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关上城头一箭飞书射出,被诸侯大军巡逻的士兵拾得,报入议事大营中。
刘辨在回去之后将李肃赵岑的说法仔细告知蔡文姬,让她帮忙定夺一下自己的去留问题。
在听完刘辨的详细述说之后,蔡文姬却是笑了笑,不答反问道:“依着公子的本意,是愿意入驻袁绍军中被其所控,还是愿意回到洛阳,重新被董卓挟持?”
“这个......”刘辨苦笑着说:“不论加入那方,都不是我的本意,这两人一个多疑一个残暴,我去不亦于受制于人,何来自由?真要依我的意思,直接弃了这关口,他们爱谁争谁争去,我自回弘农。”
“据公子所言,眼下这汜水关的守将赵岑听命于你,换而言之,这汜水关正掌控在公子手中,汜水关中军民商客有十数万人,更有良田沃土,足以自给自足。”蔡文姬靠在刘辨的身边,手指抬起在空中轻画,轻烟凝而不散,转眼就变成了一副汜水关的缩略图:“此关前有雄伟坚韧的城墙,易守难攻;左右为丛山峻岭,高不可攀;后方一望无垠满是平地良田,比那弘农城要强上数倍。眼下诸侯伐董,不论成败,天下必然纷争割据,如此好的一个地方,弃之岂不可惜?”
“是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刘辨猛地一拍额头,恍然大悟,蔡文姬正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弘农城自有于吉相守,如果自己能够占据下这汜水关,无异于得到一座大门,若是自己想要割据争霸,正可以以这里为起点。
“只是眼下这等局势,赵岑虽然有几分忠心,可这三万西凉大军并不完全服从于我,一旦董卓发兵增援,他们必然不再听命于我。还有那关外诸侯,他们眼下已经知道关中的虚实,近一两天就可能前来攻打,如何是好?”
蔡文姬望了刘辨一眼,道:“公子既知那袁绍多疑,可知此人因家门四世三公的出生,更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这令关外诸侯自觉退兵的计策,便出在这袁绍的身上了。公子只需要手书一封,令城上将士射入诸侯营帐之中,道是公子以着弘农王的身份,深为诸侯联军的此番伐董行为所振奋,愿意亲自加入袁绍军中以作支持。同时告知袁绍,董卓将发兵虎牢关,将于汜水关成左右夹击之势围攻诸侯联军。如此一来,那袁绍为了躲避公子,必定撤军前去虎牢关。”
“哦?这是为何?”刘辨听蔡文姬如此一说,只觉得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加入袁绍军营中他应当是求之不得,自己好歹是弘农王、前汉少帝,他真的会如避蛇蝎,躲之唯恐不及?
“眼下袁绍即为诸侯盟主,所有人听从他的命令调度。一旦公子加入诸侯军中,以公子弘农王的身份,那联军之中谁能命令?而公子若是与袁绍有意见相左的地方,诸侯是听谁的?袁绍军中,是他袁绍祁乡侯为大还是弘农王为大?”
蔡文姬这样一说,刘辨便明白过来了,原来这些人是如此想法,怪不得正史中记载汉献帝刘协在逃出李漼郭汜的挟持之后一路跌跌撞撞回到洛阳,却没有一个诸侯愿意站出来收留于他,竟然都是抱着这种思想。连他这样一个弘农王诸侯都不愿收留,更何况一个天子?
“可那诸侯之中未必没有智慧之士,你可知‘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是袁绍真的愿意接纳,那倒是有些难办了。”刘辨沉吟道。
蔡文姬望着刘辨噗嗤一笑:“公子你现在不是汉少帝而是弘农王,亲王只有名衔而并无实权,那袁绍挟你又能令谁?”
刘辨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第二天一早他便写出亲笔书信,令关上军士以强弓射入诸侯大营之中,此时,这封以丝质写成的书信正静静躺在袁绍的面前书桌上,在他身边一位年方四十有余的中年文士白袍长须正俯身观察书信,远远望去,倒是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
“子远,这封书信的来者自称汉弘农王刘辨,言此时正在关上,要入驻我军,依你所见,是真是假?”袁绍以手拂过额下虬髯,面有疑色问道。他面前此人,正是他生平最为信任倚重的四大谋士之一的许攸。此人当初曾与曹操、袁绍同为大将军何进赏识,后何进死而随袁绍离开洛阳,成为袁绍的帐下谋士。
“启禀主公,以攸所见,此信属实,确为弘农王殿下所写。”许攸稍作研究,便给出结论。
“哦?你从何得知?弘农王不是被董贼鸠杀于宫中,如何能在这汜水关上?”
“不知主公是否记得曹操曹孟德所出示的那封讨贼文书?”许攸跺开步子,侃侃而谈:“那封文书是以前少帝——就是现弘农王的名义书写,言及董贼各项罪状,号令天下人皆可以兴兵讨伐,正是这一封文书,汇集了我等十八路诸侯于此。当初各路诸侯查看文书之际一致认为曹孟德以矫诏兴兵,眼下看来,他所持的那封讨贼文书正是弘农王所写,想必弘农王因为某种缘故在鸠杀之时并没有死去。”
听得许攸这么一分析,袁绍不由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那依着子远的意思,我当如何是好?是迎接弘农王呢,还是不迎?”
“主公若只是想召集诸侯讨伐董卓,当迎接弘农王殿下,共同议事;弘农王身为前汉帝,又是被董贼鸠杀,一旦现身我大营,那主公便占了‘理’字;若是主公想要在讨伐董卓之后割据天下,自霸一方,那必然不可相迎,试问到时候军中城中,主公大还是弘农王大?许攸言尽于此,主公当自作定夺。”
袁绍点了点头,挥手令许攸下去,他生性多疑,如何会听从一个谋士的意见?随后却是传来别驾田丰,将这事情重说一次,让田丰出主意。
田丰一听直呼不可,眼下诸侯群心本就不一,如果再加上个弘农王,袁绍这盟主未必能稳坐。而信中既然说董卓将派兵前往虎牢关,不如直接召集各路诸侯攻打虎牢关,放弃这汜水关,省的久攻不下不说,还有个弘农王绊手绊脚的。
袁绍听得田丰一言,心中大喜,连忙即刻召集十八路诸侯,言汜水关坚固难攻,不如取道虎牢。他是盟主,诸侯自然以他为尊,于是二十万大军即刻起拔挥军,转而攻打虎牢关。
就在关下诸侯人马涌动,撤营拔寨的当头,汜水关中两匹快马已经带着刘辨命李肃写下的军情飞奔向洛阳报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