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目录:万里河山烟火人间(清穿)| 作者:养心殿| 类别:玄幻魔法

    看到乾隆的表情永珹在心里偷笑,屁/股挪挪空出个位置,乖巧地招乎阿玛过来坐。乾隆看了一眼这个棚子的环境,还算能入目,犹豫半晌,还是在儿子们期待的目光下坐了下来。永珹向老板新要了一个勺子,吴书来马上眼明手快地递上自带的三套餐具,连两个阿哥的份都准备了。

    永珹心里暗道:这么龟毛,难道你和江南美女吃饭约会时,也这样自备餐具,那美女还吃得下饭吗?这小孩真的多虑了,皇上下江南收获的美女,多半是官员送上来的,哪有和皇上一同用膳的权力。至于出门就艳/遇什么的,那只能存在野史当中,这个时空虽然平行,却还不是异次元。

    乾坐是坐下了,却怎么也不肯吃茶汤,把头扭过一边的神情竟然有些孩子气。永珹看到他这么情绪化的表情一愣,是了,乾隆今年才三十出头,也没比自己大多少,以前看乾隆,都是按照一个君王,一个名人的眼光来看。更何况在紫禁城那片繁华宫中,所有人更是以他的喜好为风向标,不知不觉,就把他神化了。

    现在想想,他也是个普通人,不过身份赋予了他不普通的责任而已。他也会笑,会悲伤,会努力,会付出。以天子之尊,不情愿地坐在这里,等儿子们吃他看不上眼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付出吧。永珹便没再劝他吃这个。

    永璋到是吃得很开心,还不时地瞅瞅父亲臭臭的脸色,看弟弟都不被影响,他也放开肚皮。永珹叫过来侍卫统领,说这附近还有好多小吃,让去各色都带一些回来。他也想自己去亲自选,不过,老爹这尊大佛坐在这呢,他再乱跑,也许就不只是摆脸子给他们看了。

    侍卫训练有素,不一会儿就带了一大堆吃的回来,整整摆满了一桌子。作为一座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古都,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完美地融合了多方文化,在吃食上就可见一斑。

    乾隆对这些东西到是没什么排斥,为了不扫儿子的面子,也试着用了些。到是有些惊喜,没想到如此平民化的食物,虽不能和多道程序炮制的御膳相比,却独有一番风味。

    父子三人根本吃不下一大桌子东西,乾隆赏给侍卫们分食了。走时又多给了茶汤老板一大锭银子,把那小老头乐得够呛。原来还担心被小孩子霸王餐,没想到还多得了这些银子,他几个月都不用摆摊子了,怎么能不乐。

    既然出来逛街,就不能错过了纷呈的各式店铺,熟悉京城地形的侍卫长把乾隆引进了一家古色古香的店辅,店外看着平淡无奇,进了里面才能看出店的档次。展示的东西都是极好的,被皇宫里宝物养刁了眼的永珹,也觉这铺子真不错。

    掌柜是个中年人,留了两撇胡须,第一眼看去是个精明的人。他抬眼见到这一个青年美男领着两个精致的小孩进来,眼睛一扫就把他们看了一遍,马上就认定了这一行人的消费标准。也不让小二过来,他亲自上前招乎,“几位贵客,楼上请,楼上都是本店的精品。”这样的人最通透,他不问客人看什么买什么,而是把珍品摆在眼前任君挑选。

    乾隆显然被这种优待习惯了,如入自己后宫一般地上了楼。那万人之上的气势看得掌柜一愣一愣,更加确定这次能做成大生意,陪笑着将人引入雅座。伙记轻巧地送来几个精美的银盘,上面铺着红绒布,各色宝石,美玉,头面首饰摆了一排。这几件东西看材质做工在民间已算是顶级,在永珹看来也算上品了。看得出来,掌柜是把压箱底的奢侈品都拿了出来,真当他们是肥羊宰了。

    乾隆对这几样东西兴趣不大,让两个小孩随便挑些喜欢的,他自去看架子上的古画古董。掌柜看出付钱的人是这位大爷,忙跟过去解说,留下两个伙记侍候两个小的。

    永珹拿起一块通体暖黄的玉雕飞虎,这种兽雕琢象征祥瑞,寓意是极好的,而且这个做工精细,小小的不到他巴掌大的一块,虎身上的斑纹都看得清清楚,健美的姿态更是栩栩如生,让人见之心喜。想到皇祖母的生肖正是虎,永珹小心地将它放在一边,表示是挑好的。

    他又给嘉妃挑了一套纹样清新俊丽的头面首饰,图案丰盈谐美,很配嘉妃的气质。永璋也有样学样,先给祖母和额娘挑了礼物,才选自己看上的。反正花的都是皇阿玛的钱,这两小孩一点也没有心里负担。

    乾隆转了一圈回来,对他俩挑的东西眼眨都没眨,全当是小孩们的玩具,这些还不值他日常随手赏出的东西。却不料正因这些他看不上眼的小东西,让自己第一次吃他亲额娘和老婆的醋。从这家店出来,沿着街边走向东西自然不会他们父子拿,身后的侍卫早就恭恭敬敬地接过。

    再往前就是十刹海了,这时候的人把湖称做‘海子’。所以这十刹海是个京城里有名的内湖,曾有诗人称它为城中第一佳水。其名字的由来,有人说这里曾有十座名刹,还有人说,这里有一座同名的寺院。因历史久远终无可考,不过散步在湖边欣赏这美丽的湖岸风光也是一种享受。

    这时岸边人不多,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有夫妻领着小儿女散步的,还有几个妇人把臂同游的。满人对女儿的教育没有汉人保守,即不缠足也不逼她们绣花。更注重培养出满州姑奶奶的气度,嫁了人是要会管家掌事的,一味的柔柔弱弱的可不行。虽是这样说,未出嫁的女孩却少有出来抛头露面。

    乾隆手背在身后,这片波光潋滟的宁静水乡,碧水平滑如镜,两岸垂柳依依,到有几分美不胜收的味道。这十刹海还有着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美称。

    乾隆龙心大悦就要抒情,一抒情就要作诗,他忘着平静的湖面道:“御湖五月春水生,微风不动玻璃平。楼台咫尺方壶耸,杨柳千条烟霭横。兰舟容与荡双桨,飘飖浑似坐玉京。绯桃绿李夹两岸,绾绮错绣□并。等是舟行别今昨,年华荏苒何须惊。”

    永珹早就知道他爹是个才华横溢的君王,但对于他出口成章的本事,还是头一次见,永珹惊艳之余隐隐有了不好的预感。果然乾隆回过头来对两小孩说:“难得今日春光大好,你们也每人作首诗来。朕给你们指点一二。”

    永璋听了这话有些兴奋,他对皇阿玛极其儒慕,能得他的一句点评,都能高兴上好几天。不过他又马上冷静下来,转头看自家弟弟,如果没记错的话,小四儿是一听做诗就头疼吧!且他入学不久,学了皮毛而已,师傅还常安慰他说来日方长。果然,小孩的白皙嫩脸蛋已经皱得像个狗不理包子了。乾隆没给他太多担忧的时间:“永璋,你是哥哥,你先来。”

    永璋也颇具小才子的雏形了,略想了一下,字正腔圆地吟道:“古堤垂柳细条条,朝映晨曦夕弄潮。百里笼烟无俗态,留得浓阴暑气消。更是月明林下望,满湖渔火接天晓。”

    乾隆朗声而笑:“不错,朕的三阿哥又进益了,用词婉转意境也好,这几年的上书房没白上。”永璋哪里被父亲这么直接地夸过,小脸兴奋得通红。小时候的记忆中,乾隆正眼看他都少有。这次当然开心极了,在外面不用跪着谢恩,他已经笑得眉眼弯弯。

    永珹见他开心,也跟着傻乐,冷不防乾隆点了他的名字:“永珹,你来作一首听听。”乾隆话中透着五分戏谑,不过永珹一紧张自是没听出来。他一个刚接触书本的孩子,哪能这么快作出诗来。乾隆逗他的成分居多。永珹却不这么想,在他眼里,只要是正宗的古人,不论有才无才,不论几岁,那对诗都有有张口就来的本事。

    他冥思苦想半晌,看乾隆还耐心地等着他,只好破罐子破摔,现拖了一首来凑数。“儿臣没什么诗才,借古人一言,全当给阿玛助兴,‘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乾隆看够了儿子的窘态,不打算再折磨他,笑着点点头:“雍国钧的《题君山》,时间这么短,难为你想到了这首。可见平日也用了功。”

    永珹刚松了一口气,就听到离他们不远处的两个妇人惊呼起来,一遍遍地向平静的湖面叫着‘欣妍’,嗓音中带着慌张绝望,让人听了心里一抽。

    听到了那里的骚乱,更远处的一辆马车旁忙奔过来几个人,一幅家丁模样。在传来惊呼声之时,乾隆就派了侍卫过去了解情况,原来是有个小女儿丢了,可是刚刚一直在湖边,就走在两妇人身后,她们一回头孩子竟然没了。这附近就他们两波人,乾隆一得还是走在前面,不可能拐了他的孩子。最可能的就是掉湖里了。听到出事故,乾隆也没了游玩的兴致,他也派了侍卫跟着找。

    永珹的目光逡巡过平静的湖面,他的眼神儿绝对是这些人中数一数二的,他在部队得到很多训练自身机能的方法,加上配以灵药,又营养均衡,五感比别人灵敏很多,这双眼睛快赶上一个小望眼镜了。

    忽然,他目光一凝,定在湖中的某个位置。来不及细想,就遵从本能跳入湖中,向那方游去,速度之快竟让众人一呆。抓了个空的乾隆又惊又怒,一脸铁青地看着小儿子就这么跳入湖中。向侍卫怒喝:“你们还不快把他找回来!快去!”刚刚侍卫都站得离永珹较远,没来得及拦下小主子,这下反映过来,各各如下饺子般地扑通扑通跳下水,向永珹的方向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