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药味很浓!

目录:官策| 作者:寂寞读南华| 类别:都市言情

    苏北访问团赴岭南访问学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有人关注,就有巨大的新闻价值,这几天岭南苏北访问团驻地外面的记者排成了长龙,只要从流年酒店出来的人,逮着就采访,也甭管采访得对不对,先采访再说,万一错了再换。

    当然,最备受关注的事件还是苏北省委书记沙明德在岭南的行程,以及他和苗书记的会晤。

    两位书记会晤会就哪些方面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重点要探讨哪些问题等等,这些种种都被媒体广为揣测,然后大篇幅分析报道,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到其中来。

    而在这期间,苏北江宁晨报报道了一条新闻。

    新闻标题是《苏北需要多少年赶超岭南?——三年足矣!》。

    江宁晨报的这篇报道不是凭空臆断,无的放矢,而是他们采访了苏北省江宁市市委书记毛家青,然后根据毛家青的言论写的文章。

    当时记者问毛书记,问他苏北还需几年能够赶超岭南,是三年还是五年。

    毛书记回答说应该三年差不多,而且他还补充了一句,说如果从地区对比来说,粤州因为城市太庞大,以后的规划也不可能像粤州这样搞城市建设。

    从这个意义上说,江宁已经成为了全国首屈一指的发达地区,不输于岭南了。

    而江宁晨报的记者也是大肆发挥想象空间。最后写成了此文发表。

    这篇文章出来,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同时给地方电视台纷纷在新闻中介绍,苏北和岭南的第一次碰撞由此开始,火药味非常的足。

    这一次毛家青作为访问团成员参加了对岭南的访问。

    而因为这篇文章,也一下让他成为了记者们争相围堵的对象。

    可能考虑到文章影响太大,他在粤州被问及三年赶超岭南的问题的时候。他笑称说记者断章取义了,他希望是三年甚至更短。

    他作为苏北省的高级干部,当然希望苏北经济越来越好,这无可厚非,如果刻意炒作这件事情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一切都需要用实际成绩说话,在发展的道路上不相信浮夸风,不相信吹牛。他毛家青不是一个吹牛的人。

    他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明显是柔中带刚。表面上说是希望。骨子里面傲气得很,一时岭南的媒体坐不住了,他们开始纷纷物色采访对象,然后也希望能够对苏北的傲慢进行一个有力的回击。

    而就在这个时候,媒体又传出重磅消息。

    据岭南省委某高级官员介绍,苏北省省委书记沙明德已经和苗书记秘密会晤了一次。

    这个消息一出,媒体又是竞相追逐。

    然后很快就传出消息。说沙书记向苗书记提出苏北要加强在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据说沙书记还对苗书记提出要求。希望岭南在人才方面给予苏北支援。

    而苗书记也是十分大方的表示,岭南可以给苏北干部支援。而且双方还可以推进中高级干部的跨区域任职。

    媒体很快从这条消息中嗅到了极大的价值,因为涉及跨区域任职,是否意味着在这一次两省交流过后,岭南会有干部赴苏北任职?

    要知道这些年,大部分情况都是苏北表现出色的干部调到岭南,这样的干部即使是同级调动也意味着提拔。

    岭南毕竟是共和国最发达的省份,中央对岭南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是非常的重视,也是大力的支持。

    甚至有体制内的专家称,岭南的干部队伍素质要远超内地十年以上,这个说法也给岭南的各级干部脸上是大大的贴金。

    现在岭南的干部外调苏北,是平调还是升职调动?

    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并迅速形成了正反双方,双方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互不退让,俨然形成了一场论战。

    陈京这几天参加所谓的交流活动表现得十分的中规中矩,他并没有发表任何惊人之语,也没有任何的出位的举动。

    陈京参加的交流组是厅以下干部交流组,主要交流的是基层组织建设,县域经济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县域经济,这是苏北的法宝。

    这些年苏北各市打造出一种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县内讲究专精广,所谓专就是专门打造一个特色产业,而精就是把特色产业做精,做细,做出大名堂来。

    在这个过程中,苏北诞生了一大批知名的区县,而他们的出名都是以特色出名。

    比如乌蒙县的小商品,华林县的猪肉火腿产业,茂江县的卫生纸产业等等。

    至于广就是特色涵盖的产业链广,一个行业整条产业链完善,从而衍生出很多的企业和创新。

    而在县与县之间,他们的经济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互补,各县域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合作非常的广泛,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在发展中搞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和财产。

    同时,县与县不展开产业的直接竞争,互相之间比的是经济指标,而不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山头主义。

    不得不说,苏北的做法很好,非常的有活力。

    陈京在邻角的改革也参考了所谓的苏北模式,不过岭南不比苏北,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特点。

    所以陈京在邻角的改革定位也是非常高的,他的定位是邻角要成为共和国的家具中心,邻角家具交易市场成为共和国家具第一市场。

    实际上,陈京现在就是手上只有一个区,而他摆出的架势是一个市的架势,各方面工作都是高标准,摊子铺得很开,发展和投资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超前。

    陈京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邻角一个区,完全可以当一个市来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楚江,一个地级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也差不多有些还不到岭南一个区的规模,陈京是从楚江过来的干部,他心中清楚一点,那就是同样是那么多人,同样拥有那么大的经济规模,为什么就不能按照大的思路去规划经济?

    所以陈京在邻角的施政理念是独具特色的,而从苏北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吸取有用的经验,陈京认为很重要。

    所以他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多听少说,虚心学习。

    而实际上,这样的交流和讨论,大部分时候都是火药味很浓的。

    彼此双方交流是一方面,暗中较劲则是重中之重。

    苏北有苏北的骄傲,岭南有岭南的骄傲,好像谁都不服谁,有时候论战很激烈,有时候则尽是机锋,更糟糕的时候,事情失控的时候还会演变成一场口水战。

    几天下来,白天交流、调研,晚上座谈,陈京希望吸取的经验没有掌握多少,人倒是累得不轻,如果不是省委有严令,他甚至都想搬出酒店住了。

    这一天陈京刚刚从外面陪同苏北的同志调研回来,一进酒店大厅迎头就撞上了唐玉。

    陈京想迅速转头往餐厅躲,谁知道唐玉眼睛尖得很,立刻发现了他,跑过来就揪住他,道:“陈书记,你这也太不够意思了吧?见了媒体怎么就躲啊,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哦!”

    陈京摇摇手道:“唐玉,这今天你就饶了我吧!你没看见外面闹成什么样了吗?我现在是不敢乱发言,乱说话,真的……”

    唐玉摆摆手道:“行了,行了!你别给我来那一套。现在上面催稿急,任务压下来了,我总得要有点素材吧。今天这样,你不是去餐厅吗?我请客,咱们聊聊……”

    陈京见识过唐玉缠人的本事,他无奈的摇摇头,两人找了一个卡座。

    从内心深处来说,陈京不想参与到所谓的岭南和苏北之争中。

    他自己是岭南的干部,而苏北又是沙书记领导的,岭南好还是苏北好,对他来说都是十分让人高兴的事情,何必要互相之间较劲置气呢,陈京认为不值得。

    而在这个时候最好是少言,否则绝对会出乱子的。

    所以本着少言的原则,陈京和唐玉吃了一顿饭。

    陈京基本不谈这次交流,只谈文章、只谈与工作无关的事儿。

    唐玉也似乎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聊得还挺高兴。

    她冷不丁的问陈京一句,道:“陈京,你现在工作干得有模有样,成绩很突出。按照这个势头,估计你过不久就要继续进步了!你毕竟是外来干部,将来是不是考虑回楚江?”

    陈京摇了摇头道:“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你老婆在京城,你应该回京城才好!你说是吗?”唐玉道,眯眼瞅着陈京。

    陈京嘿的笑了一声,道:“唐玉,你以为京城那么好回吗?我这个级别会京城干什么?进哪个部门?我估摸着没有合适的地儿去吧?”

    唐玉抿嘴不说话,低头用手调着手上的咖啡。

    陈京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两人就这样陷入了沉默。

    此时外面华灯初上,透过落地的玻璃幕墙,可以清晰的看到粤州人潮车潮,但却听不到这座城市的喧嚣。

    那感觉就像看无声电影一般,没有声音,却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