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
虽说多有满人贵族娶汉家女做妾生子的,但是满人严格的控制着满女嫁给汉人,认为会混淆满人的血统,其实这都是些自欺欺人的举动,大清皇室连康熙的母家都是汉人,没有人敢说而已。虽然康熙已经调整了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进一步缓和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康熙经过深思熟虑,承诺永不加赋,来怀柔各地士绅地主,重点笼络江南的士大夫,对于前些时期遭到战争破坏的农商工各业也多有照顾,经各地官府的减免税收扶持等政策,他们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进入相对安定的局面,但是,仍有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存在。
多年的战争和前朝遗留下来的黄、淮等流域水患,若不加以治理,一旦决堤形成水患,大清好不容易得到的民心,将岌岌可危,毁于一旦。
于是康熙决定亲自南巡考察,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在出巡的路上还不忘处处彰显大清的辉煌气势,给予不法妄想之徒以强势的震慑。
自大清建国以来,爱新觉罗氏就吸取前朝的教训对名声百姓比较关注,不会任由底下的人死活不顾,康熙又是个好名声的,更是对这些事关名声百姓的事情抓的较紧,不惜在大正月里出门提起去督促河工,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也好尽早弥补,他也知道底下的官员们恐怕难免的做些小动作,小事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但是,像这种大事就要亲自去看一看才放心,以免官员们过度的中饱私囊造成了什么恶果隐患,汛期一到若出了什么纰漏,到时候没有人说官员的错,都会算到康熙的头上。
乌力吉果然身体很好,非常的适应出巡的生活,一上了康熙的御撵更是如鱼得水,没有卫琳琅拘着她看外面的风光,就趴在窗口,勾着脑袋对外面没有见过的东西,指手画脚的询问了起来。康熙看乌力吉一点都没有疲劳的样子,心里高兴,果然是皇家的女儿,一点都不娇气,命人专门卷起了帘子,抱着乌力吉指点着,告诉她那都是些什么,做什么用的,那些看起来更有意思,乌力吉很配合的给些惊叹和崇拜的声音给康熙捧场,让康熙更有兴致的在沿途对乌力吉有什么不明白都会细细的讲给她听。
这让跟在御撵旁边的三兄弟羡慕不已,就是胤禩跟康熙比较亲近也没有过这样的待遇,更别说胤褆和胤禛向来都在康熙面前以君臣父子的关系相处,胤褆心里更是坚定了要和乌力吉拉关系的决心,回头就安排人去找上好的小马驹,以备送给乌力吉。
胤禛面上只是淡淡的,看不出来喜怒,自从康熙亲口告诉他自己的身世,加上这几年他自己对康熙,佟佳氏和德妃几人观察来看,自己也确定了自己不过就是一枚棋子,他早已经对父子母子什么的感情失去了热情,就算心里再有不满羡慕嫉妒,胤禛也已经学会了在人前压抑自己的情愫,只是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发现枕头会有一片湿迹。
康熙有公事处理的时候就会让乌力吉回到卫琳琅那里休息,这时候的乌力吉则卖力的给卫琳琅讲述,刚刚从康熙那里看到学来的东西,让卫琳琅的旅途也不显的寂寞,一旦康熙忙完了,或是心里有什么疲累的地方,就会让人去把乌力吉接来,给自己开开心。
乌力吉每天就在康熙的御驾和卫琳琅的车驾上来回跑,一点也没有累着的痕迹,很快的,乌力吉就和成了他专门接送员的胤褆学会了控马的技术,虽然胤褆不敢交给她自己一个人骑马,仍然让她坐在自己的前面护着她,但是胤褆把缰绳交给乌力吉掌控,乌力吉提缰控马,居然做的似模似样。
皇帝出巡一路要视察官员的政绩,康熙兴致来了,没准还要随时停下来看看沿途的庄稼地,去民居走访一下,速度自然是快不了,虽然底下的官员们都把康熙的必经之路上做了些手脚,到处一片粉饰太平的模样,任谁看着都是盛世丰年。可是因为现在是正月里,大冬天,虫蛇冬眠的月份,所经之处不是枯草荒野,就是参差不齐半死不活的田地庄稼,一片萧条景象,这好在这是往南,越走越暖和,渐渐的也能看到一些绿意,要是大冬天的往北走,更是白雪皑皑,一望无际了。
康熙倒是对此不置可否,只是偶尔也会在行宫或者别院里休整的时候避着人,微服出去在近处走上一走,卫琳琅虽然有心跟随出去看看热闹,经历一下传说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但是康熙却没有让她跟着的打算,卫琳琅自然不敢随意的开口。
再说,她作为这一次后妃出行第一人,还肩负着接待来访的官员女眷的任务,好在卫琳琅在宫里也混了这么多年,对于一些礼节性的谈话还是驾轻就熟。后妃接见女眷身边也有专门的女官服侍,一切都遵循旧例就好,卫琳琅不多说一句话,说走一步路,对一些女眷们的试探,拜托,请客,送礼等都是无动于衷,既不答应又不得罪人的哈哈一笑带过去。不过,康熙私下里倒是示意她底下人送礼,她尽管收就是,卫琳琅也放心的让宫人把礼物收起来,每一次都会拿给康熙看过之后才会记账,入库,自然也会把一天的言行举止附上,包括那些官员夫人们言语里透露的意思也都会一一告知康熙。
所以,每一次康熙在某一处歇息,最累的反而是卫琳琅和几位随行宫妃,卫琳琅一向低调,自然不会放过随行的几位低级嫔妃,自己一人接待官员女眷们的时候都会招她们来作陪,她们倒是万分高兴,每次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和官员夫人们闲聊。
这些低位嫔妃难得有这样的待遇,以前也有人跟着康熙出巡过,但是在接待女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她们的事,她们顶多站在高位娘娘们身后当布景板。所以,每一次卫琳琅每次找她们过来,她们都是笑逐颜开的帮着卫琳琅支应着客人,几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夸来访女眷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首饰漂亮,谁有大方有礼,不愧是什么官员夫人之类的恭维话又不份的话,卫琳琅不失时机的表达,这都是托了皇上的洪福才有今日,接着就打赏众人,女眷们捧着圣恩叩头谢恩,妃嫔们也捧场的说几句洪福齐天之类的话,于是,皆大欢喜。
所以每一次接待女眷都是一般的例行表演,卫琳琅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好,即便如此也把卫琳琅累的够呛,实在是架不住人多啊,底下的官员们都抓住了这个机会来求恩旨拜见内宫后妃,更有甚者,还带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来访,这摆明了是要给康熙身边塞人了,好在卫琳琅对康熙没有什么醋意,一律好言好语的按例接待,倒是那几位妃嫔们忍不住说了几句酸话,挤兑的想要一飞冲天的女眷们脸红脖子粗的带着女儿退了出去。
卫琳琅也懒得理她们这些争风吃醋的事情,她一心惦记着人影不见的女儿,乌力吉自从出京上了康熙的御撵,人就越发的野了,本来这接待女眷的事情,乌力吉作为康熙的七格格也该作陪,至少那些官员的女儿们来了的时候她应该出来露个面。
可是这个调皮的丫头如今领了圣命学习骑马,师傅自然是胤褆,卫琳琅虽然对胤褆有些猜疑,但是也不好说不让乌力吉和他亲近,毕竟他们是亲兄妹,于情于礼卫琳琅都说不出口。
在康熙身边久了,她还是知道一些分寸的,有些话除了事关儿女,即使自己有些难处,她也轻易不会出口,再说,事关乌力吉,康熙比自己疼她多了,不会看着她吃亏不管,卫琳琅想了一回,还有官员女眷们要她接待,就把乌力吉放在了脑后,只叮嘱胤禩多看顾着些乌力吉,胤禩自然是答应。
胤褆对胤禩有拉拢之心,以前胤禩多采取躲避的方法来回避,可是这一次胤褆似乎是找到的方法,只和乌力吉套近乎,虽然他也几乎陪上了身边带着的玉佩荷包等。胤褆不惜派人沿途采购新奇的小物件来讨好乌力吉的欢心,比他这个正经的哥哥做的都好,胤禩看着乌力吉每次和自己炫耀又从胤褆那里搜刮过来的东西,胤禩不禁笑眯眯,乌力吉生在皇宫,经常得到康熙的赏赐,得来的都是御赐贡品,卫琳琅也不当做宝贝,随手拿来给她把玩,还被康熙、自己和胤禟他们惯得无所顾忌看见什么好东西都要,但她的眼光极高,能看上眼的都是好东西,胤褆买来的东西都价值不菲,不知道他有多少银票可以供着乌力吉花费?
胤禩跟在一旁乐开了怀,反正不管胤褆给乌力吉什么都是大哥给妹妹卖的,乌力吉也是胤褆的妹妹,这些东西正好都留着将来给乌力吉做嫁妆,何况胤褆还得到了皇阿玛的夸奖,康熙让胤褆陪着乌力吉,妹妹开不开心也是皇阿玛给他的任务,自己只要跟在乌力吉身边,看着她别出危险就好。
卫琳琅趁着不接见女眷们的时间,在行宫里面又不像在宫里那么多的规矩,能和胤禩能够近身相处,白天见到过的沿途景致,到了晚上哄着乌力吉睡觉以后,也难免的给胤禩念叨一二,毕竟她最近神经绷得太紧,也需要发泄唠叨一下。
加上卫琳琅前世也是南方人,如今越走越暖和,又在沿途远远的看见了许久不见的乡土农家,现在竟然有种回家的感觉。
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随着康熙出来,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心里也开始悲天悯人了起来,看到外面熟悉的农田和庄稼,心里也开始怀念起来。
看到有的地方土地都裂开了口子,她也知道那是干旱缺水的征兆,她虽然不懂得什么政事民生,但是起码的一些生活常识还是知道些的,看到农田干枯,就会跟胤禩说说蓄水浇水灌田;看到池塘,就会想起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看到牧童放牧,也会说到春耕在即,庄稼施肥之类的,前世她是农家女,这些农民们的活她还是做过的,甚至还和村里人一起去为蓄水大坝上面做过工。
虽然有些话说的前言不搭后语,还有些掩饰性的模糊不清,但是也足够胤禩惊讶万分了,他一直以为卫琳琅不过就是一个宫人出生,怎么会懂得这些外面的农家知识,难道是这些天接见基层官员女眷们闲聊时学来的?胤禩虽然有些疑惑,却也耐心的听着,他难得看到卫琳琅眉飞色舞,对除了自己兄妹二人以外的东西还如此的关注,说的热情无比。
卫琳琅有些地方说的不明白,胤禩也会记下来,有机会在路上旁敲侧击的问一问随行的官员,官员们当做他小孩子好奇,加上又是皇子,也不敢隐瞒,尽量的解释清楚,也没有人敢追问他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问题,胤褆听着官员们的解说,虽然有些出入,但是大致的倒也能有一二相合,还以为真是卫琳琅跟着女眷们闲聊学来的。
因为身边没有了康熙的耳目,所以胤禩和卫琳琅这些涉险朝政的的话题两母子一直开心的交流着,康熙也不知道一星半点,但是胤禩和随行官员们之间的交流还是让人报到了康熙面前,康熙不做他想,只以为是胤禩路上所见所闻由发的问题,对于胤禩有时候问的随行官员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也感觉到自豪,认为还是自己聪明,见到事物可以举一反三,不是常人可比。
康熙对胤禩的聪慧更是欣慰,有机会就会把胤禩叫到跟前,问上几个问题,有不懂的地方还会耐心的教导几句,在父子两个说到兴起的时候还不免深谈一两个时辰,毕竟胤禩年龄小,对许多事情都不明白,即使受到卫琳琅的启发想出来一些东西,也经不住推敲琢磨,康熙多问几句就面红词穷,无言以对了。
好在康熙对此并不在意,更加的确定是胤禩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虽然有些稚嫩,但也算是有心了,更是习惯性的给了胤禩和卫琳琅一批金银珠宝等物质上的奖励,自然顺带的也有乌力吉的份。
这就造成了胤禩私下里就向卫琳琅多多的探讨一二了,胤禩有时候也纳闷,难道那些官员们藏私,自己夫人都知道的事情,他们却不知道,或者是因为其中有某些的事情,害怕自己阿哥的身份,那天在不懂事告诉了皇阿玛?
两母子好容易可以有了话题多说上几句,卫琳琅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恨不能把知道的都告诉胤禩,随着说的多了,前世的记忆也逐渐的清晰了起来,想起来的也多了,也能把一些东西叙述的更加正确合理,胤禩习惯性的不去想卫琳琅怎么知道这些东西,有的说的虽然合理,但是却不是凭借现在的条件能够做到的,显然也不是那些官员们能够办到的。
到现在,胤禩才确定,卫琳琅所说的东西绝不是从官员女眷们那里听说的,比如,开山炸石修渠引水灌田,筑坝蓄水抗旱浇田,风车水力引低处的水往高处的田地灌溉等等•••••,胤禩有时候实在忍不住的问卫琳琅是在什么地方知道的,那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莫非是卫琳琅遇到过神仙?这些她从来不可能知道的东西来自神授?
胤禩随口问了一回,把卫琳琅问的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胤禩看卫琳琅尴尬就随意的岔开话题卫琳琅又能够说上半天,除了历史和自己穿越的事情,什么大炮,火药,水电站都隐约的提了一提,幸亏她只懂得个大概,具体的什么也说不出来,要不然更让胤禩惊心了。
卫琳琅现在倒不是为了一开始那些悲天悯人的慈悲心了,只是和胤禩说的东西多了,勾起了她对前世的怀念,这些日子又有些近乡情怯,只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而已,胤禩是自己的儿子,卫琳琅一向对他没有设防,何况这一世可以让卫琳琅放心的就只有儿子女儿了,虽然胤禩有些时候问的她没有办法解释,好在胤禩很快就转移了话题,才没有让话匣子打开了的卫琳琅因为说到一半儿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