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四十六章 粮价危机

目录:天下枭雄| 作者:高月| 类别:其他类型

    家里网络出了一点问题,老高跑到朋友家发送,晚了半小时′歉了!

    当流民被转到了城外,京城洛阳的危机便渐渐开始转移,从流民危机转到粮价危机,由于常平仓被抢,粮价再次被推高到斗米七百钱,也就是七吊钱,这绝对是一个会令京城民众发生大暴乱的价格。

    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最少也需要五斗米,就需要耗费三十五吊钱去买米,而京城大多数底层家庭,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七八吊钱,只能买一斗米吃上几天。

    粮价高企所蕴酿的危机甚至会超过流民危机,对这一点,地方官府都有深刻的认识。

    深夜,京兆少尹和洛阳县令双双来拜访杨元庆,商量解决粮价危机的办法。

    房间里灯火通明,崔伯肃忧心忡忡道“将军,其实我们面临两个很棘手的问题,首先常平仓被抢,我们怎么向圣上禀报?”

    “常平仓之事我已经写奏折向圣上报告了,今天上午才送出去,估计要过几天圣上才能收到,但现在我想知道,常平仓就不能补充吗?”

    县令王顺芝苦笑一声,“常平仓只有卖完存米,才可能申请补充,像这种粮仓被抢的情况,我们都认为圣上不可能那么爽快答应,至少要给圣上一个交代,而且就算圣上同意了,还有各部寺的批准,这几十个章盖下来,最快也要一个月以后,现在我们最紧迫的问题是时间上拖不起,今天京城各处都没有米卖,已是怨声载道,现在县衙那边还围着上千人要我解决买米问题,将军,明天若再没有米卖,恐怕就会民怨沸腾了。”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道:“明天可能来不及,后天,我会向富户们募捐粮食,或许可以周济一点给常平仓。”

    王顺芝摇摇头·“那些富户若肯出粮食,上次就出了,都一个个吝啬如鬼,能募到五万石就已经很不错,而且要供应流民,能用到常平仓,也就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现在的问题是,偌大的京城无米可卖,引起京城百万人很大的恐慌,这比高价卖米还要令人揪心。”

    杨元庆瞥了崔伯肃一眼,见他欲言而止,便道:“崔少尹,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崔伯肃微微叹了口气·“事实上京城并不缺米,我今天下午去拜访了几家米商,他们都是以丰都市被抢为借口·说自己的粮食已被抢光,其实我知道,京城五大米商每户至少都有十几万石的屯米,他们一方面是囤积居奇,等待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他们也有难处。

    “有什么难处?”杨元庆不解地问。

    “将军可知道,大隋最大的两家米商姚记米行和张生记米行,他们的背景是谁吗?”

    杨元庆摇摇头,“我不知,你说就是了。”

    崔伯肃笑道:“这两家米行的背景都是一个家族·独孤氏。”

    “长安独孤家族?”

    崔伯肃点点头,“其实就是独孤家的米行,两大管家,一个姓姚,一个姓张,他们奉命开了这两座米行·规模之大,已经控制了长安和洛阳七成的粮食供应,而且圣上也知道,他默认了。”

    杨元庆当然知道关陇贵族所拥有的财富,关陇贵族中尤其又独孤氏和元氏为最,元氏本身是北魏皇族,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就不用多说,而独孤氏号称大隋财神,早在隋朝建立前,北周八柱国之首的独孤信便为他的家族敛聚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也正是有独孤家族的财力支持,杨坚才能在篡位后迅速集结军队击败反对他的尉迟迥,也正是独孤家族强大的后台支持,独孤皇后才能独霸后宫,并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权势。

    所以崔伯肃说大隋最大的两家米行是独孤家的背景,杨元庆一点都不惊讶,若不是这样,独孤家的外孙李渊怎么可能取得江山?

    杨元庆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恐怕是因为自己受命稳定京城局势,独孤家族才会在后面给自己穿小鞋。

    京城的形势又变得复杂起来,不仅是他和齐王的明争,恐怕还有他和关陇贵族之间的暗斗,早在仁寿四年,独孤整和元胄之死,便已经注定了他和关陇贵族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现在又加上元尚应之死。

    杨元庆这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关陇贵族会不会暗助齐王,如果齐王得到关陇贵族的助力,那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无形中,杨元庆心中又压上了一个秤砣。

    “这样吧!我去几大粮商谈一谈,我来给他们施压,逼他们让步,如果还是无济于是,再过两天,从我庄园运来的粮食就会陆续到达,我来卖米,总归是有办法,活人怎么能被尿憋死?”

    杨元庆笑了笑,站起身道:“我现在就去找姚记米行。”

    崔伯肃也站起身道:“我陪将军一起去吧!”

    王顺芝担心县衙的情况,匆匆走了,杨元庆坐上崔伯肃的马车,在数百士兵的护卫下,向思顺坊而去。

    马车里,崔伯肃微微对杨元庆笑道:“杨将军请放心,关陇贵族绝不会支持齐王。”

    杨元庆有些惊讶,这个崔伯肃看似不显山显水,可心中却更明镜似的,居然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为什么?”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一桩丑闻,在前年去世的齐王妃姓韦,是京兆韦氏之女,她有个亲姊,嫁给了元寿长子元尚武,但这个妃姊却和齐王私通,已经好几年了,还给齐王生下一个女,这桩丑事元家知道,但慑于齐王的身份,没有吭声罢了,元家是关陇贵族中的两大首领,他们怎么可能再助齐王。”

    “如果元家因为齐王的愧疚反而把赌注押在齐王身上呢?”

    崔伯肃笑了起来,“问题是齐王根本不愧疚,元寿过五十寿辰时,他还派人把妃姐接出来,带去邙山玩了几天才回,元氏好歹也是大隋数一数二的豪门,这种耻辱他们能接受吗?实不瞒杨将军,这次齐王处置京城混乱不力,其实也和关陇贵族在背后制肘有关,东宫六率府二万军队,一半以上的鹰扬郎将都是关陇贵族子弟,他们阴奉阳违,不肯为齐王卖力,若不是将军有尚方宝剑,若不是周仲极力帮助将军,其实将军也一样会遇到这种问题。”

    杨元庆暗暗点头,今天才是他第二天掌控军队,若不是崔伯肃告诉他这些,他还会被蒙在鼓中,当然,周仲也迟早会告诉他。

    “崔少尹为何如此助我?”杨元庆不解地问。

    崔伯肃笑了笑,“原因很简单,因为将军是裴家之婿,而清河崔家和闻喜裴家世代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当然要帮将军。”

    杨元庆想起了从前杨昭给他说过,在大隋几大北方士族中,其实也分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弘农杨氏、京兆韦氏和荥阳郑氏,另一个是闻喜裴氏、清河崔氏和太原王氏,比如敏秋母亲就是太原王氏,但北方士族也和关陇贵族联姻,所以门阀势力的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得清。

    思顺坊紧靠丰都市,在思顺坊的东北角,有一座占地约十亩的府邸,这里便是姚记米行东主姚奂的府第,姚奂的父亲姚忠曾是独孤府的大管家,而祖父姚顺则是独孤信的书童,正是这种三代为家奴的关系,独孤家族便在开皇十年出资并授命姚忠建立了姚记米行,并准许姚家独立建府,并给了姚家一成的米行份子。

    仅仅这一成的份子便使姚家成了大隋王朝的巨富,十几年来,姚家忠心耿耿为独孤氏效力,将姚记米行做成大隋王朝第一大米行,占据了两京五成的市场份额,可以这样说,洛阳每家每户的餐桌都和独孤家有关。

    此时,在姚府贵客房内,姚记米行的东主姚奂正在接待一名贵客,客人正是独孤罗的长孙独孤器,独孤家族目前由独孤罗的幼弟独孤震掌管,独孤震官拜金紫光禄大夫,望城侯,官爵虽高,但是一个闲职,正好可以掌管家族事务。

    独孤器的父亲独孤宏现任梁郡太守,也是地方大员,独孤器今年三十岁不到,非常精明能干,协助叔祖父管理家族事务。

    今天他便是受家主独孤震委托,来安排姚记米行以后的步骤。

    “家主说得很清楚,五大米行在圣上回京之前都不准营业,不管杨元庆给你们施压什么样压力,你们都不要理睬,总之就是一句话,不能让杨元庆成功控制住京城局势。”

    姚奂年约四十岁,长得矮矮胖胖,一团和气,表面上老实憨厚,可实际上奸猾似鬼。

    他有些忧心道:“我今天和其他四家米行都谈过来,张生记肯定没有问题,但其他三家都很担心杨元庆使用暴力胁迫,尤其害怕晚上府邸被军队假扮流民冲击,大家的想法是不要一口回绝,稍微卖一点点,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让杨元庆抓到把柄,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这其实是姚奂自己的担忧,他不过是借别人的话来表达。

    独孤器也明白杨元庆手段狠辣,很可能真会这样做,到时独孤家也为难,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敷衍他,但具体卖多少,怎么卖,我去请示了家主后再做决定。”

    他话音刚落,一名家人在门外急声禀报:“老爷,杨元庆来了,就在府门外。”

    .......纟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