然还有些忐忑,但至少有了面对敌人的勇气。

    甚至还比当初高涨了几分。

    还真是一群神奇的人啊。

    可惜这些“神奇”的存在自己却并没有同样的想法。

    “管先生,您为何要轻涉这襄平险地呢?”

    “是啊,当年您从青州故乡远渡大洋来到了这辽东之地。不正是为了躲避那混乱的局面么,如今又有鲜卑大军压境,您就算觉得中原依旧不是很太平,但也该远遁山林之间,想来就算是那些不通礼数的胡人也应该会对您礼让三分,又何必来趟襄平这趟浑水呢?”

    “时政疲敝,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百姓饱受此苦。故而有张角惑众,以致黄巾之乱骤起,天下皆惊。数年之后,大汉依旧无法重振声威,或有一二官员努力奋发,却于大事无补,故此迁离旧土,一则不愿为奸邪之徒所扰。二则担忧时局,恐性命堪忧。

    辽东公孙氏。固然亦心怀悖逆,以我的志向,是不愿意与之并列,更不要说被其所驱策。但我夜观天象,又占卜吉凶,知道这一次辽东会遭受到巨大的劫难。这样的祸乱绝对不是隐遁而逃所能躲避。倒还不如聚集在一起,看看是否能够渡过这场浩劫。”

    听到追随者的疑问,管宁忍不住露出了丝丝苦笑。

    虽然他是一位高洁之人,但却并不是什么完人,他是一个有一点精神洁癖的存在。但也就是因为如此,他事实上更喜欢孑然一身,而不是为了那些在他眼中有些不堪的百姓奔波奋斗,那些聚集在他身边的人,他可以用行为去感化他们,也愿意教导他们礼义廉耻,那是因为与那些人比起来,他就好似站在道德的高峰上,俯视着山下的芸芸众生。

    可如果换成是他认为有资格与他同列高峰的存在,他便无法忍受对方身上哪怕是丝毫的道德瑕疵——比如与他并称的华歆,就因为露出了对官场的积极性而导致双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可事实上华歆论起自身修养来其实也是中上之选,绝没有真的那么不堪。

    当然,因为对当时依然还有着皇帝名位的刘协和刘协的后妃不敬,称为华歆身上难以抹掉的所谓“道德污点”,从而让人们更愿意谈论其与管宁之间的道德比较,来衬托华歆的低下。

    所以事实上这一次管宁原本就本心而言并不想到达这襄平城中,按照他本来的习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是他的行动准则,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躲入山中,等到局势平静之后再考虑回到故地,又或者干脆躲在安全平静的深山中独自躬耕做一个安静的隐士也很不错。

    可是让他多少有些无奈的,是他现在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他如今已经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是青州时那个虽然有些名气但是在各种世家豪强环伺之下不过小有名气的青州士子,他的身边现在团结了大量的百姓,他们信任着他,跟随着他,形成了哪怕是公孙氏也要侧目的力量,或许并不会感到忌惮,但无论是从名望上还是实质上都保护了那些依附于他的百姓。

    名声这东西在某些时候可以赢得很多的便利,同样在某些时候会成为一个人的拖累。

    被大家深深信任的管宁如果逃离,必然会有大量的非本地人和一定数量的本地人携家带口跟随他一起逃亡,如此巨大的目标就算是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英雄了得的刘皇叔都无法阻挡曹军铁骑的追击,更不要说论起追踪的本事鲜卑人尚且还在曹操军之上,而管宁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手上的力量都不如那位逃亡经验更加丰厚的大汉“黄书”,哦不,是皇叔。

    可若是让管宁放弃这些主动跟随他的人独自逃亡,却又令他那胸中的高洁受到污损。

    权衡过后,这位原本应该在辽东安安静静做一位隐士的贤才终于在如今这个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率领着那群居住在山坳之中悠闲自得的百姓进入到了襄平城中,成为了守卫襄平城,抗击鲜卑大军入侵的一份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打算逃亡的话。至少看起来比起襄平城,其余的地方都显得不是那么安全,就算筑起坞堡,在如洪涛一般汹涌而至的鲜卑军面前也让人提不起一丁点的信心。

    对于管宁竟然能够从群山之中走出来进入到襄平城内,公孙氏那是相当的鼓舞振奋——话说在这个人心思变,恐慌的情绪总是难以抑制的局面下。管宁这个原本任凭公孙氏如何高官厚禄诱惑也依然宁愿待在山沟里悠然自得的家伙竟然带着一群人前来助战,这无论怎么宣传都是一个令人超振奋的消息,就算管宁在与公孙氏的接触中依旧臭着一张脸,说话也是不卑不亢没有一丁点想要投效的**,在他行为的衬托下在公孙氏的眼中也变得可爱起来。

    这不,虽然并没有要求什么特殊的待遇,但管宁带着那些信仰他的百姓很快便利用自身的一系列表现帮助公孙氏平息了因为从辽阳城带来的那些惊人消息而变得有些慌乱的城内局势。

    哪怕局势依旧还是令人无法舒心,但至少让人看到了一丁点的光亮不是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襄平城终于迎来了鲜卑大军的到来。

    当然。一同前来的还有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乌丸人。

    又是一个飘起了薄雾的清晨,襄平城此时早已经进入到了战时的紧张状态之中,毕竟辽阳城距离襄平城其实也不过七八十里,事实上若非鲜卑人需要将某些消息传递到襄平城内,另外大肆劫掠同样需要至少三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区区从辽阳到襄平也不过是一天的行军而已。

    哪怕这期间还需要渡过小辽水。

    相比而言乌丸人的出现就让辽东军的所有人感到有些无奈和愤恨了——毕竟那些乌丸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算得上是辽东军的手下败将,就算作为防御方辽东军多少占了不少便宜。只要稳守住几个战略要点就能够抵挡乌丸人的袭扰,但也正因为如此。当辽东军的精力都被鲜卑人所吸引后,就算依然在西线留下了些许力量,却完全无法抵挡乌丸人的到来。

    怀揣着对乌丸人某种心态上的优越感,又对因为鲜卑人的到来而无法阻挡曾经完全对己方无法造成太大伤害的敌人入侵自己家园充满了怨怒,辽东军对乌丸人的心情可谓是极为复杂。

    出现在襄平城下的并不是鲜卑人和乌丸人的全部兵力,显然襄平这样并不算太过巨大的城池用不到那么多的兵马。比起将军队拥挤的摆放在一起,骞曼将多余的军队撒到辽东郡其他的地方进行劫掠的方法显然更让参与这场战争的鲜卑各部落感到开心。

    可就算如此,在薄薄的轻雾中,那影影倬倬的感觉依旧不断刺激着众人的内心。

    辽阳城在这群凶残的“影子”的进攻下只坚持了不到半日就宣告城破,就算襄平集中了辽东军以及其盟友大部分的精华。可是能否抵挡住敌军的进攻依然是个令人不安的问题。

    最为重要的是,从之前很多与敌军交战过的士兵拼死传回来的消息可以知晓,这一次鲜卑人行军作战的方式与以往有着极为巨大的区别。

    之前的胡人军队,南下的主要目标是以劫掠为主,所奉行的理念便是“避实就虚”,能打才打,如果需要浪费巨大的兵力和资源,或者更确切地说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那么这些胡人绝对不会轻易将自己的性命填进一个无底洞中。

    这也意味着对于守军而言,只要体现出了足够的守备力量和意志,除非胡人军队的主帅因为某些利益外的因素影响不顾损失强行攻城,不但会让己方实力受到很大损伤,或者让自己的部下与自己离心离德,更有可能会影响到该主帅在草原上的声望和影响力。所以才会说对于草原胡人的劫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防守方而言还是有很多的“优势”和“便利”。

    但这一次鲜卑人的态度却很不寻常,他们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损失,似乎只要有“敌人”的身影出现,他们便好像嗅到了腥味的鲨鱼一般冲上前去奋勇厮杀,就算因此战损颇重也并没有一丁点要改变的意思——如果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鲜卑军主帅的任性。但如果每一次都是如此的话,那么可以确定的是鲜卑这一次是在刻意寻求与对手展开决战。

    而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彻底击退鲜卑人的进攻,想要像从前那样用拖延或者消耗的战术赢得此战胜利可以说将会是天方夜谭。

    当然,还有一件事,除了公孙度和他的那些心腹们之外。其余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明明采取了如此激烈的战斗方式,就算鲜卑军的个人战斗力很强,但凭借防守方的优势和地形上的熟悉,辽东军和盟友们也是给予鲜卑军不小的战损,更不要说在高句丽城的那一战更是一战报销掉了万余敌军,再加上零零总总的战果,这样的战损少说也达到了此次入寇的鲜卑军总数的十分之一强,可是鲜卑军的数量看起来却似乎并没有减少多少的样子。

    可以说。就算没有素利的“幽灵归来”,辽东军也已经注意到了这次鲜卑军最大的一个问题。

    如果找不到这个问题的根源,公孙度相信,自己的野心极有可能会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埋葬。

    于是,少有的,在听闻了敌军到来的消息,公孙度身着轻铠皮盔,出现在了襄平城的城头。

    一同出现在襄平城城头的。还有公孙模、柳毅、阳仪、韩忠等辽东公孙氏的核心成员。

    这一战若是不能战而胜之,那么他们这些辽东公孙氏的核心成员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

    只是相比于抱着死守襄平并亲临城头以示决心的公孙氏上上下下。鲜卑军看起来似乎对于这次应该可以算作是对辽东政权“最后一击”的进攻并不算太过重视,指挥这次攻城战的,是一位看起来很气缭绕作匈奴人惯常打扮的“中年人”,不要说骞曼了,就算是之前曾经号称“亡者归来”的素利都没有出现在襄平城军民面前。

    莫非是因为估计现今为止依旧被挂在城门楼上的那可硕大的头颅?

    总而言之,比起襄平城内紧张到了如同拉紧的弓弦一般的辽东军。城外的军队看起来却好似闲庭信步,让人觉得他们不是来此作战,反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郊游一般。

    这样的态度当真是让人感到不爽。

    可是这样的情绪很快便在敌人第一次大概应该只是试探性的攻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按道理来说这一次的进攻应该是传说中为了收集各种情报而进行的“试探性”的进攻,可是看起来参与进攻的两万鲜卑步兵完全没有只是“试探一下”的**,那疯狂的近乎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进攻方式让人几乎分不清楚到底谁才是拼死守卫家园的勇士。

    难道那个大概是匈奴人的主帅真的没有将麾下的鲜卑人当人看么!

    那些鲜卑人真的将自己当做是一个人了么。竟然在这种不算绝望的情况下如此疯狂。

    这样的两种想法几乎在同一时刻从守军心底响起。

    虽然说凭借着守军完善的储备和刚开始战斗时还算不错的士气令鲜卑人在丢下了将近五千人的情况下不得不暂时撤退,只留下依然还在襄平城头上燃气的青烟和城墙上数量众多的尸体证明着这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双方的交战情况到底有多么的惨烈。

    也是在这次“试探性”的进攻中,不论是公孙度还是其他辽东军以及盟友们都发现了数个令他们感到不安的事实——作为防御方的辽东军在面对敌军如此疯狂的进攻下虽然防御住了第一波的进攻,可是代价除了常备的守城工具之外还有粗略统计大约将近万人的战损。

    通常在一场双方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的攻城战中,如果攻城的一方在战争中采取无脑的进攻行为,那么攻守双方之间的战损比大约在1:3到1:5之间,视攻守双方士兵素质和守城将领的只会水平决定具体数字会趋向于这个波动范围的哪一个方向。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才仅仅是第一次进攻,却已经造成了攻守双方近乎于2:1的战损比例。

    虽然仅仅从数量上来说,襄平城内如今还是有着七万余户,加上那些豪强所掌握的没有计入到人口统计的私有人口。大约能有将近三十七八万口,按照以二换一的比例,怎么看也还是能够消耗掉入寇的鲜卑军,甚至可以说只要让鲜卑军遭受到超过五成以上的战损,作为鲜卑单于的骞曼大概也已经无法承受如此的损失,因为这绝对会威胁到他对草原的统治力。

    不过那不过是数字上的游戏而已。

    事实上所谓的2:1的比例是辽东军用自己和盟友较为精锐的部队拼死战斗才勉强换来。甚至这还有可能是敌人的“试探攻击”——虽然这种说法大概不会有辽东联军的将军愿意相信,如果敌人最后不是将那些鲜卑步兵召回而是让他们继续进攻并在随后投入更多的部队,不论是公孙度还是其他人都不认为自己一方能够守住2:1这个战损比例。

    至于另外的一个令公孙度等人感到恐惧且心寒,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城内守军士气的事实,则是那些散发出令人不安的黑气并在短时间内脱水风化的鲜卑步兵尸体。

    原本襄平城内就流传着很多玄奇的流言,虽说被公孙氏利用各种手段压制了下来,但军民的疑惑却并不会因此而消散,只不过被深埋于心底,准备在合适的时间再一次萌发。

    显然眼前发生的那一幕幕诡异的情况。正在证实那些原本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流言。

    如此一来,在这个谶纬流传甚广的时代,就算依然有少数有识之士并不相信这些东西,但对于大部分的无知小民,却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别说这一次的灵异现象就发生在眼前,当真是想反驳也找不到哪怕是一点点的理由。

    或许是有心,或许是无意。骞曼利用手上的王牌,不断瓦解着辽东联军那所剩无几的士气。

    看起来就算骞曼不动手。辽东联军大概也会在这之后陷入到分裂之中吧。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

    “无名山中采樵郎,闲着素白麻布衣。

    利斧夺天色,断刃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河饮鱼虾。

    忽闻贼寇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屈辱死,斩头何所伤。”

    一个人的歌声响了起来。

    百十人的歌声响了起来。

    数千人的歌声响了起来。

    成千上万。上十万的人唱起了同样的歌声。

    整个襄平城内外都在回荡着一首歌曲,一首令襄平城内外的每一位生者都产生了某种共鸣的歌声,那歌声是如此的嘹亮,是如此的有力,又是如此的振奋人心。

    在这首回荡着君子正气的歌声中。原本迷茫的人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原本胆怯的人找到了自己胸中隐藏着的勇气,原本犹豫不决的人下定了拼死抵抗的信念。

    歌声飘扬,歌声回荡,歌声好似永不停息。

    在这充满了战斗意味的歌声下,匆忙组织起第二波进攻的鲜卑军发现他们的对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极为疯狂的鲜卑步兵遇到了更加悍不畏死的对手,在这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对决中,完全不惧怕死亡的鲜卑步兵遇到了被某种信念所加持的对手,他们战斗的理由或许并不相同,但他们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却可以突破天际。

    这是一场生者与亡者的较量,这同样是一场信念与意志的较量。

    望着立于城头那位在众人自发的保护下引吭高歌的曾经被认为只是一个沽名钓誉的隐士的男人,公孙度久久沉默不语。或许这一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去看待那个挽救了整个战局的白衣君子。

    但不管怎么样,第一天的战斗,总算是撑了下来。

    潘森:旅行归来,准备收心,顺便既然提前归来,就准备一下五一的节日番外好了。不过貌似没啥动力的说,果然还是玩得太疯了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