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庭训兄弟上学

目录:穿越红楼之庶子有为| 作者:凤初鸣| 类别:历史军事

    第4章

    贾环一早收拾了书包,所谓书包就是一个蓝布缝着一个扣子,可以把书和文具包在里面,并不华丽,也是尊从孔夫子“宁俭勿奢”之意。

    丫环们也不管事,任由他自己收拾了文具到宝玉屋前等他。

    只见屋里一帮丫环拿手巾的,拿书包的,系披风的,个个花枝招展的围着宝玉,眼看要上学,宝玉不去检查自己的文具书本,只是不停地唠叨:

    “好姐姐,你怎么不自在了?难道怕我去上学,让你们冷清了……”

    贤袭人也嘱咐他:“你也别累着,念书时想着书,不念时想着家,别跟那些人胡闹,宁可功课少些,身子要保重……”

    然后,衣服记得添,脚炉手炉想着换什么的零碎一堆,宝玉答应着,一边嘱咐其它丫头:

    “你们也别闷坏了,要出去玩耍才好……

    如果李嬷嬷再叨叨,你们切忍耐不要再顶撞……

    麝月,你的咳嗽好了没有?记得喝枇杷膏,我不在时只管向厨房要就是……”

    贾环听着里头如此絮叨,脑门子直掉黑线,捂着嘴直想笑,贾宝玉这般细致的怜香惜玉,若是把这心思用在读书上,还愁不能顶家立业。忍不住有点同情贾政先生,贪上这么个儿子,又被祖母护着管教不得,只能肚里生闷气,难怪对宝玉没个好脸色了。

    宝玉本性讨厌读书上学,视其为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之举,为何这回如此急着上学?

    无他,只为和秦钟相见而已。

    贾府是公侯府第,门禁森严,内宅无三尺之童,秦钟怎么说也是外男,经常出入内宅和宝玉相会很是不便,上学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一起。

    只是知子莫若父,宝玉这弯肠子里打的是什么算盘如何瞒得过当爹的贾政,听得宝玉来请安时说要上学去,贾政不由得冷笑:“你再提‘上学’两字,连我都要羞死了,干脆玩你的是正经,仔细弄脏了我的地……”(曹公原话,政先生还是很了解宝玉同学的花花肠子滴。)

    对于贾环他倒是相信这小儿子是真心要读书的,还问了几句,譬如上学的东西,文具,跟着上学的小厮什么的,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没怎么准备。赵姨娘这没见识的妇人只备了笔墨纸,其它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准备,王夫人又不管,好在贾环年纪尚小,也用不着专门的课本,倒是跟上学的小子需要好好挑个人。

    贾政也没个主意,又不想让人看出自己是个没主意的,打算晚上再考虑,便挥手让兄弟两个退下。

    宝玉见过父亲,又去辞黛玉,在房里磨磨叽叽千叮万嘱,中心思想是:我不在时你去找姐姐妹妹玩,我放学回来再找你,等我下了学再吃晚饭,那胭脂膏子也等我回来再制……

    贾环受不了他这么婆婆妈妈唠叨不止,示意跟宝玉上学的李贵去催,总算,宝玉依依不舍别了林妹妹和丫环们上学去了。

    贾府的学堂离家不远,属于义学,所谓义学就是免费学校,是当初始祖建立的,供贾氏一族中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子弟读书,费用靠族中当官的帮助,由年高有德的老儒任塾师,中午管一顿饭,有些与贾家沾亲带故的亲戚也来蹭学。

    主持贾家义学的就是贾代儒,和贾母一辈的老头,辈份不低,摆在学堂很有震慑作用,至于教书育人方面的水平嘛……

    可以想象,这贾代儒若是学问好,肯定中举考进士,就算点不了翰林入不了内阁,最不济也能外放做地方官,任上不出大错把资格熬够,至少也该做到布政使一级了,哪里还能屈就在一私立学堂当教师呢?

    至于育人方面,看他把唯一的孙子贾瑞教成那副德性就知道了。

    贾环还没见贾代儒就在心里给他定了位,想着就算这老头水平不咋地,给他启蒙也足够了。当即小厮取红毡,贾环行过跪拜大礼,算是完成拜师仪式。

    贾代儒先立了规矩,学堂有学堂的规矩,学堂的规矩就是,要听师父的话。

    这学堂里除了贾氏族中子弟,还有亲戚中的子侄附学的,年龄有大有小,属于混合班。

    只是这年龄不等,基础不一,学生的资质和进度也各不相同,如何教学?

    贾环头次入学在一边旁听,一边暗自观察,一天下来,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首先,学生挨个把前一天的作业交给先生检查,这作业就是背书写字,先生检查学生写的字,写够数了便罢,写不够,那就不客气,戒尺啪啪打下来,打得学生五官移位直掉泪珠。至于写什么字写多少,视学生年龄进度,先生有不同要求,并不是一刀切。

    然后是背书,视学生基础不同,分别让背《三字经》,《千字文》,以至四书五经,背几十字到上千字不等。

    到了午牌时分,贾环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闻到西厢房的小食堂传来饭菜香味更是感到饥肠辘辘,可是先生没说下课,谁也不敢走。

    最后轮到他了,贾代儒简单问了他认几个字会背什么书,贾环答了,如命背了几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靠着前世记忆,他只记得这些,贾代儒听他背得虽少,却是背得流利不磕绊,满意地点点头,给他一张贴,上面有十个字,布置下作业。

    “今天回去把这些字每个写四遍,三字经背下二十句。”

    贾环接到作业觉得很悲摧,真把老子当小学生啊,现在非常理解高中生柯南变小后不得不在小班背诵乘法口诀表,还被迫和那帮小屁孩玩捉迷藏的心情,真是人生如大茶几,上面摆满杯具。

    好在可以散学吃饭了,贾环顾不上哀悼自己的杯具,急忙跑到小食堂吃饭,学里的饭菜自然比不上府里的,但是饥饿之下觉得味道很不错。

    一边吃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贾宝玉和秦钟两个窃窃私语:“这学堂里的饭食好难吃,我回了老太太,明个儿自己带点心来。”

    贾环心里冷笑:“好个一点苦都吃不得的公子哥儿,只怕再过两天连学也不想上了。”

    很快,学生们都吃了饭,贾环注意到角落里一个少年吃得很慢,然后把桌上剩下的馒头和自己吃剩的半个油饼用布包裹了藏在怀里,一边藏还一边偷眼看着有没有人注意到他。

    贾环无意中瞥见,心里阵阵发酸,想必是个贫寒家的子弟,来这里读书混一顿吃,还要惦着家里的亲人没有吃的,所以裹了馒头带出去,可是他这年纪正是敏感的时候,心里不知是如何煎熬的。

    和贾宝玉一心为女孩儿着想不同,贾环对这种贫寒的学子很有同情心,再看他举止沉稳,身上是洗得发白的旧衣,小小年纪却有点与众不同的气度,很想结交他,帮他一把又怕伤了他自尊,只得凑上去没话找话东问西问。

    一问得知,这孩子名叫陆霄凤,今年十岁。

    “哦呀……”贾环吃了一惊差点被这名字咬了舌头,再听他详细介绍才知道他的大名是凤飞九霄的意思,很有气魄的名字,可知其志不小。

    这孩子跟那个什么璜大奶奶的侄儿金荣差不多,也是贾氏族中不知哪一房的亲戚,没钱上学,所以来贾氏家塾附学,父亲早亡,家里只有一老母,母子相依为命,日子很艰难,全靠族人帮衬。

    这种仰人鼻息的辛酸就算他不愿意说,贾环也可以想象得到,也不再细问,只向他请教学问上的事,两人一来二去居然熟得象秦宝两个。

    午后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又开始上课,上午是检查作业个别授课,下午是大讲时间,是全班一起听讲,内容是封建社会标准教科书,也就是四书五经,对于刚入蒙的学生,这是正式学习前的熏陶,对于学过的学生来说,这算是复习一遍加深理解。

    讲完散学,至于学生听懂了没有懂了多少,老师也不管不问。

    坐在后面的金荣见贾环很疲惫的样子,好心的“累吧?不想来可以不来,反正先生不点名。”

    金荣给他讲了学堂规矩,这个学想上就上,不想来就不来,先生不管,只是旷课太多,会敲打几下,如果父母抓得紧上学堂来问,先生也会如实相告。

    这还真是放羊式管理,难怪贾宝玉上学没几天这里就上演了全武行的学堂斗殴事件。

    贾环脸蛋抽了一下,没有说话,这金荣不是啥好鸟,还是不要理他为妙。

    下了学回到家里不能直接休息,按规矩还要抱着书包进内院给家长请安,直到他们说“下去吧”,才可以回到自己屋歇口气。贾环跟着贾宝玉行事,只见宝玉一进二门,立马有伶俐丫环一叠声叫着:“宝二爷下学啦。”

    然后三门的丫环跟着递向传呼:“宝二爷下学啦。”

    一群莺莺燕燕簇拥着如献宝般把宝玉送进贾母上房,也有伶俐的丫头故意加重语气,以显示宝玉与众不同的娇贵,待进了贾母上房,一屋了珠围翠绕,太太奶奶小姐们都含笑等候“凤凰”回来。贾母一连声叫着:“心肝乖乖肉”,又问:“累了吧?渴了没有,饿着没有,吃了什么?学里冷不冷?快调玫瑰露来……”

    就是没问“今天学的啥,老师讲的怎么样,都听懂了吗?”

    原先贾环对宝玉的受宠还有点羡慕嫉妒恨,现在觉得好笑,养于深闺妇人之手受尽千般宠爱万般娇纵也不是什么好事,只可惜宝玉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好苗子就这么让这帮女人毁了。

    贾环跟着进去请了安,除了探春问了一两句学里的事,也没人关心他,他也不想在旁边干看着,自己回到屋里用功,先生留的功课不算什么,不到半时辰全部搞定。想多学一些,可惜对古文断句还很生疏。

    赵姨娘看他学习起来很自觉主动,完全不用人在屁股后头督促,忍不住把宝贝儿子和那全家的命根子宝玉放在一起比较。

    “看我们环儿这么小就知道用功,哪像宝玉提起读书就浑身是病,偏老太太……”

    “住口。”贾环喝止她,用眼神朝屋门方向指了指,示意她隔墙有耳,又说:“宝哥哥聪明博记,自然不用象普通人那样费力用功,我资质平庸,所以才要付出更多力气用功。”

    赵姨娘撇撇嘴想说什么,贾环又压低声音悄悄对她说:“宝玉是老太太心尖上的,你说他坏话不损他分毫,自己却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听我的没错。不要说我不比他强,如果将来到了我比他强的时候,只怕日子不好过了。所以,你的嘴夹紧些。”

    赵姨娘是个没主意的,听他说的有理,就点头答应了。

    贾环又说:“老爷说我该有个跟上学的小厮,姨娘心里可有什么人?”

    赵姨娘见他征求自己的意见,觉得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还真的用心寻思了一番。说:“卫嬷嬷的儿子与你同岁,做你的伴读最好,只是卫家不是咱家家生子,只好罢了。”

    在她眼里,只有家生奴才才是最可靠的,因为他们的命运和主子紧密连在一起,再想想,也只有自己哥哥家的孩子。

    “你舅舅家的二小子赵阳比你大三岁,也差不多可以。”

    贾环自己也没有合适人选,自然是全听她的,爽快答应了:“行,就他吧,晚上别忘了给老爷说说。”

    贾政是个没主意的,听小老婆一说也同意了,王夫人更是懒得操心庶子入学的事,自然是不想多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