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西路军总部致电山丹独立师留守部队,一个国军车队奉命进入张掖为点验小组打前站,检查后放行。
5月30日,西安行营兰州公署的先遣人员一百多人驾驶着10余辆大小汽车经永登、古浪、武威、永昌、山丹到达张掖,西路军政治部人员出面接待。一起视察了机场建设情况,对跑道长度、宽度、硬度进行了严格测试,甚至拔出刺刀在平整的地面上使劲扎,看得马忠义一阵心疼。
检测后,住进机场旁边的帐篷,从汽车上卸下许多大木箱搬进帐篷里,架起无线电台与兰州、西安取得联系。报告说张掖机场已经建造完毕,质量很好,可以起降。
兰州方面立即回电明天起飞一架轻型运输机赶往张掖试航,请予以导航。
5月31日中午,一架笨重的双翼运输机喘着粗气飞临张掖上空,在地面领航员的引导下找到了机场位置,在机场上空盘旋两圈调整了姿态后,自北向南俯身冲下,执勤的西路军士兵、在跑道附近盖房子的马家军工程部队都被它巨大的轰鸣、庞大的身躯,迅捷的速度所震惊。
飞机在跑道的一头稳稳停下,先遣小组的一辆小汽车、一辆大卡车开了过去,三名兰州公署的副官走下飞机,指挥部队卸下物资。一起开回帐篷处,与西路军接待人员见礼后,说国防部点验人员今天结束陕北点验,下午从延安飞往兰州,明天汇总资料,后天飞来张掖,希望贵军做好点验准备。
一辆大卡车开到大飞机旁边给飞机加油。西路军宣传部长刘瑞龙、九军宣传部长方强、保卫局长陈宜贵与国军代表在帐篷里就点验的方式、程序、考察的项目内容进行了详细咨询,就点验小组的安全、食宿、出行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一个大致的行程表。
一名副官带着拟定好的点验方案登上飞机,早已调整好方向的飞机发出轰鸣,喷出青烟,摇晃着笨重的身躯,令人不可思议地越跑越快,最终离开地面,在人们的惊叹声中飞向东南。
6月1日,一个更大的车队经山丹进入张掖,开到机场。又有几架大小飞机在张掖机场降落起飞,卸下人员物资,帐篷附近支起高高低低的五六根金属杆和木杆,用木材搭起高台。国共双方的组织人员忙的不可开交。
而此时陈海松却被一个外国女人纠缠着无法脱身。
此人就是美国记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莱。这个1892年出生在密苏里州贫困家庭的有着印第安人血统的美国女人有着狂热的革命热情,因为革命倾向和言论入狱半年并与男友分手,1919年侨居德国8年,结识了共产国际,同情一切弱小被奴役的民族。1928年底经苏联来到中国,与左翼人士鲁迅、宋庆龄、蔡元培等来往密切,受到斯诺的影响和地下党的邀请来到西安。
等待进入陕北时,发生了西安事变,每天晚上在张学良的司令部进行40分钟的英语广播,向外界传递事态的发展和各方的努力、取得的进展,使她一夜间成了一个国际人物,并永久地被贴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辩护人的标签。
但她极不负责任地把周恩来与蒋介石、宋子文秘密会谈的消息公开,给双方造成很大被动,在上海期间也因草率、自以为是给党的地下工作带来严重损失,引起上海方面极度不满。
1月底,她获准进入陕北根据地,与李德、马海德等国际友人住在一起,频繁地与中央领导接触,历史上她在延安呆了7个月,做了大量采访宣传工作,向世界介绍这只坚强的革命力量,创办图书馆,召唤国际友人、医生来延安、为八路军募捐。
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工作十二年,为红军、八路军的生存发展做过巨大贡献,和许多中共领导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国际友人,陈海松是发自内心表示感激的。但陈海松对她最大的不满意就是她把西方人的豪放、随意带进了延安,让许多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的革命者很反感,交谊舞的传入、吴光伟的出现甚至引发了陕北第一家庭的感情破裂,给了野心家康生以可乘之机。
陈海松真的不希望因为这么一件观念冲突的小事引起患难夫妻的反目,成为伟人身上的瑕疵。所以发挥穿越者的先天优势,在二月中旬建议请史沫特莱和吴光伟来张掖,避免他在延安大搞新生活运动。中央当时也急于推动张掖民主政府工作被国人接受,所以把有能力自由穿越封锁线、充满工作热情的史沫特莱女士等人派来张掖。
张掖迥异于陕北的革命形势,良好的生活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极大地吸引了她,在成功地进行了张掖地区民主参议会成立大会、张掖地区民主政府选举大会,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各个发展委员会的施政报告会的采访报道后,没有跟随中央宣传部的同志回去,而是主动留在张掖进行深入采访。
采访期间她和陈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王树声、曾传六、熊国炳等人深入交谈,终于弄明白西路军的历史,远征的艰难历程和难以理解的逆转,对张掖有序的建设发展、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的推动者那个神秘的陈海松充满好奇。
知道陈海松正在执行一次艰巨任务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后,她突发奇想坚决要求由一名西路军政治部的女干部陪同亲自走一遍西征路。陈昌浩、李卓然指示红九军敌工部女副部长吴仲廉作陪、独立师女兵营长郭春莲带两名女兵沿途保护。
三月下旬一行六人骑马出发,利用她外国记者的身份一起回到靖远渡口,开始了重走西征路的采访壮举。几个女人互相照顾、患难与共,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史沫特莱学会了很多中国话,几个红军战士也学会了许多英语。
因为性格接近都有文化,郭春莲更是和翻译吴光伟成了好朋友,相互欣赏着交叉学习着对方的知识、才艺,吴光伟的革命思想、军事素质、郭春莲的文化学识、英语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路上在吴仲廉、郭春莲这些西征亲历者的指引下,沿着西路军行军战斗的足迹,史沫特莱逢村必进,遇见过去的战场必停,采访战事亲历者和目击者、知情者,记录了大量口述,拍摄了许多照片。
甚至进入武威城直接采访了被红军释放的骑五师的马禄、韩起禄,一百师的马朴、马步瀛、马学良等人,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当时战场的惊心动魄和红军的宽厚仁慈。马步青亲自出面宴请了张掖红军的记者团,很爽快地同意她们可以在武威地区自由采访,还赠送了一千大洋。
离开武威地区后,进入山丹,采访了幸存的苏维埃政府人员,过了黑河,去了甘浚、沙河镇、临泽县城、高台县城,专门去了郭春莲获救的杜家堡,耗时近两个月终于从倪家营返回。
一回到张掖,就埋头整理资料,被红军顽强精神和曲折历程震撼的她发誓要写一部长篇传记记述这场英勇的远征,让全世界都知道这只英雄部队的存在。
5月27日她听说陈海松完成任务回到张掖,立即找到陈昌浩要求采访陈海松。陈昌浩对这个精力充沛、个性张扬、想起一出是一出、作风强悍的外国女人也是毫无办法,几次想打发她回延安就是不肯,非要等英雄的陈,现在又来要人只好通知英雄的陈来见她。
这下可好,原本全力准备文艺演出的陈海松被绑架到总兵府,连续两天陪着三个女人说东说西,苦不堪言。而史沫特莱女士正被崇高的使命感所激励,毫无我很惹人烦的自觉,加上陈海松的叙述有更高深的见解,使得她情绪高涨、乐此不疲。
因为家庭出身比较贫寒,所受教育有限,干过侍女、烟厂工人、打字员的史沫特莱倒也提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主义,只是关注事件、喜欢纪实,就像一台复印机一样要对每一场战斗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要详细询问记录。
整的专职翻译吴光伟、兼职翻译郭春莲不停地核对纠正频繁出现的军事名词、大量的地名人名。陈海松越是表现出绅士般的优雅、宽容,越是被她问的口干舌燥。陈海松甚至恶作剧地想把她介绍给马元海去交流思想算了。
第三天陈海松对史沫特莱真诚地说西路军的辉煌成绩都是英雄的战士们创造的,我可以很荣幸地带你去参观创造了奇迹的独立师。史沫特莱立即表现出极大地热情,打扮了一番跟随脱离苦海的陈海松来到独立师驻地。
当一身红军制服、戴着红军帽、扎着腰带、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史沫特莱女士在陈海松、郭春莲和另一个漂亮女性陪同下出现在独立师驻地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这一定是苏联来的女领导,真有气势。
陈海松告诉正在练歌的战士们这是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来咱们部队是来进行采访的,她会把中国革命介绍给世界人民,大家要拿出高昂的战斗激情,让全世界人民看到独立师的团结、士气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