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逃之计

目录:回到明朝当太子| 作者:淡墨青衫| 类别:历史军事

    ()    足跑了半个时辰还多点的功夫,朱慈烺身上的衣服是湿透了。大颗大颗的汗珠子顺着头发梢不停的往下掉落,整个人也虚弱无比,大腿不停的抖动着,似乎已经无法负荷他身体的重量。    “拍,对,就这么拍。”    几个小内侍已经迎上来,扶的扶,架的架,朱慈烺半躺在椅子上,由着众人给他做拍打放松的动作。    好歹是个皇太子,跑步减肥练力量这事儿别人帮不上,不过做点辅助动作,打打下手,这还是可以的。    原本这身体,实在是弱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十四岁的人,身形肥胖,不良于行,且有胸闷气短等明显的健康不佳的症状。朱慈烺接受现实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叫人在端本宫中开辟跑道出来。    连跑十天以后,好歹也是大鱼大肉喂出来的身子,底子厚实。以前跑一刻钟就眼前一黑,心跳过速,现在大约是能跑跑停停,锻炼足一小时以上了。    现在只能先跑步,把身体心肺功能调整到一个稍许理想的状态,才能接着把以前的功夫给捡起来。    同时,他对大明的武功套路和器械练习也很感兴趣,宫中有内操,几千人呢。就算多半是蒙事的,好歹也需有几个高手才行。    而且他虽精于射箭,但在后世没骑过几回马,现在成了皇太子,大明不同满清,皇室中人能上马就行了,根本不会把精力用在骑术上。    这骑术,也要好好锻炼才行。    皇太子忙到飞起,不过也好,把心中的那一点点不适应和难受劲儿,渐渐的就忙忘过去了。    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向着掌事太监李继业招一招手,问:“怎么样,刀打得了没有?”    “回小爷的话,”李继业道:“已经打得了,这就叫人去取。”    “叫人在内操请的高手呢,什么时候能来?”    这事是丘执中的首尾,他上前答道:“大约今儿是不得闲了,总得明天或后天。”    “怎么回事?”    “听说皇爷要阅看内操,”丘执中道:“王德化王大伴再三致意,请小爷不要恼,回头他有空过来,给小爷陪罪。”    “哦,这样,我晓得了。”朱慈烺挥一挥手,笑道:“那把刀拿来我看就是了,还有,交待的东西,尽早打造好了,我要用的。”    话虽随意,但透着一股不容质疑的味道,丘执中唯唯应了退下,一边的李继业也不敢怠慢,立刻便下去叫人拿刀。    内操现在就是归王德化负责,数月之后的北京防御就是交给了勋臣朱国桢来负责,到了最后时刻,又归了王承恩总领。    不过朱慈烺知道,都是没用的。    沙河一战,朱国桢带的几千市井之徒组成的京营兵一哄而散,把火器都丢光了,成为闯营攻城的助力。    至于几千内操太监倒是登城了,但根本屁用不顶,北京那么高大厚实的城池,还有那么多大炮,几天功夫就失陷了。    人家李自成有十万人,崇祯这边是三千太监配几千民壮,好几个垛口才轮着一个人守,这样的城能守住才是笑话了。    “好刀,好刀!”    穿越前的朱慈烺也算武学世家出身,打小习武,拳脚是练的八极和通臂加谭腿,都是走刚猛的路子,刀枪上的功夫较为寻常,后世也没有好的练器械的大师了。    这一回重生,他知道这还是冷兵器为主的时代,他将要选择的南逃之路惊险无比,马术射术刀枪之术,缺一不可。    这把刀,便是叫人知会了兵仗局赶制出来的。    毕竟是供奉皇太子的器物,朱慈烺画了样子,下头人便抓紧照样子打出来,比大明的雁翎刀柳叶刀要重一些,但刀身笔直,刃口锋锐无比,整把刀比普通的长刀要短那么三分之一还多些……这自是朱慈烺的故意安排,在不方便的时候,可用把刀藏在宽袖大袖之中,不会暴露。    这会儿他抽出刀身来,但见一弯清泉在手,刀身上流淌着冷艳的光芒……不愧是皇家工匠精心打造,朱慈烺也算是个行家了,知道这是难得的神兵利器了。    不仅如此,刀鞘上也是镶嵌着不少宝石,大约兵仗局的人为了拍太子的马屁,把刀鞘交给银作局去处理了。    “好好,此刀大好。”朱慈烺看的大乐,吩咐道:“丘大伴这件事办的甚好,赏银五两。”    “谢小爷赏!”    这几两银子对丘执中这种层次的太监来说,连个意思也算不上。不过好歹是皇太子的赏,大小是个脸面。    不过谢恩退下之后,丘执中和李继业忍不住窃窃私语:“以前你听说过小爷喜欢宝刀么?”    “没见过,小爷在钟粹宫十来年,甭说宝刀了,连菜刀怕也没见过几回。”    “小爷还吩咐我去找匹好马,还要一柄好弓。”    “嘿,小爷这一病,人整个转性啦。”    “嗯,性子真变了,也急,交待的事情,非立刻去办,还要办好办妥,不然准定挨训。不过有一宗,赏罚很分明,不象以前,好没来由的乱发脾气,叫人摸不着头脑。”    “以前是还,我看小爷这不是转性,应该是定性。”    “也是。”说到最后,李继业还是摇头叹道:“不过咱们大明天子可不能再出一个武宗爷了,小爷这样,叫外头文臣们知道,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哼,腐儒之见罢了!”丘执中一拂袍角,道:“朝中现在哪里有真儒君子,尽是些陷于党争的小人之辈。”    他是宫中的内书房出身,一身学问中进士是很轻松的事。只是宫中教育自成系统,不象外朝文臣们那么酸气逼人,而且说话很有底气。    下头这么一群宦官在议论,拿着宝刀挥舞了几下的朱慈烺也在沉思着: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居然把自己投到这明末时分,来搅动这天下风云。    不过,也真真是太瞧的起自己了?    如果是万历年间,自什么也不必说。便是天启年间,也很容易。    就算是崇祯早年,仍有大把机会。    朱慈烺读书涉猎甚广,明清史又向来是他最喜欢的历史时间节点,所以他深知明末弊病,也是知道,崇祯当年是把大把的好牌给打烂了,如果在十年前,一样还有翻盘的可能。    可现在这会儿,别说他就是一皇太子,就算是崇祯自己立刻下台,由他即位,大权全部移交……对不起,一样没机会。    唯一的机会,就是赶紧的,飞速的,立刻的……逃!    朱慈烺眼神灼灼:是的,到南方,至南京即位!    一定要抢在弘光前头!如果不能以崇祯命令的形式,那么就是要想办法私下逃走。    现在的他,要的便是时间,金钱,还有逃走的路线与计划!    事不预则废,以朱慈烺的认识,事情没有准备到十分,就不敢言称有一分把握。事先的准备太过了,大不了是浪费,但如果有一点不曾准备好,就可能因为一点小疏忽丢了性命。    上天给他一次施展心中抱负的机会,哪怕是崇祯十六年,他也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