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怀鬼胎(下)

目录: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作者:| 类别:玄幻魔法

    ('手机用户请登陆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因此,幕府将领每次出兵之时,德川庆喜都会以“到军中效力、历练”的名义派遣自己的子侄随军行动。这些子侄虽然名义上只是这些幕府将领的部下,实际上却与监军无异。他们不仅严密监视着那些幕府将领的一举一动,随时报告给德川庆喜知道,还时常参与作战方案的拟定,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建议。那些幕府将领担心落个“拥兵自重”的罪名,也只得对这些似是而非的建议听之任之。

    这样一来,幕府军每次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反过来又助长了德川庆喜的疑心,他总怀疑这些幕府将领在作战时有所保留甚至是与西南四藩“倒幕派”有什么暗中的勾结,这就促使他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幕府将领的监视与控制。但是,战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兵法计谋也需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才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祖训。德川庆喜这样做,无疑束缚了幕府将领们,使得他们难以进行正常的军事指挥,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军事上的失利。这也是军事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德川幕府迟迟难以战胜西南四藩“倒幕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由于是德川庆喜的族弟,伏波将军德川庆茂和靖逆将军德川庆康的处境相对好一些,因此在之前对西南四藩“倒幕派”的作战中,取得过不俗的战绩。但是,这次大举进攻西南四藩“倒幕派”,德川幕府可谓是倾全国之兵,举全国之力。德川庆喜的疑心病又犯了,连自己的族弟也开始怀疑起来,于是就派遣了德川敬隆到德川庆康军中效力。德川庆康也知道德川庆喜的盘算,但是又不便言明,为了不致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军事指挥,他将德川敬隆派遣到了平野信智麾下。希望这个以“铁面无私”著称的心腹爱将能够镇得住德川敬隆,抵消他的负面影响。

    虽然德川庆康没有明说,但是平野信智多少能猜得出老上司的心思,因此一直对德川敬隆冷言相待,不给他一点儿好脸色看。

    ……

    平野信智就这么边想边走,不知不觉中,天光已经微亮,雨也小了许多。平野信智拿出随身携带的地图看了看,对身后的德川敬隆说道:“传令下去,大家这一夜辛苦了。雨快要停了,我们再过不久也就可以走出黑森林了。出去之后,立即埋锅造饭,让大家先休息几个时辰再上路。”

    德川敬隆大喊一声:“遵命”,快马到后面传令去了。

    不久,身后的大军中传出了一声声的欢呼。

    平野信智摇摇头,微微叹了口气,用鞭子轻轻拍了拍马屁股,加快了行军速度。

    ……

    与此同时,备中藩,但泽城外,猫月川。

    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一轮红日正在从猫越川尽头的山谷缓缓爬起,熹微的晨光为大地蒙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展现出一种不真实的美丽。草丛中的各色灌木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草叶上滚动着的一颗颗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异样的光采。

    好一派仲春景象,猫月川昨夜刚刚下过大雨,湿润的空气在太阳的蒸腾下化作蒙蒙薄雾,宛如仙境一般。

    但是,此时的德川庆康却全然没有心思去欣赏这样的美景,一张黑红色的国字脸上写满了疲惫。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他早已经人困马乏,昏昏欲睡了。

    ……

    德川庆康今年五十二岁,虽然身体仍十分硬朗,但是两鬓日渐增多的白发却也显示出他的日渐衰老。时间的威力是任谁都无法与之抗衡的,对于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

    人一旦上了年纪,想得自然就会多一些。德川庆康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这两年来,他明显感觉自己想的比以前要多了。

    五十岁之前,德川庆康所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打仗。他是德川幕府的头号陆军战将,与德川幕府的头号海军战将、伏波将军德川庆康并称“幕府双雄”。三十多年的从军生涯,他打过的硬仗不下七十余场,几乎未尝败绩。也就是直到近年来率军围剿西南四藩“倒幕派”,他才开始品尝到失败的滋味。当时的德川庆康,正处于军事指挥的巅峰时期,每天醉心于研究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例,平时没有仗可打的时候,就与助手们在沙盘上推演战局。乐此不疲,日不一日。

    但是,这两年来,不知是看惯了宦海迷途、沉浮起落,心思变得更加通透,还是因为战事不顺、忧虑日深,反而能够跳出思维定势来审视自己。总之,德川庆康开始思考起打仗之外的事情来。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思考起身后事来。虽然五十二岁的年纪距离死亡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却也足以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了。

    德川庆康虽然是一员武将,却并非是一介莽夫。事实上,他的心思之细密,完全不亚于德川幕府的头号幕僚井伊直弼,只是平常不甚流露而已。

    德川庆康喜欢读史书,知道对一个人而言,最大的事情其实是在死后,那就是历史对他的“盖棺定论”。这可关系到这个人到底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虽说人已经死了,名利不过是坟头的一缕尘埃而已。但是,又有谁不愿意自己的名声好一些呢?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德川庆康开始变得矛盾起来,甚至还因为纠结于这件事情而搞得夜不能寐。

    德川庆康知道,历史如何评价一个人,关键在于记载这历史的史书由谁来写就。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人所做出的评价自然是不同的。那么,等到自己死后,对自己做出评价的到底是谁呢?

    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无比清晰的,史书当然是由当权执政的德川幕府麾下的御用文人来写就了。但是,近年来,日本各地特别是西南四藩的“倒幕运动”有愈演愈烈之势,十余年的围剿下来,不仅眼看扑灭无望,甚至连德川幕府自身都有可能被这场“倒幕运动”葬送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