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1章 读万卷书

目录:官场教父| 作者:八月炸| 类别:其他类型

    当前,针对四川等地的抢险与灾后重建工作成为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央巡视组,目前也不再到各地去巡视了。他们现在搞的是室内的案头工作,整理一些材料,研究一些制度。作为中央巡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吴天然,这个时候,也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书了。

    特别是王聪聪已经去四川救灾一线了,吴天然也把吴克非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改成了月托。这样以来,吴天然就有了大把读书的时间。

    如前所述,到北京的这两年,吴天然在自己的业余时间,除了研读李瑞环同志的几本哲学著作外,他还有一个更大的工程。那就是要几年的时间,把中国的二十四史通读一遍。

    吴天然能下这样一个决心,也是受到了李瑞环同志刻苦读书的影响。当然了,吴天然自己本身从小就是一个读书的种子。吴天然来到中组部以后,接触到了不少的高级领导干部。他有一个体会,那就是越是能力强的领导人,越是爱读书、爱思考。是啊,没有一个读书——思考——联系,再读书、再思考、再联系的反复过程,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成长、会成熟呢?

    吴天然已经下了决心,一年看不完就两年,两年看不完就三年、五年,直到看完为至。

    读史可以明智,以史为鉴赏,可以知兴替。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吴天然终于把“前四史”研读了一遍。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精华:包括《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四部煌煌巨著。

    四部史书看下来,吴天然觉得真的有一种荡气回肠、心明眼亮的舒畅感。特别是对于司马迁用毕生心血所著的《史记》,吴天然更是连读了5遍。

    对于前四史,吴天然一边读还一边写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就发现在鲁迅先生的杂文中,有很多史料,就是出自于前四史。对于《鲁迅全集》,我们已经知道,吴天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通读了一遍。参加工作后,他又读了两遍。在读史的过程中,吴天然又想到了久违了的鲁迅先生。

    在读罢前四史,吴天然就又简单地翻阅了一下《鲁迅全集》。这一次,他还花了一些时间,对鲁迅先生一生的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他发现,鲁迅并不想很多人想像的那么贫困。就他目前的经济现状讲,还远不如鲁迅先生富有。

    那么鲁迅一生究竟挣了多少钱呢?没有人精确统计过。但通过《鲁迅全集》,吴天然基本上算清了鲁迅24年的收入帐,鲁迅先生的收入来自下列四方面。

    1)公务员收入。

    民国一成立,鲁迅就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时间长达14多年,这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正式职业。他的名义收入如下。

    1912年5—7月,每月津贴60银洋;8—9月,每月“半俸”125银洋;10月后定薪俸220银洋;1913年2月后薪俸240银洋,12月后仅有九成即216银洋;1914年8月薪俸增为280银洋;1916年3月后增为300银洋。

    1924年1月民国十三年一月)重缮之《社会教育司职员表》载有周树人应得四等三级“年功加俸”每年加薪)360银洋。但是20年代以后教育部经常拖欠,实发23即平均月付200银洋左右。

    2)教学收入。

    五四运动以后鲁迅除了供职教育部以外,还先后在北京八所学校兼课,时间长达六年1920—1926)。1920年8月接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请,兼任北大国文系讲师,同时又兼任高等师范学校后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每周各一小时,讲授《中国小说史》月薪各18圆,共36大洋。鲁迅兼职的其他六所学校是:世界语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5圆)、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3圆5角),中国大学1925年,月薪10圆);黎明高中1925年,月薪6圆),大中公学短期),另有一处“集成国际语”学校是义务讲课。

    但当时北京各校经常拖欠薪金。从1921年4月以后《鲁迅日记》才有“往高师校北京高等师范)取薪水”的记录,9月以后才有“往北京)大学取薪水”的记录。1921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52圆并非全部);1922年日记缺失;1923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129圆。1924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808.5圆;1925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728.3圆。其间他去西安讲学一个星期,得讲学费300圆大洋。

    1924年在鲁迅的经济生活中是一个转折点,他的年收入构成中,第一次出现了本职收入教育部薪水)少于业余收入讲课费及稿酬、版税)的情况。业余讲课和写作收入占59%,超过一半;而本职收入仅占41%,也就是不到一半。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大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国币400圆;1927年2月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受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国币500圆。

    3)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收入。

    从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整整四年又一月中,由蔡元培推荐,鲁迅受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得月薪300圆大洋1929年1月起《鲁迅日记》中改称为“教育部编译费”,实质上是一回事)。由大学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个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计14700圆大洋,折合黄金490两。

    4)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

    1907—1908年曾有《人之历史》等多篇论文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稿酬约为千字2银圆大洋,共约得100银圆;他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也得到大约200银圆左右的稿酬,主要贴补家用。

    但是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诗歌、论文、杂感,都是不计稿酬的无私奉献。到1923年他的日记中才开始有收入稿酬的记载。

    后期鲁迅在上海生活,“卖文为生”也就是作为自由职业者,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一开始北新书局每月支付给鲁迅的版税是国币100圆和《奔流》杂志编辑费100圆;他在报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每千字5—15圆,鲁迅每月收入至少500圆,生活比在北京时宽裕得多。但是北新书局经理克扣大笔版税,1929年8月鲁迅找律师与之谈判,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索回两万多圆应得版税。

    到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主要经济来源。

    上面只是对鲁迅先生收入的罗列,吴天然经过汇总,把整个统计结果做了一个小结。

    1912年春—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大约41000圆1922年日记残缺、为估计数),月平均245圆;1926年夏—1927年秋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整一年,共收入教学费国币5000圆,月平均417圆;1927年秋—1936年在上海期间他共收入国币法币)75278元4角1分,月平均697圆。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鲁迅2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多少钱呢?根据历史资料换算,1912年一块银洋约合今人民币40元,1927年1圆“国币”约合人民币35元;1936年1圆法币约合今人民币30元。

    这样换算下来,鲁迅的收入情况就比较明白了。

    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1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64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9000多元;中间厦门广州时期)1年专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7.5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4万多元;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身份,9年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226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两万元以上。

    若不计入1922年的收入日记缺失),则23年间共收入119873.3圆,相当于今人民币408万元以上。

    如果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这样粗略地算:鲁迅24年的月工资平均为500大洋,约合今天的1.5万元。月工资1.5万,基本上是省委书记王国庆的两倍了。)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鲁迅先生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超过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鲁迅为了写作、译述、教学、研究等购置的图书就达到1.6万多册幅),24年中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占他总收入的19左右。……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保持勤俭奋斗的本色。

    吴天然觉得,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令吴天然感到欣慰的是:鲁迅以他的脑力劳动所得,总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408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

    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鲁迅平均每年相当于今17万元人民币、每月9000—20000元人民币的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当然了,鲁迅手里的这400多万元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含杂文集16本),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能作一个独立的自由撰稿人该有多好,可惜他吴天然今生今世是无法独立,也无法自由了。

    <div style='display:none'>小说阅读下载尽在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