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大难不死“没”有后福(二)

目录:小姨子是姐夫的……| 作者:兴凯湖的风| 类别:都市言情

    李萍死了,文慧去张太太家上班了,现在这四个孩子只能由徐源一个人照顾了。饥荒年代,照顾孩子非常简单,只要能把他们肚子填饱就行。虽说有文慧拿回来的三十来斤大米垫底,但是徐源也不敢让孩子们敞开肚皮吃,因为不知道长春还能围多长时间。所以徐源白天也不管孩子们在家有没有危险都坚持到城外两军的缓冲地带去扒树皮挖草根,有时候赶上点高兴许还能挖着点野菜,然后拿回家来洗净剁的碎碎的掺在大米里一起熬粥喝。即便如此,白天也不敢公然动火,全家人白昼只能靠饮水度命,好在水还充足。因为喝水太多,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畸形发育,一个个腆着个大肚子,都像怀孕了似的。那时候不要说普通市民,就连城内的国民党士兵也开始断粮,尤其是曾泽生率领的六十军,因为是杂牌军,用六十军官兵的话说:“我们都是后娘养的。”蒋介石空投给城里的粮食大部分都供应给新七军了。六十军官兵吃不饱,就经常派出士兵去老百姓家搜粮。据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探粮器,有点类似于日本鬼子的探雷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总之闹的人心惶惶。

    每天到后半夜一点来钟,徐源就悄悄的爬起来,把文慧用换来的宝贵的大米舀出一点掺一些树皮、草根、野菜熬成粥,全家人勉强吃个半饱。虽然这顿饭里还掺杂了很多的野菜,不能称其为一顿真正的饭,但是在满大街都是“路倒”的日子里不论是徐源还是孩子都感到这已经是世界上最美的晚宴了,每天孩子们都像盼过年似的盼望着这个时刻。时间一长,生物钟形成了,一到半夜,孩子们不用叫就准时醒来。可是,很多事情往往就是如此,你一形成规律,就很容易被人抓住。因为规律是可循的,反倒是人一旦要形成规律了往往又很难改变。因为老百姓都改成晚上起火了,所以六十军也改变了策略,也开始在晚上收粮了。徐源连着一个来月在后半夜一点来钟起火,渐渐的就纳入了六十军收粮队的视野。那天,徐源刚把粥熬好,还没来得及往出盛呢,一个班的就踹开大门,荷枪实弹的冲了进来。他们闻着味儿直接冲进了厨房,掀开锅盖,见是大米蔬菜粥,大喜过望。也不用徐源招呼,也不管徐源同意不同意,人手一碗转眼之时就把锅里的粥抢了个精光。早已经醒来的孩子们见本属于他们的晚饭被这伙不速之客抢了个精光,一个个放声大哭。虽说孩子们在意识上已经是大哭了,但是那哭声听起来却像猫崽子叫似的,瞄喵的。徐源心里虽然已经恨得牙根直痒痒,但是表情上却一点也不敢流露出来。只是陪着笑脸看着大伙吃光了他们的命。真恨不得烧柱香把他们赶快送走,但是俗话说的好“请神容易送神难”,更何况还是一些不速之“神”,要想把他们送走谈何容易。他们坚决不相信徐源家就这么点大米。他们坚定的认为徐源家一定还有很多粮食。他们坚信自己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他们发誓挖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宝藏找出来。但是他们也知道徐源不会轻易的就把粮食交出来。他们在徐源家房前屋后犄角旮旯搜了个遍,也没搜出一粒粮食。他们恐吓说要把徐源枪毙了。但是徐源并不害怕。这时一个大约是排长或者班长的下级军官一眼看见了忠良,他阴险的笑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要想制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拿他的儿女或者父母做要挟,因为那是人们普遍的软肋。果然,当他把忠良用胳肢窝夹着用手枪顶着脑门来到徐源面前的时候,徐源一下子崩溃了。其余的几个小兵见这招好使纷纷效仿,一人胳肢窝夹一个,像大猫叼着猫仔似的。那几个孩子不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什么,但是直觉告诉他们不是好兆头,所以他们本能的挣扎着,仍然发出小猫一样的叫声。国家养兵本是用来保护老百姓的,但是现在他们却开始祸害老百姓,徐源绝望的仰天嚎叫:“老天爷呀,你快睁开眼睛看一看吧。”老天爷看没看到不知道,但是那几个士兵看到了,徐源已经坚持不住了,他们胜利在望了。其实就是徐源誓死不说,他们也不会真的枪毙这几个孩子的,但是徐源他断不敢拿这几个孩子的小命做赌注。于是最后失败的只能是他,他用剩下的二十来斤大米换回了四个孩子的小命,或者说让四个孩子又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徐源就连背带抱领着四个孩子来到了张太太家。张太太和文慧刚吃完早饭,文慧正在洗碗。听到敲门声张太太以为是张团长回来了,她制止了文慧亲自跑出去开门。张太太满心欢喜的打开门,刚想跟张团长耍个娇,一眼看见徐源和四个孩子,以为是要饭的,紧忙就要关大门,一边喊道:“文慧,快来。”张太太心里虽然对这一伙人充满了恐惧,但是女性特有的同情心又让她对那几个孩子充满了好奇和怜悯。她之所以有些惊慌,主要是因为意外。文慧听到张太太的喊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跑了出来一看,原来是徐源领着孩子们来了。文慧不知道家里发生大事了,忙不迭的问道:“你怎么来了?”徐源还未说话,眼泪已经不争气的先流了出来。文慧着急的说:“怎么的了,你都说话呀,你哭什么?”徐源用衣服袖子把眼泪抹了抹说:“粮食,剩下的粮食昨晚全被六十军抢跑了。”文慧一听徐源提到了粮食,紧忙安慰他说:“别上火了,抢就抢了吧,也没便宜了外人。”张太太这才明白过来,问文慧:“敢情这是你先生吧。”文慧点点头,赶快给徐源介绍说:“这是我东家,张太太。”徐源放下小雨,给张太太鞠了个躬,说:“张太太好。”张太太稍稍的欠了下身,算是回礼。想起刚才徐源提到的粮食,饶有兴趣的说:“你们家怎么会有粮食?”徐源刚想说不是太太您赐予的吗?文慧紧忙打断了徐源要说话的意图,给张太太解释说:“是我娘家战前托我买的,没等送出城长春就被共军包围了。”张太太“啊——”了一声,说:“你们够幸运的。”说完弯腰把小雪抱了起来,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说:“这孩子长得真白,像日本人。”徐源一惊,差不点脱口而出——她就是日本人。文慧这次反应又比他快了一步,说:“别人也都这么说。”张太太一听和善的笑了。说:“文慧,招呼你先生和孩子进屋吧。”文慧从张太太手里接过小雪,徐源欠身抱起小雨,一行人迤逦进了屋。张太太先给几个孩子扒了几粒糖果,然后又吩咐文慧给孩子们弄点吃的。文慧于是把早餐剩下的饭拿出来,几个孩子见着食物如狼似虎的大嚼起来。张太太见孩子们可怜,便又从柜里拿出两盒美国罐头让徐源起开。孩子们几个月来头一次见着肉,吃的连祖宗姓什么都忘了。吃饱喝足,徐源领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从那以后,文慧隔三差五的就拎点米回来,这一家人靠着张太太的大恩大德总算没饿死。但是也只能苟延残喘,因为随着围城日紧,张太太家的粮食也开始紧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