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智能汽车(一)

目录:外星代理人| 作者:燕飞| 类别: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12-09-17

    面对蔡思强他们构思的这个收购大动作,对于智能汽车项目好久都没有主动进行过问的杜克,开始关注起这个项目的进展,要知道sal旗下各个公司现在虽然能够赚钱,但是当数十上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投入进去之后,如果因为相关的产品研发无法跟上投资步伐,导致投资不能转化为新的财富,对于杜克这个首席科学家来说当然是一种失败。

    只是原来在启阳汽车的产品规划上,智能汽车虽然提到了研发日程,但却是一个比较远期的计划,毕竟启阳汽车现在在国内以低端产品为主,15万元以上的中端产品销量非常少,基于这种产品价位和成本定位来看,不可能规划出多少智能特性。

    毕竟品牌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急切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智能汽车研究团队的精力集中在一些原本是用在中高端汽车上的智能辅助系统上,比如智能导航,智能感应雨刷,智能恒温空调,智能悬架调整系统等,这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启阳智能汽车研究团队是希望能够在一种更低成本基础上来实现,以低成本同对手竞争。

    而一些更加高端智能特性,比如智能语音控制,智能泊车辅助系统,危险驾驶提示等高端汽车上面的特性,则准备在启阳汽车的中端汽车上实现,这样就能够极大的提升启阳汽车中端汽车的科技含量,进而增强在15-20万元这个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启阳汽车中高端汽车的销售比例。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在没有谈收购欧宝之前,是一种稳扎稳打的战术,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通过这种方式主要将启阳汽车的产品从中低端为主提升到中高短为主,同样的产能条件下,整个销售额和利润都会直线上升。

    以启阳汽车现在近百万辆左右的产能来说,如果销售的大部分是15-20万的中高端汽车,那么销售额就会从原来七八百亿元上升到一千多亿元人民币,利润直接翻番都不止。所以这条路是一条非常稳妥的进取之道。

    但是现在有了欧宝这个著名品牌和相关世界一流的汽车平台技术,等于为新成立的东方启阳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同样技术含量的汽车,通过欧宝这个品牌辐射,就算是多百分之二十的溢价也毫不奇怪。

    如果杜克这边智能汽车电子技术同欧宝现有的制造技术的嫁接得当,完全可以同欧宝这个品牌起到相互促进的倍增效应。

    要知道现在杜克最强的就是电子技术,在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等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这些独特的技术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为驾驶者提供更加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

    利用欧宝的品牌基础,集成了这些高端技术的新欧宝汽车,高端车型甚至可以具备同奔驰宝马这样的豪华车进行正面竞争。

    蔡思强当然是看到了这么一个大好机会,才会大力推动对欧宝的收购。

    现在,是需要杜克在技术方面为这个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了。

    从现在的条件来看,所谓的智能汽车当然不是要制造一个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机器人。从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现在开发全智能汽车性价比相当低,配套环境还很不成熟。

    虽然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要实现一个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机器人也有一定可行性,但是那需要花大价钱,用无数昂贵的传感器才能打造出一个可以在某种道路条件下自行行驶的汽车。

    因为要实现一个会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不仅仅是装上gps系统就能够做到,中间还需要无数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获得当前道路运行信息,智能系统要解决对行车环境如道路、拥挤、方向、行人、障碍等信息综合判断,为汽车的行为自动选择最佳方案,进而指挥汽车是通过、绕道、减速或紧急制动还是停车,这些对于人来说简单的动作对于智能系统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运算过程。

    再比如对于已知路径来说有gps导航基本可以解决大部分导航问题,但是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道路信息gps系统都能够实时更新,你总会走到一些还没有gps路径信息的陌生道路上,在这种时刻gps导航就会失去作用,而必须通过实时影像处理来配合gps系统一起寻找道路,通过特殊的摄像头将汽车周围景物处理成3d影像,然后由光学定向与测距系统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导航决策,分析哪里是是路、哪里是行人以及哪里是树木等障碍物。

    这个人类的肉眼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换成了智能系统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为汽车安装各种激光传感器、雷达测距系统、立体摄像系统和一个极其高效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复杂运算,才能够近似得到用人眼轻易感知的一切信息。

    然后再经过极其复杂的人工智能程序处理,才能够将这些信息处理为当前应该采取的行动动作,通过传感器反馈到当前的汽车操作上,也可以说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智能驾驶汽车,需要集中使用到当今高端的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机械、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综合技术才能够完成。

    按照这种标准打造出来的智能汽车,可以说没有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基本不用想,对于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驾驶员来说,现在谁会花这么高的代价,就为了买一辆将人当成傻瓜、浑身充满各种传感器的怪物?

    这些尖端技术应该出现在无人机这种特殊用途的产品之上,而不是为千百万人所能够接受的大众消费产品,所以像这种科幻式的智能汽车现在还只能够出现在竞赛中,而不是现实世界消费品上。

    (感谢书友“当太阳失去你”再次捧场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