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不是说因为天灾和黄巾军的原因有不少难民都跑到洛阳来避难了么,为何一路上并未看到人影呢?难不成知道战争结束了又都散了回去么?”
跟着朱儁走在洛阳城宽阔的大道上,这里是洛阳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的开阳道,也就是以其所连接的城门的名字命名的,从这条路经中东路向西行便可以到达朱儁的右车骑将军府。
不知道是因为这里是洛阳的脸面的原因,还是说洛阳繁华如斯,反正李书实一路上并没有看到什么流浪乞讨人员之类的“社会不河蟹分子”。虽然行人不多,但是个顶个不是鲜衣怒马的世家公子便是身着得体的奴仆护院,好一副盛世太平图。
但是李书实来之前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流民的事情,所以当他看到眼前的这幅盛世太平图的时候多多少少感觉有些维和。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思想太过于糟糕了,竟然堕落到连美好的事物都不愿意接受的地步。不过他确实觉得这种情况有些过于反常了。
“说起来这也是一件稀奇事,咱们的那位陛下不知道得了什么启示,前几日竟然诏令洛阳令聚拢依然停留在洛阳的流民,将其以军队的形式编制,而后将所有人送到了西北战场,说是为了帮助官军作战,做一些修葺城墙边地屯垦的工作。”
朱儁的消息远比李书实灵通,听到李书实的疑问便将他所知道的情报说了出来。
“把这些人送上西北前线会不会太危险了一点,据说当初洛阳城下的流民总也有数十万的规模了吧。如果遇上有心人予以挑拨的话,再配合作乱的羌人,那西北之地恐怕就不会再是我大汉的土地了吧。朝中的诸位大臣难道没有什么意见么?”
孙坚听到朱儁的解释大为吃惊,一脸震惊的盯着朱儁的背影。而刘潘张三兄弟更是一脸的不可思议,尤其是刘备童鞋,似乎是想到了被驱赶到西北危险的交战区的流民的悲惨境遇,眼眶里似乎已经酝酿了不少的水雾。当然,李书实的情况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
“哎……也不知道这事到底是幸事还是祸事呢?陛下表示将以身作则从内帑中拿出钱粮作为流民前往西北的路费和工钱并号召大家一起出资捐助。但是虽然陛下说捐多捐少完全自愿,但是你要是敢捐的少了的话恐怕今后难免会被陛下惦记上。哎……虽然陛下的想法也许不错,以工代赈怎么说也比让一群流民聚在一起强,可是若是经办的官员克扣流民工钱,或者局势过于危急导致人心生变的话,那局面不亚于黄巾之乱啊。”
对于这件事朱儁也是叹气声不断,显然他对于此事的成败并不看好,可惜那时候他还在路上,而且就算他当时也在朝中又能有多少影响力呢?其实朝中所有大臣都注意到了刘宏的那句让大家一起掏钱援助计划的话,综合刘宏之前的重重捞钱手段,大家都更愿意相信这不过是刘宏借着援助灾民的幌子想出的新的捞钱的办法。毕竟这位爷当年通过修筑宫殿的名义玩的那一条空手套白狼可谓是高明之极,这一次虽说露骨了点,但是帽子扣得好嘛。
“那朝中诸公为何不阻止陛下呢?”张飞童鞋毕竟还是年轻,对这种事完全想不明白,或许在二爷看来,想什么就要说什么,绕来绕去的那多麻烦啊,不爽利,太不爽利了。
“哎……怎么可能反驳呢。数十万流民在那里放着没多一天就会增加一丝风险,可是朝廷三公却连续数月无法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好,你说陛下的办法不行,那陛下让你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你拿的出来么?你既然拿不出办法还说人家的办法不行,说你一句妒贤嫉能算是轻的,扣你一个蓄意制造流民聚集想要造反的大帽子谁受得了啊,再强项他也不是用在这啊。再说其实如果这事办的顺利的话确实是条出路,可是关键是需要配合的条件太多了啊。”
朱儁一提起这件事就是一脑门子的官司。虽然他不在洛阳城内,没有参与进朝堂的纷乱,照理说应该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你架不住他是个忧国忧民的的主,一想到大汉内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朱儁那张本就已经够沧桑的脸此刻又新增了几道皱纹。
受到朱儁的影响,一时之间大家似乎也开始对大汉的未来忧虑了起来,气氛也愈发凝重起来。
“……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百僚师师,于斯胥洎。藩国奉聘,要荒来质。具惟帝臣,献琛执贽。当觐乎殿下者,盖数万以二。尔乃九宾重,胪人列。崇牙张,镛鼓设。郎将司阶,虎戟交铩龙辂充庭,云旗拂霓。夏正三朝,庭燎晢晢。撞洪锺,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磕隐訇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就在众人一副愁云惨淡的样子走在洛阳宽阔的主干道上的时候,忽然听见一阵歌声由远及近传了过来。虽然听不太清楚是什么内容,不过依稀可以分辨似乎是汉代著名的全才张衡所做的《二京赋》中的《东京赋》。虽然歌者的吐字甚为怪异,但是声音却抑扬顿挫很有味道。
这《二京赋》的作者张衡,想必经过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吧。这位老兄一辈子名垂青史就因为两件事,一个是作为太史令的他在天文地理上的成就,尤其是他的那个地动仪的灵敏度相当的夸张。虽然后人能看到的只有一只山寨出来的假货,而且假货还堂而皇之的进了课本,可是这却不能否认人家张衡的伟大。嗯,都伟大的上了天了。
张衡的另外一个成就则是在文学上,最为显耀的便是由《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的《二京赋》。这篇赋虽然很有一些讽刺的意味,但是辞藻之华丽却是继承了西汉司马相如和杨雄的遗风,可谓是神形兼备的一篇神作,更不用说其对考古的重要参考价值。
司马相如曾经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作为经常站在观星台仰天眺望的张衡无意识最为接近这种状态的文人,而《二京赋》又是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文章。
“这人的歌声倒是奇特,听得我浑身舒坦。却不知是哪家的伶人,也好当面见识一二。”
孙坚书读得不多,所以并不清楚歌者唱词的华美,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那独特的音色的欣赏,想来应该是他的妻子吴氏平日里没少熏陶他。一想到这里,李书实就不得不对孙坚送上自己的羡慕嫉妒恨,这哥们的婚事完全就是凭着自己和自己一班兄弟好友的武力强抢而来的嘛。
“哼,文台,你可不要和那种人厮混,那些人都是竖阉的走狗。”
朱儁看到孙坚对歌者起了兴趣,立刻便将其刚刚燃烧起来的名为兴趣的小火苗扑灭。
“这些人是鸿都门学的人,这里面走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竖阉的走狗。”
虽然不知道这鸿都门学到底是个什么机构,是不是和太学一样都是高等学术机构,因为都有一个“学”字嘛。但是朱儁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队伍问题要站好,否则是要出大问题的。“朱公,这鸿都门学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成为宦官的附庸呢?”
刘备也很不理解,到底是听过大儒卢植讲课并旁听过另一位大儒郑玄课程的牌子货,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好歹还是能分辨一二的。在他看来,歌声慷慨激昂不像是一个会做出那种苟且之事的人。当然,如果刘备到天朝来转一圈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鸿都门学是在光和元年二月由陛下提议设立的,因为地址位于北宫鸿都门旁所以大家一般都称之为鸿都门学。这所学院原本是为陛下提供一些善于词赋、字画和音律的人以供平日之用。所以虽然那里的学生可以贴近陛下,但是因为干的都是一些为士人所不齿的事情,所以那些世家子弟是不屑于来此的,故而鸿都门学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寒门。”
“所以那些宦官们便看上了与他们身份类似的鸿都门学出身的学生?”
“书实说的没错,却是如此。竖阉其实一直都很像控制太学以改变世人对他们的风评,只是太学学生大多青春年少颇有风骨,又大都出身诗书世家,所以一直没能让那些宦官如愿。最终宦官们不得不选择了鸿都门学的学生,将他们不论能力便外放出任县令、刺史和太守,一时之间,倒也成了寒门子弟的一条出路。可是这些只知道吟诗作画的家伙又怎会治理地方,最终还不是帮着竖阉们为祸一方么。不过这些学子在京城倒还不敢那么嚣张。”
果然洛阳作为皇城,这里的水可是深的很啊。
“晚生袁本初(曹孟德)拜见右车骑将军朱公阁下。”
李书实原本正在思考着洛阳的形式,冷不丁却听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抬头一见,可不是曹操那比武大郎好不到哪里去的黑矮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