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这人有个毛病,一扯到自己喜爱的事业,就有说不完的话,这会儿见王莽兴致颇高,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先父以毕生心血,撰《别录》二十卷,将校书时所著叙录汇编成书,那是多大的工程?秀才疏学浅,安敢望先人之项背乎!不过,秀这《七略》,倒也算是另辟蹊径,在走一条校队书籍的新路子呢。*w.aoshu8.com*泡!书。吧*”
原来,刘秀的父亲刘向,在汉元帝时受命校队陈农从天下求来的遗书,一干就是十九年。当时的图书是简书丝编,丝断则简乱。
刘向很聪明,把汗牛充栋的简书一种一种地集中起来,比较同书异版的区别,互相补充,除去重复,然后条定篇章、定著目次,再校勘讹文脱简,命定书名,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序后,才写定正本。
正本定下之后,接着就是为每一种书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包括著录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著者生平、思想,说明书名含义、著书原委与该书性质,辨别书的真伪,评论思想或史实的是非,剖析学术源流,以及确定书的价值。
刘秀在子承父业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在老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认为,父亲校书的成果的确非同凡响,但也不是不可挑剔和超越的,其中最有突破可能的,就是《别录》基本上只按所录图书成书年代顺序著录,类目分得太粗,类目之间的顺序也显得有点儿杂乱无章,要想从中找出某一种特定内容的图书来,十分困难。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刘秀终于琢磨出一个能够从学术体系反映群书,特别是反映当时统治阶级思想倾向的法子来,那就是他现在正在着手进行的《七略》。
王莽问:“颖叔,不知你的七略是哪七略?”
刘秀颇有些得意:“名曰七略,实为六略,因为辑略实际是分别证明六略三十八种大小类目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图书的用途,所谓六略之总最,诸书之总要。所以我把它放在全书之首。”
王莽觉得挺有道理:“不愧是博学之才,那么其他的六略都有哪些?它们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六略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艺略分易经、书经、诗经、礼经、乐经、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等九种,都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当然也有一些帮助士子博采群长的诸子百家之作……”
“六艺略冠于六略之首,当得的,当得的。我朝自孝武皇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六经的地位就不可动摇的。君不见朝臣上书议事,言必引经传,就很能说明问题。”王莽已从百度精灵处知道儒家独霸朝堂的害处,后世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也是功在当代,祸在千秋,与另一位开凿大运河的皇帝‘祸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评价完全相反。
作为一个两世为人的人,王莽对儒家的看法早已超越了这个时代,儒家现在还是雄儒,正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却早早的就失去了竞争对手,必然走向狭隘,保守,变成腐儒,犬儒。
王莽原本的计划中就有对此的改革,却从没对任何人说过,在大权没有大握前,哪怕丁点消息泄露出去,恐怕都会被天下儒家出生的读书人掀翻。
这是大势,现在王莽也逆转不得,就听得刘秀又说道:“六艺之后是诸子略,收的是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诸子百家的学说,这都是六经的支脉与流裔,所以单立一略,且位列第二……”
王莽精神一震,大感兴趣:“诸子百家,都是安邦治国的学说,虽然是各有所本,但读书之人不可不兼收并蓄。颖叔,你这略整理完了吧,请一定要抄录一个副本给我。”却是打定了主意,到了新都国之后,就当作学堂的课本。
“好的,等我抄录完之后就派人给你送去。”刘秀看到有人欣赏,十分得意,脸笑得跟桃花也似:“下面是诗赋略,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和歌诗五种。我是这么想的,诗赋是咱们文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可说是字字珠玑,理当广为流传,诵谕天下。所以也单立了一略……”
王莽当然明白刘秀的用意,赞许着:“孔夫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也’。经传里说得更清楚:‘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为什么?能够睹物生情,写出诗赋这样优美文字来的,大多是才智深美之士,这样的人才,用来治理国家,一定能干得不错。可惜,现在忝居庙堂的,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东西!”
脑海中的百度精灵就切了一声,嘀咕道:“诗歌写的好,就能当官,这是什么歪理啊。”
王莽无视她,虽然心里也觉得这是歪理,但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自己也不能太超越时代了,反正也只是哄刘秀开心。
刘秀接着介绍:“第四位是兵书略,顾名思义,当然是收军事方面的著作,不过,有一点我正在犯嘀咕,像蹴鞠之类的图书,不知该不该放在兵书略里?”
王莽歪着脑袋想了想:“蹴鞠就是踢球啦,似乎不该入兵书略,不过,要是实在没地方放,放进去问题也不大,毕竟蹴鞠之戏很有点兵法的意味,也要排兵布阵,跟打仗差不多哩。”
“也是。”刘秀点头同意;“下面的两略,一是术数略,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种,一是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时间关系,这些我就不细说啦。”
王莽很高兴:“颖叔,你只要把这《七略》整理完全,必然能名留青史!现在国家乱成这个样子,追根寻源,就是因为肉食者不读书的原故,知书才能达理,才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看看现在朝中这些高官显贵,一个个不学无术,就知道依附傅、丁、董三家作威作福,大汉的老百姓摊上这些官,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