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4章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目录:官场教父| 作者:八月炸| 类别:其他类型

    仅以此标题,缅怀苹果公司合创始人斯蒂夫?乔布斯辞世)求知和胸怀对一个人的成长关系极大。ww.pos8.c_)听说吴天然这一段在研究李瑞环同志的著作,白莎莎就给吴天然找来了一份材料,这份材料是反映李瑞环同志如何刻苦读书、提升素质的。

    吴天然说:“莎莎,谢谢你了。我也在体会,瑞环同志为什么能从一个小木匠转身成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呢?原因虽然很多,但读书在他的身上显得更为重要。他刻苦读书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白莎莎说:“就是,最近这几年整天被杂七杂八的事情缠着,真的没有好好读书了。也不怕你笑话,这两年好像我还真的没有通读过一本书,很多时候都是随便翻翻。”

    吴天然说:“那就静下心来,读点书。我也推荐你来读一读李瑞环同志的书,你就先来看一看他的学哲学,用哲学吧!”

    白莎莎笑着说:“好,你的话我肯定会听的。”

    吴天然看了看白莎莎拿给他的材料,原来是李瑞环同志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写的,内容很具体,写的也很感人。

    20多年前李瑞环同志刚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时候,人们就曾议论他,说他的成长颇具传奇色彩。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忍不住要问:一个农民的孩子、一个普通工人何以成为一位有成就、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个没上过几年学、学历不高的人何以发表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讲话、写出那么多有建树的论著?这可以说是个谜,它的谜底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什么样的说法,我认为都不能忽略一个因素,即勤奋读书。

    不久前网上流传一篇文章——《两个木匠的成功转身》,讲的是齐白石从一个木匠成功转身为画坛巨匠和李瑞环从一个木匠成功转身为著名政治人物。作者在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时认为,“最根本的是与他们自身的勤奋努力有关。”这个“勤奋”,当然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具体到瑞环同志而言,其中至关重要也是带有基础性的一点,就是勤奋读书。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知道得那么多、遇事总能说出个一二三;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脑子里装着那么多的“理”、对问题总是分析得那么透彻;如果没有勤奋读书,你就很难理解他为什么对文法那么熟悉、他的讲话和文章都那么讲究逻辑讲究辞章。

    那么,瑞环同志是如何勤奋读书的呢?我从1995年参加他的写作班子算起,迄今已在他身边工作15年。15年,说起来不算短,但相对于瑞环同志的丰富经历,我所了解的也还只是一鳞半爪。因此对于他的读书情况,我在这里无法给大家作全面介绍,只能就我所了解的谈一些情况,试举几例,管中窥豹。

    例一:瑞环同志很小就喜欢书。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就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都想方设法借来看。他十几岁时,有一年春节,母亲叫他担两捆楂子去城里卖,然后买几根油条回家包饺子过年。但他却用卖楂子的钱买了书,书名叫《巧合奇缘》,而买油条的事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为此事回家还挨了一顿打。这个故事是2002年11月,瑞环同志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即将离开政协主席岗位之际,在九届政协第十九次常委会议上所作的回忆。这篇讲话作为《务实求理》一书的代序收入了书中,这个故事也早已广为流传。

    例二:瑞环同志“恶补”文化知识。同样是在上边那篇讲话中,瑞环同志回忆了他的这段经历。他说,他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程,他的文化知识、建筑专业知识和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几乎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他知道自己底子差,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在补课,有时简直是“恶补”。由于他很早就当了劳模,又是突击队长,不脱产,还得多干活,学习的时间只能从比别人更少的休息中去挤。晚上读书时,为了不影响别人睡觉,他就常常到路灯底下去学习。在路灯下看书,夏天还好办,冬天就只好穿上棉袄、大头鞋,戴上口罩。由此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当然,有一分耕耘便会有一分收获。叶小文同志在6月10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改进文风的功底在“务实求理”》一文中就这样赞许道:“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例三:瑞环同志学“毛选”。年龄大一点的同志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们曾掀起过一阵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到“文革”初期达到了高峰。当时那种学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经过那段时期、认真读一读毛主席的书,我觉得总还是有益的。“文革”开始那年,我还不满10岁,只是跟着形势的要求背了“老三篇”,即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三篇著作,也背了《毛主席语录》全书420多条。年岁稍长以后,在学习“毛主席五篇哲学著作”的时候,又背了《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像《矛盾论》,有点长,就没背下来。我也是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书不够读,就背《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词典》),那时候做到这个程度就算不错。但后来到瑞环同志身边工作才真真切切有了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才发现瑞环同志学“毛选”也学得那么与众不同。他作为当时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那才叫名不虚传!他不仅能背诵一般人所能背诵的毛主席若干有名的短篇文章,而且像《矛盾论》25000多字)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44000多字)等长篇他都能熟背如流,乃至于他在“文革”中挨斗时,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对毛主席著作的熟悉程度而反制斗他的人,使斗他的人束手无策,气急败坏地说他是“活学活说”。

    例四:瑞环同志读《资本论》。“文革”期间,瑞环同志和当时其他“走资派”一样也被关过几年牛棚。关牛棚,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一种磨难和煎熬,但瑞环同志却能够把这种煎熬变得充实起来,把这段时间变成读书的好时机。许多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包括大部头的《资本论》就是在这时候读的。初读《资本论》,有些地方看不懂,就反复读,反正有的是时间,直到弄懂为止。还有“毛选”四卷,本来已经很熟了,又利用这个时间重新阅读,加深理解。

    例五:瑞环同志改剧本。大家都知道瑞环同志喜欢京剧,也都知道他搞了音配像,改过剧本。但也许不知道,整个音配像工程一共是460出戏,每出戏瑞环同志都熟悉,很多戏词他能大段大段地背下来。改剧本更是见功夫。这不仅要有相关的戏曲知识,懂得韵律,会写词,而且要有丰厚的历史知识。他改编的《西厢记》、《金山寺鬀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楚宫恨》、《韩玉娘》等都是经典剧目,即使专业人士都是想改而不敢改的,因为因素复杂、难度太大,但他却改得非常成功。由此不难想见,为了搞音配像和改剧本,这得看多少书包括剧本)、需要多少知识积累啊!

    例六:瑞环同志要我们读《昭明文选》。瑞环同志的讲话、文章都是他亲自动手的,从选题、主要内容、框架结构的提出到文字表述,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修改,他都是亲历亲为。我们所谓的“写作班子”不过是做一些基础工作,包括搜集资料、参加讨论、起草部分初稿等。由于他对文稿的要求很高,因此能够参加写作班子的人都非等闲之辈,都是经过挑选,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文字能力,都是读过很多书的,特别是年轻点的同志都还具有高学历,不是博士就是硕士。然而,就是我们这样一干人,在瑞环同志面前却显出知识储备的不足。记得有一次议稿大概是1996年),他引经据典,很娴熟地讲了《昭明文选》中的几段话,并要求我们有时间也读读这部书。《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主持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对于这部书,我们当时在场的人中,我相信有的人可能读过,但本人很惭愧,没读。于是乎,我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跑了很多书店,好不容易在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买回来一看,好家伙!六卷本,加注释,共330多万字。后来我虽然挤时间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但遗憾的是,到今天也没读完。所以我曾私下里琢磨:瑞环同志事情比我们多,工作比我们忙,那么多大部头的书都是怎么读的?

    例七:瑞环同志的床头书。“算计时间,节省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瑞环同志“一生的习惯”。这个习惯使他比常人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做事和读书。比如他的床头书,不管他在位时还是退休后,不管他在北京的家里还是到外地出差,他的床头始终都放着书,睡前必读,即使片刻也不放过。再比如他的茅厕阅读,即利用上厕所的时间读书,他风趣地称之为“立体工作法”——“下面拉屎撒尿,上面读书看报。”当然,这不是健康的读书法,未必提倡,但这种挤时间看书的精神却是耐人寻味的。据我所知,瑞环同志读过二十四史,读过《资治通鉴》,读过《聊斋志异》,读过《三言二拍》,读过金庸的全部武侠小说,还能基本背下罗森塔尔和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68.5万字),等等,这其中,就有一些是利用这些零碎时间阅读的。

    瑞环同志不仅是一个勤奋读书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思考和注重联系实际的人。“勤奋读书”只是他整个读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基础环节,这个环节只有和“善于思考”、“联系实际”统一起来,才完整地反映他读书的方法和特点。1987年他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提出“苦读、多思、常联系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方法”。这是他常用的方法,也是他工作、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由以上介绍的情况,我想,我们从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重视读书,勤奋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我们的古人曾讲过很多有关读书的道理,如“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忠厚持家久,诗书继世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书山有路勤为境,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这些都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们的老一代革命家如、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还有胡耀邦等许多领导人也都酷爱读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在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我们强调读书,当然是要适应这个要求,但又不仅仅缘于此。读书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是我们搞好工作的需要,是我们个人进步的需要,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需要,也是我们充实生活的需要。最近传媒界名人杨澜写文章给20岁女孩子提出十条忠告,第二条就是“养成看书的习惯”。近日新加坡报纸也有披露:著名歌手孙燕姿说她自小母亲就培养她阅读的兴趣,喜欢写短文、诗歌,而“热爱阅读也成了她唱歌的法宝”。年轻人如果要追星,我希望你们要追就追这样有品位的明星,追追她们的阅读精神。最后,我建议大家认真读一读习近平同志去年在中央党校讲的《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这篇文章。该文对读书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对我们会是一个好的引导。

    吴天然读了上面这篇文章,不由得陷入到了沉思的状态。是啊,没有一个读书——思考——联系,再读书、再思考、再联系的反复过程,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成长、会成熟呢?

    吴天然决定,利用在中组部工作不是很忙的特点,集中一段时间把《二十四史》通读一遍。这可是他一直想读而又总是望而生畏的巨大工程。

    吴天然已经下了决心,一年看不完就两年,两年看不完就三年、五年,直到看完为至。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赏,可以知兴替。面对《二十四史》这部历时1800多年、总计3200余卷、4000多万字的皇皇巨著,想通读一遍,没有过人的恒心和苦心是坚持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