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脸色铁青,他完全没有想到这支中队在遭受如此沉重打击的情况下还能发起如猛烈的反冲锋,更没有想到对方竟然敢于犯兵家之大忌,故技重施,再次运用“绊马索加狼牙棒战法”对付自己。想到自己竟然两次栽倒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对方只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简直恨得牙痒痒。十万齐装满员的重装骑兵对阵不到三万疲敝已极的革甲轻骑,伤亡居然如此惨重,不仅没法向亚历山大二世和尤里·弗洛斯基枢密使交待,自己的一世英名也将毁于一旦。
就是那么一瞬间的虚荣心作祟,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做出了那个最终令他万劫不复的决定。
……
按照常理,在这支中队使用了“绊马索加狼牙棒战法”这种非对称作战方法的情况下,要想以最小的代价消灭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弓箭。因为这支中队是革甲轻骑,防御能力正是其最大的软肋,倘若使用弓箭对其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必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但是,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没有选择这样做。一方面,从建立之初,重装骑兵就被定位为“尖刀”和“开罐器”,其作用在于将敌方的防线撕开一条口子,为己方后续力量开出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的,是一种类似先导力量的存在。重装骑兵主要依靠扇面阵型所形成的强大冲击力实现对敌方有生力量的大规模杀伤和对敌方防线的突破,这样的任务定位决定了重装骑兵的标准装备是长矛、单手剑这样的近距离攻击武器而非弓箭这样的远距离攻击武器。另一方面,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是,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始终认为自己的十万重装骑兵拥有完全消灭敌军的能力。在这种胜券在握的情况下,极度推崇骑士精神的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更愿意用真正的骑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冲锋、冲锋、再冲锋。
想到这里,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再次举起手中的单手剑,狠狠地斩落下去。
……
此时正是夏末初秋,波罗的海吹来的湿润空气吹拂着马斯顿荒原上的野草和灌木。太阳挂在西边的天上,发出惨白色的光芒,好像一个吝啬的小店主,不情不愿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伊凡台地上,十万重装骑兵严阵以待,阳光照在他们铅灰色的铠甲上,发射出一种异样的光芒,冷冷地让人不想多瞧上一眼,这十万重装骑兵的脸色也如同他们的铠甲一般,冷得让人不敢逼视。这十万重装骑兵都很清楚,他们个人的荣誉、家族的荣光和帝国的荣耀都将取决于这场战役的成败与否,而这场战役的成败与否又取决于这次冲锋的成败。防御能力是革甲轻骑的软肋,如果他们能够在这次冲锋中突破敌军的“绊马索加狼牙棒战法”,就可以长驱直入,一举消灭这三万中队,再去寻找他们的主力决战。但是,如果这次冲锋还不能突破敌军的“绊马索加狼牙棒战法”,自己一方的士气必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到那时候,如果敌军主力趁乱掩杀出来,自己一方的损失绝不会小。因此,每一个重装骑兵都暗暗积蓄着全身的能量,只等待发动那一次惊天动地的冲锋。
……
在距离重装骑兵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三万“卫”同样严阵以待。虽然在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发动的车轮战下,这三万“卫”伤亡极大,但是,“卫”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军容,旗帜鲜明,队列整齐,每一名“卫”官兵都紧紧握着手中的腰刀,眼中喷射出愤怒的火焰。但是,看得出来,他们显然已经疲惫不堪,纯粹是靠着心中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硬撑着。能否在这次反冲锋中坚持下来,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
伴随着弗拉基米尔·巴甫洛夫元帅单手剑的斩落,十万重装骑兵犹如一片乌云,裹挟着黄沙,猛地向“卫”冲锋了过来。
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不禁忧心忡忡,他们倒不是担忧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担心一旦自己这道防线被攻破,张继那里的压力必然会骤然加大,很有可能抵敌不住。那样一来,自己苦苦支撑这么久就变得全无意义了。
想到这里,代善缓缓举起手中的腰刀,紧紧抿着嘴唇,眼睛眨也不眨地望向疾驰而来的十万重装骑兵,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发动反冲锋的机会,他在寻找,寻找重装骑兵阵势上的漏洞。
重装骑兵这次采用的是楔形推进阵型,这个阵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尖刀”,迅速而精准地插入敌军的心脏,突破敌军的防线,其不足则在于过分强调攻击能力,忽视了侧翼的安全保障。如果敌军采取“铁钳合围”,自己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
望着席卷而来的十万重装骑兵,代善几乎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代善、莽古尔泰和阿敏不由得愣住了。这是“卫”下令撤退的哨音,他们不明白张继何以在这等重要关头命令自己撤退。他们确实希望能够暂避敌军的锋芒,以保全手下官兵的性命。但是,他们绝不愿意以战役的失败来换取生存的机会。
正在代善、莽古尔泰和阿敏发愣之际,又一声尖锐的哨声响起,代善知道,这是“卫”下令严格执行命令的哨音。凭借对张继的了解,代善知道,张继一定是成竹在胸了。于是,他不再多想,调转马头,大声喊道,“弟兄们,撤”,然后率先向扬斯卡河河谷疾驰而去。
“卫”的官兵们显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此时此刻接受到这样的命令,一时间慌乱起来,使得整场撤退看上去更像是“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