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FB859'>红|袖|言|情|小|说</span><span class='FB859FB859'>忠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劳作、繁衍,创造了早期的忠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之一:长江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县是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300多年。周朝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西魏设临州。唐贞观八年为纪念州人巴曼子"刎首留城"和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赐临州为忠州。清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民G二年设忠县至今。
忠县地灵人杰。战国时有"刎首留城"的巴曼子将军,汉末有巴郡太守严颜,三国时的"折冲将军"甘宁、西晋"散骑常侍"文立、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等著名的忠臣良将,使忠县人的"忠"字特征享誉华夏。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四贤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驻足忠州。
忠县西周属巴国地;秦属巴郡;汉置临江县,王莽时改称临江,仍属巴郡。汉献帝时改属永宁郡;梁大同六年(540年)于县设置临江郡,属楚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于县设置临州,辖二郡三县,临江县隶临州临江郡;唐贞观八年(634年)置忠州,以意怀忠信为名。唐天宝初年(742年)改为南宾郡.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山南道,州郡治地临江县;宋初名忠州南宾郡,属夔州路。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升为咸淳府,设府治于皇华州管五县。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名忠州,州治还于临江县城。明洪武初年(1368年)以州治,临江县省入州,属重庆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忠州为直隶州,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1914年归属四川省东川道。
忠县县城九庙十八寺,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较多。从汉阙门前穿过,沿半边街上行。狮子坝所在地便是忠县县政府办公地。县政府门前两个哨兵见是王团长的轿子及随从,敬个军礼后,立即放行。
县长办公室在二楼,在秘书的引导下,王团长带着庆澡进入县长办公室。县长姓周,近四十岁,中等身材,胖瘦适中,着一身深色中山装,蓄平头,戴一幅眼镜,愈显文气,本县土家人,原在万州府做官,G政府移迁重庆后,年前刚到忠县上任。得知王团长亲驾,早就迎到门口。相互问候毕,分宾主坐定,王团长就把庆澡介绍给周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