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天晚上,吴天放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写了一篇名为《明月出天山》的散文。泡-书_吧和道观,许多是建在天山的云杉林中的,或者与云杉林遥遥相望。现在的情况也大体如此。
对于在林中生长生活的野蘑菇和小松鼠们来说,天山云杉林又何尝不是庇护它们的神殿呢?
树变成了建筑、家具、工艺品,变成了木浆和纸张。但纸张保留了对树的回忆。纸上之树即记忆之树。
对天山雪岭云杉的记忆可以上溯到《山海经》。书中说,敦薨之山,其上多棕楠,其下多茈草。历史地理学家认为,这里所说的“棕楠”是包括云杉在内的天山原始森林。对云杉最早、最可信的记载是《汉书?西域传》,说乌孙国“山多松、”。松就是雪岭云杉,指的是西伯利亚落叶松。这说明2000多年前乌孙国境内的天山地区就有大量的针叶林分布。
13世纪的邱处机从山东莱州出发,一路西行,发誓要向成吉思汗传播道教。他追随西征的蒙古大军,游历了天山和阿尔泰山的许多地方。1222年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接见,并获得了这位大帝的赏识。邱处机在一路传播道教的同时,也不忘欣赏天山的美景。他的一首写天山云杉的诗被他的弟子李志常记录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中:“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万株相倚绿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清代的新疆,是流人的远土和乐园。发配、谪居边疆的有王宫贵族、大学士、地方官吏、诗人、艺术家等。在举目无亲、颠沛流离的流放路上,美丽神奇的天山风光是他们心中的安慰——风光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因此在他们的诗作、散文和日记中,不乏对天山风光的生动描绘,自然也不乏对天山云杉的记载与赞美。
林则徐从乌鲁木齐到伊犁走了一个多月。一路雨雹俱下,寒风凛冽,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到达果子沟时,他阴郁的心开始变得晴朗起来,——是冰雪中傲立的云杉树向他内心投射了一缕大自然的光芒。“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溜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入胜。”山西人祁韵士在看到果子沟的云杉林时,欣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前行翘首,则满谷云树森森,不可指数,引人入胜,注目难遍。欣悦之情,惟虑其尽。而峰回路转,愈入愈奇。木既挺秀,具干宵蔽日之势;草亦蓊郁,有苍藤翠藓之奇。”
萧雄是位诗人兼风物学家。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出入新疆三次,对西域风物了如指掌。他的四卷本《西疆杂述诗》涉及到西域的历史地理、气候时节、风俗人情、草木鸟兽等方方面面,叙述时娓娓道来,颇为详细。他写云杉时与柳树作了对比,改动了前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值得注意的是诗后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天山云杉的植物学知识。如:“其叶如针,其皮如鳞,无殊南产。惟干有不同,直上干宵,毫无微曲。”又说:“曾游博格达山至峰顶,见稠密处,单骑不能入,枯倒腐积甚多,不知几朝代矣。”萧雄的杂述诗,亦诗亦文,相得益彰。
在清代流放新疆的文人中,洪亮吉无疑是最有才华的一个。我们可以不提他的《伊犁日记》和《天山客话》,仅凭《松树塘万松歌》一首诗,他已跻身杰出诗人的行列。就像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使他成了不朽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在写给天山的颂歌中,我还没有读到有哪一首比《松树塘万松歌》更加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铿镪有力和琅琅上口的。它是天山颂歌中的绝唱。这首诗较长,但字字珠矶,句句精彩,我不禁要抄录全诗如下: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
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赤迎日。
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
峰势南北松东西,松影向背云高低。
有时一峰承一屋,屋下一松仍覆谷。
天光云光四时绿,风声泉声一隅足。
我疑黄河瀚海地脉通,何以戈壁千里非青葱。
不尔地脉贡润合作天山松,松干怪低一一直透星辰宫。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看峰前行马蹄驶,欲到青松尽头止。
有趣的是,洪亮吉二十多岁时在老家江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身轻如翼,从窗户飞出,飞向西北。看见一座大山,高出天半,上有宏伟壮丽的森林。不知不觉中,自己变成了一片羽毛,轻轻吹贴在松树顶上。后来洪亮吉因上书谏言、针砭时弊,被流放到新疆,果真见到了梦中的天山和天山上的云杉林。这是一种宿命。我想,《松树塘万松歌》之所以写得这么好,多多少少与洪亮吉的宿命论是有关系的。一首诗中包含了诗人的前世今生。
1918年,湖南人谢彬受北洋政府的委托,前往新疆考察财政。他从伊犁翻越天山到南疆的库车,途中看到了云杉腐烂后的自燃景象:“南山一带,松林蔓野,大皆合抱,高逾十丈。近百年来,始稍砍伐,交通不便,未及万一。其根枯腐,恒多**,日中遥见山间延烧广阔,火光烛天,初以为人为也。入夜出帐立观,仿若夜坐长沙天心阁上,看全城灯火万家。”谢彬还写道:“……松树窝子,条达合抱,何啻万章。因风吹折,或根枯**,入眼皆是。长春真人有句云:‘横截天山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移咏此松林,尤为切当。
谢彬之后,对天山云杉的文献记录少至又少。也许时代变了,人们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许生活的忙碌、奔波,已取代了人们在森林里徘徊的雅兴。也许森林已离我们远去,重新躲进了人类视线之外的群山深处。
人和森林的分离,不知是人的不幸,或是森林的大幸。
吴天放是坐在天山深处的一家哈萨克毡房里奋笔疾书的。写罢此文,他通读了下遍,感到自己的笔力和二哥吴天然比起来,实在是相差太远了。
在吴天放专心写作的时候,徐文清一直坐在旁边静静地陪着他。她歪着脑袋望着眼前这个让她既倾心又仰慕的吴师傅,心中止不住荡起丝丝涟漪。
吴天放他们二人租住的是一间小型毡房,当晚就住了下来。不知是高山反应,还是春心荡漾,反正两个人都睡不着觉。
到后半夜时,两个人都感觉很冷。徐文清嘴里轻声地说着冷死了、冷死了,身子已经钻进了吴天放的被窝里。
吴天放感到徐文清娇小的身子热得滚烫,呼吸也显得极为急促。她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小美女,吴天然把他轻轻地揽在怀里,心里便泛起一股爱怜。
徐文清的身材虽然不是魔鬼型的,却是天使般的。肌肤滑嫩,***饱满,细腰盈盈,双足如莲。吴天放和她睡在一起,感到很放松、很愉悦。
当两个人紧紧相拥,结成连理时,吴天放似乎听到了徐文清微微的呻吟声。他还以为身下的这位江南美女是在*呢。美女的*声,让吴天放感到极为刺激,他更加奋力地冲撞,终于伏在徐文清的身上一泻如注。
事毕,吴天放才发觉徐文清还是一个处女,这让他感到有些吃惊,有些自豪,也有些愧意。他真的没有想到,一个大三的女生,还能保持着处子之身。一直为原本毫无关系的他,留到了天山深处的这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