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3章 碰瓷

目录:官场教父| 作者:八月炸| 类别:其他类型

    吴天放在嘉屿关市北边的黑山上,描摹了不少古代岩画。他觉得先民们所用的线条都很简介,却能传出质朴、粗犷的美感。这一点对他启发很大。

    站在黑山上,吴天放举目远眺,越过河西走廊的戈壁与沙漠,可看到南边祁连山上皑皑的白雪。吴天放向往已久的“七一冰川”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祁连山为古代匈奴语,意本为“天山”,极言其山峰耸人天际。山峦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为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的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七一冰川只是祁连山众多冰川中的一处。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关市西南116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它是由冰川学专家于1958年7月1日发现、并以发现日期命名的一座高原冰川。该冰川斜挂于坡度小于45度的山坡上,全长30.5公里,冰层平均厚度78米,最厚处达12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舌前沿海拔4300米。

    吴天放从嘉峪关市乘车南行,约两小时就来到了七一冰川脚下的营地。营地海拔3700多米,向前爬行5公里,就来到了冰舌前沿。脚下这10里路,让人走得是气喘吁吁。和吴天放同行的还有4个从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的大学生。这两男两女其实原来并不认识,是通过网上的招募联系,最后在兰州会合后,一路向西跑到这里来的。吴天放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驴友”了。他们的下一站和吴天放一样,那就是看罢七一冰川后前生敦煌。吴天放就决定和他们结伴同行。

    还没有到达冰舌,这几个大学生已经感到冷得受不住了。

    不过,眼前的美景却让年轻人高兴得叫了起来。在一块刻有“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的纪念碑前,大家都兴奋地拍照留念。一时间,“茄子”声不断。站在冰舌前面,远望雪山,真好像银河倒挂,白练悬垂。脚下的冰舌处冰雪消融,水流四注,瀑布飞泻,声震山谷。回望山下,牧场上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牛羊遍野。牧人的帐篷中炊烟袅袅,夺泻而下的河水九曲连环。

    4位大学生听说吴天放现在正在读研究生,学的是油画,再有一年就毕业了,大家便以吴老师来称呼他。虽然大家都相互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但一时间,吴天放也记不下他们的名字,只好在心里按年龄的大小称他们为甲乙丙丁了。甲为男生,身材高大。乙为女生,体态丰满。丙也为男生,身材瘦小,戴近视眼镜。丁也为女生,身村娇小,着装时髦。

    小乙的脸上泛着红光问:“吴老师,咱们向上再走多远呢?”

    吴天放笑笑说:“咱们不是职业的登山家,又没有专业的设备,咱没有非要登顶的任务,咱们能走多久就走多走吧!”

    小丁大声地说道:“好,尽量往上冲!”话意未落,她就一下子冲到了最前面,似一只灵动的小燕子。

    当他们来到冰川的腰间时,但见冰舌斜伸,冰墙矗立,冰帘垂吊,冰斗深陷,神秘莫测。

    吴天放站在一方突出的岩石上,四周都是冰雪世界。他向远方眺望,但见冰峰相簇,直插云天,天地相接,一派苍茫。吴天放的心灵此时此刻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他觉得如果周一菲能来看一看这雄浑浩荡的冰雪世界就好了。吴天然这时虽然感到很冷,但他的心中却热得很。他不由得轻声地吟诵起**的那首《沁园春?雪》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酷热的夏天能领略到茫茫的冰雪风光,别有一番美妙的滋味。

    小丁此时也向蓝天高举着双手说:“啊,刺激,震撼!”

    她的声音在冰山上回荡,传出了好远好远。不远处有一只大鸟随着她的叫声沿着山脊低低的飞掠而去。

    小丁大声地说:“看,快来看,老鹰!”

    吴天放说:“这不是老鹰,是雪鸡!”

    大家站在一处垭口上东张西望,兴奋不已。忽然万里晴空的冰山上突然飘来了一团乌云,一阵冷风吹得几个人有些东倒西歪,天上竟飘下了如沙子一样的雪斗来。

    甲有些慌张地说:“吴老师,咱们快撤吧!”

    吴天放说好:“好!”

    几个人就相互搀扶着,艰难地往山下走去。

    当他们一行人走到“冰川环保探险旅游服务中心”时,一个个都累得鼻塌嘴歪了。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了,他们在这里简单地吃了一顿饭后,就又乘车向山下的嘉屿关驰去。

    回到嘉屿关时,已是华灯初放。吴天放他们五个人就安顿在了酒钢大酒店里。随后吴天放又请4个大学生在风味小吃一条街上吃了一顿。然后他们就开始逛夜市了。

    在嘉屿关和酒泉一带,最为出名的旅游纪念品就是夜光杯了。夜光杯两千年前就有了,但它的出名却在于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那道《凉州词》。在吴天放的眼里,这首诗堪称是千古绝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正反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身上的那种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质。

    夜光杯采用优良的祁连山玉精雕细琢而成,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尤为月光下对饮,杯内明若水,似有奇异光彩。

    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

    当地的商家讲夜光杯的特点是:抗高温,耐严寒,盛烫酒不炸,斟冷酒不裂,碰击不碎。如在夜晚,对着皎洁月光,把酒倒入杯中,杯体顿时生辉,光彩熠熠,令人心旷神怡,豪兴大发!

    在一家名为“边塞明珠”的纪念品商店里,小丁正在和商家讨价还价时,一只玉杯掉到地上摔碎了。大家都没有看清,究竟是小丁将它打碎的,还是商家自己碰掉的。这只玉杯的标价是8888元,商家说这是极品夜光杯,损坏了当然必须得赔。一听商家的话,小丁当时就傻眼了。

    吴天放的第一反映是,麻烦,遇到“碰瓷”的了。

    据说,“碰瓷”是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的八旗子弟“发明”的。

    这些人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的瓷器,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使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他手中的瓷器随即落地摔碎,于是瓷器的主人就“义正词严”的缠住车主按名贵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对这个基本上是赶时间的人进行讹诈。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为为“碰瓷”。

    “碰瓷”现象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以来,它的花样不断地翻新。一般*此种手法的骗子,均具有吸引路人驻足、与陌生人攀谈的本领。这种招术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其中使用得较多的应当算是“拾金平分”。此外还有:你轧我脚了、你剐了我的车、你把我撞倒了、你碰掉了我的耳挖勺等等。

    现代的“碰瓷”已呈现团伙作案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并出现了以此谋生的人,叫“职业碰瓷党”。而作案工具已经发生了改变,由破瓷碗改成了平光眼镜、假手表、破旧D机、手机以及废旧的手提电脑等物,而且性质更加恶劣,多为团伙作案,如敲诈不成,马上会对事主进行殴打并转化成抢劫、抢夺,严重地侵犯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家纪念品商店里,围绕天价夜光杯,双方发生了争执。这时,从商店的里走出两个彪形大汉。他们走到商店的大门口,一言不发。可以相见,吴天放他们不拿钱是走不出这个大门的。

    这时,从门外面又走进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听了双方的争执后,她就拉过吴天放说:“你在他们中间年龄大些,我同你说吧。这里的商品都是货真价实的,有物价部门的明码标价。我看你们都像是学生,我的孙女也在外地上大学,我很同情你们。我和这里的老板是邻居,很熟。这样吧,你们也不要吵了,吵解决不了问题。我给老板说说,就看能不能按成本价让你们出。”

    吴天放知道,这显然就是一个托儿。可没有办法,报警吧,又说不清楚。

    吴天放就说:“好,你去问问,看得赔多少钱?”

    老太太走近店老板耳语了一番,出来对吴天放说:“成本价,2000块。”

    吴天放说:“太贵了,我们出不起。”

    老太太就又同老板耳语了一阵,出来又说:“我实在是可怜你们这些学生,这样吧,最低价,1500元。再少,我就管不了了。”

    吴天放就和这几位学生商量。当事人小丁吓得没了主张,小甲却对大家主:“这明明就是讹人的,我们不能服软。一分钱也不能给他们,咱们现在就报警。看警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