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早朝(二)

目录:三国之仲家王朝| 作者:高卧云塌| 类别:历史军事

    袁术首先说了下袁耀以后参政的事,还有一个月后举行袁耀成人礼和开府的事,众臣自然又是一番行礼和恭贺。

    接下来就是早朝的正题了,袁术身边的小黄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的话音刚落,杨弘就跳了出来。

    “臣有本奏,臣前些日子夜观星象,算到今年中原包括淮南之地有大旱灾,臣为防有错,还特意派人去曹操那里查了一下,发现那些民军都在全力挖沟渠储水,以备浇灌,看来旱灾是属实了,如今我们也应该早作准备了。”

    袁耀有些惊奇,没想到古人夜观星象的本事是真的,而且在有真材实料的谋士中还很普及,那看来猪哥借东风应该也不全是罗贯中虚构的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文化瑰宝啊,后人没能力继承,就否定他的存在,贬之为迷信,一心去追求西方所谓的科技真理,真是愚不可及。取长补短没有什么,但是丢了祖宗的传承,那还有脸自称龙的传人吗?到最后只不过是一个长着东方面孔的西方人而已。

    袁耀一想到后世的这些情景,就忍不住叹息痛恨,不过以前只能徒自发发牢骚,无可奈何,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到了三国,只要统一全国,就完全有能力彻底地改变历史了,哪还会有什么五胡乱华,到时候中华就要一直牢牢地屹立在世界之巅。

    袁术听了杨弘的话,不以为意,毕竟哪年没有旱灾洪涝的,最多收成少点,哪需要做什么准备啊。

    所以袁术很随意地点了点头,准备就这么揭过这件事了。

    袁耀看到袁术的反应自然急了,连忙说道:“启禀父皇,儿臣前些日子有仙人托梦,也告诉儿臣今年有大旱灾,若是不提前准备,恐怕会颗粒无收的,江淮之地将会十室九空的。”

    古人一般是不敢拿仙人托梦乱说的,所以袁术还是很相信袁耀说得话的,这才对旱灾重视起来,开始询问杨弘如何来做准备。

    “那伯玄(杨弘字,查不到,自己随便取了个)可有良策应对。”

    阎象和杨弘看到袁术果然能听进去袁耀的劝,顿时开心起来,就连仿佛一直独身于事外的袁涣都好奇地看了袁耀几眼,袁耀的感觉那是相当敏锐的,自然感受到了众人的眼光,但是却发觉一道分外炽热的眼光从那四个凑数的文官里射出来,袁耀微微偏了偏头,用眼角看了一下,发现是那个叫舒邵的侍郎,就是刚才在午门向袁耀行礼后没有攀谈的第四个人,袁耀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舒邵这两个字,发觉似乎在书上看到过,好似有点印象,又好似没有,只能暗暗地记在心里,反正看那舒邵的表情,估计是想来投效的,以后自然会弄明白的。

    这也不能怪袁耀不记得了,这舒邵虽然在三国志袁术传里有记载,但也只是出现一次而已。

    袁术于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灾与大饥荒,实力严重受损,江淮之间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当时沛相舒邵(字仲应)劝袁术散粮救饥民,袁术听后大怒,将斩之。仲应:“知当必死,故为之耳。宁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于涂炭。”袁术受感动,乃下马牵之曰:“仲应,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邪?”,乃听从仲应之言。然而为时已晚,此时袁术的衰败仅仅靠散粮救济百姓已经无法逆转了。

    但是从这段记载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舒邵不怕死,能为民请命,品德好;二,舒邵有比较好的才能和见识。

    有这两点,舒邵就至少是个太守之才了。

    杨弘胸中自然早有对策,很自信地说道:“启禀皇上,臣只想到了两点,一是要多挖沟渠储水,以便浇灌,二是要停止拉壮丁充军,以保证民间有充足的劳动力。”

    袁术听了有些不悦,多挖沟渠他没意见,但是扩军是他一向的主张,军队的战斗力比不上曹操吕布那些诸侯的军队,就想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

    所以袁术就冷哼了一声,说道:“军队若是不够,又怎么能保护好百姓呢?即便大丰收了,也不过是别人的果实了。”

    只是袁术不知道的是他越是强拉壮丁,就越不得民心,军心自然也不会好,那军队的战斗力是不增反减的。

    袁耀自金龙入体,体质各方面都远超常人,眼神也极为锐利,看到了袁术脸上阴沉的表情。

    袁耀有些迟疑,不知道该不该劝说,毕竟虽然是父子,但是皇家是不讲亲情的,袁术能容忍一次,不代表每次都能容忍,之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劝过他了,虽然效果很好,但是这次是正面的顶撞,毕竟袁术在众人面前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便他被自己说服了,也会在百官面前失去威信,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认为自己是侍宠生骄呢?

    虽然袁耀在迟疑,但是拍马屁的小人永远是反应最快的。

    除了张勋,纪灵和桥蕤以外,其他的将领都是杂号将军,平时并没有兵权,手下只有几百个亲兵而已,只有打战时袁术才会根据需要分兵,这虽然降低了将领谋反的可能,但是也造成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结果,也是袁术的军队战斗力低下的一个原因。

    当然了,这是以前,现在张勋虽然贵为大将军,但是掌管的骑军已经归袁耀了,手下已经没有部队了,这也是袁耀接手骑军时,张勋行为那么失常的原因,要知道这三千骑兵只要有像吕布一样的飞将统领,战力绝不会输于吕布的奔狼铁骑的,所以袁术才会让他只统领这三千铁骑就能压纪灵一头。

    纪灵自然是常年训练着二十万步兵,虽然只是车骑将军,在张勋之下,却是朝野上下最有势力的人了,由此可见袁术对他的信任。

    桥蕤是皇宫卫尉,掌管着皇宫里的三万御林军,也算是个实权人物了。

    还有一个掌兵权的就是袁胤了,作为太尉,三公之一,在理论上是统管所有军队的,一般都是没有实权的,但是袁胤作为袁术的绝对心腹,不仅统管着寿春城的三万城卫军,寿春城外的城南城北两大军营十万步兵也是归他管的,只是他是个文臣,没有丝毫武力,对军事方面也不感兴趣,虽然尽心管理这些军队了,但是他一味地讲究以德服众,缺少杀伐果断,所以在军中并没有什么威信,这才导致了袁耀去蒲元的铁匠铺打诛侯枪时看到的景象,军队将士如土匪流氓一样,将好好的寿春城弄的百姓怨声载道。

    雷薄陈兰作为手无兵权的杂号将军,经常借袁术之名去抄家灭族,之后又把其中一小部分所获的财物献给袁术,所以尽管阎象和杨弘多次向袁术弹劾他们,袁术都不做处理。

    这些日子下来,有油水的大户基本上都被光顾过了,只剩下纪灵阎象杨弘等这些大臣的所在家族了,所以即便雷薄和陈兰上交了一小部分给袁术,剩下的也是富可敌国了,要知道他们可是从洛阳汝南一直抄家到淮南的,这些地方都是大汉有名的富庶之地,地主豪门极多。

    陈兰是很满足这样的日子,虽然是雷薄占了大头,但是剩下的钱财他几辈子也是用不完的,要不是知道这是乱世,没有势力护着的话,是朝不保夕的,他早就想辞官不做,做个安乐富家翁了,再也不想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了。

    雷薄并不满足,他还想获得兵权,毕竟现在是乱世,再高的身份地位,再多的钱财都没有兵权重要,不信的话,看看汉献帝的处境就知道了,虽然是皇帝,还不是人为刀俎他为鱼肉,更何况雷薄只是个杂号将军。

    雷薄听到杨弘的话后,就急了,这拉壮丁,他们各个将军都可以借此名正言顺地扩充一些亲兵,反正只要养的起,袁术并没有规定亲兵的数量上限,他钱财是很多,要不是怕袁术看出来,他早就拉个几千人出来了。

    杨弘建议不要再扩军,岂不是断了他们这些杂号将军的兵源,雷薄急忙上前表态道:“皇上果然英明神武,一语中的,自己拿不到的,做的再好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吗?”

    陈兰作为雷薄的铁杆粉丝,见雷薄发言了,也不管什么内容,立刻出言表态支持。

    其他的杂号将军陈纪,乐就,李丰和梁刚见事关自己的利益,立刻也出言支持。

    袁术见雷薄首先出言附和了自己,很是高兴,笑眯眯地看了他一眼,雷薄是一阵兴奋激动。

    杨弘闻言气的全身发抖,但还不等他出言。

    阎象就神情激动地走出队伍,指着雷薄说道:“一派胡言,没听到刚才太子殿下说的吗?若不做准备,到时淮南十室九空,尸横遍野,又由谁来负责呢?岂能为一己之私就置万民于水火之中?到时没了百姓,要我们这些大臣何用?”

    阎象显然是太过激动了,言辞如此激烈,连袁术都骂进去了。

    杨弘暗叹糟糕之际,雷薄就火上浇油,立刻说道:“在皇上面前,司徒大人居然敢如此诅咒仲家王朝,当真是胆大包天,欺君罔上了。”

    袁术脸色阴沉地看向阎象,冷冰冰地哼了一句,“不知道司徒对此何以解释呢?难道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袁耀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不出言是不行了,阎象是一心为了仲家,袁术若杀了他,那就是自断臂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