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富带来了米行的接济,李家又熬过了几个月。(赢q币,)到了次年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官府的赈灾粮食终于送到了这个小镇。
李杏儿还记得那几天,全镇子活下来的人们,不管老少,都拿着各式各样的器皿或者袋子,从东街一直排到西街,静悄悄地翘首仰望着发粮的门口。那一双双麻木的眼睛里,终于闪过了属于活人的希望和悲伤。
放粮一共持续了整整三天,领到粮食的默默走开,没有领到的则继续等待。夜里也没有一个人回去,大家三三两两地靠在一起,取暖,依靠。
李杏儿也去了,捧着一个小小的坛子,看着应官府从米行借来帮忙的那个少年将米倒进她的坛子里,一直满到盖不上盖子。低头,跟着父母一同躬身,小声地说了句:“谢谢钱少爷。”
李富,现在改名钱富的那个少年微微一震,缓缓地摸了摸她的头,嘴边泛起一丝苦笑,转而别开头,看着后面的队伍,喊道:“下一个!”
牵着四哥的手,李杏儿小心地捧着坛子,将那个忙碌着的身影深深地刻进脑海里。
抹了一下困在眼角的泪水,李杏儿回握四哥的手,对李德笑了一笑。
后来又知道,因官府发下的粮食是按原来来镇子的人口计算了,但经过几个月的的饥荒,镇子里死了不少人,人均分给的粮食便多了些。于是,虽眼下正赶上春耕时分,但就算留出一部分作种子,剩下的节约着吃,也能将就撑到年末收秋。
也就是说,不管这场饥荒,失去了什么,但是总算,都过去了。(!赢话费)
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男人们下地耕种,女人们在家忙碌。只是还是有什么在悄悄地改变着,那就是李寿手中的地契。
有了粮食,有了种子,那些曾经卖了田地的人纷纷来找李寿,想将地赎回来。
李寿见了那些人,态度温厚,脸上依旧是憨憨的,但却无论那些人如何软硬兼施,就是不答应让他们将地赎回去。
几番争执,李寿在挨了几回打、家里也被闯了几次之后,终于放下狠话,如果他们还是执意要地,那么就去见官。
都是些老实本分的农民,平时打架虽都不惧,但是提到见官,明显就怯了几分。虽然李寿是算是发的“国难财”,但是怎么说也是白纸黑字写的,红手印按的,说到哪里都有理。因而那些人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却真怕李寿将这事闹到官府,事情也就暂时缓和了下来。
然而播种却不能耽搁的时辰,李寿便借机与那些农户签了租地的契约,约定谁的地谁还可以种,不过秋收时要将收成的二成给李寿充作租子。
那些农户因为实在没别的办法,又因李寿的要求也不算苛刻,便勉为其难地签了契,此事也就算过去了。但是李家与众邻里的关系,明显受了影响,渐渐地淡了下来。走在街上,背后常有人指指点点,后来除了几个颇有交情的,与别人就甚少来往了。
然而,在李杏儿看来,这时的李寿虽然多多少少已算个小地主,但是还是朴实厚道的,脑袋里也还没有“剥削”这个意识。虽然抽了两成,但是与其他的地主比起来,实在也不能算多。只不过李寿收地的方式虽然是拼上了自己的命,但到底确实是有些乘人之危,那些农户又气又妒,也算是人之常情,并不奇怪。
真正令李杏儿奇怪的是,李家长辈的态度。自那天在李善墓前,事情说开之后到如今,李家长辈便如没听到这件事一般,只字未提。李寿和农户们几番争执,每每带伤回来,他们也权当看不见。就算是家里进人来翻,周氏也仅仅是带着孩子们躲到一边,并未责备李寿一句。
但是在李寿想将那些地契全数交给长辈时,却遭到了拒绝。李寿当时以为是长辈还在责怪自己,自己悄悄到祖先面前跪了一夜。哪想第二日被发现后,被周氏哭着好一顿数落,又挨了李吉两拐杖,最后李平安才叹气告诉他,他们不过是觉得,那时李寿自个儿拼命弄到的,应该自己留着。又半开玩笑地对李寿道:“只要你以后别把我和你娘赶出去,给我们老两口一口饭,也就是了。”
李寿这才明白长辈的意思,心中的忐忑终于放下,老老实实跟着李平安下田去了。李家的日子到此,方真正地终于恢复了平静。
只是李杏儿心里却不能平静,虽然李家因为李寿的关系,生活条件有了些改善。但是三哥李康已经已经十三,可以跟着下地忙活了,李家也不过只是想让他认几个字而已,因此他早就不念书了,也就不能再教导家里的两个小的习字读书。
而李德出身农户,又年幼,也不懂什么叫理想,只觉得下地还比习字容易些,当然不会吵闹着要上学。李杏儿却不同,想她一个现代社会的女知识分子,穿到古代也就认了,要是连“女子无才便是德”也认了,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过她也知道,她一个女孩,就算父母再疼她,也不可能将她送到私塾去念书。反而,因她也已六岁大,算是有了劳动能力,周氏和香凤便开始教她一些简单的家事和女红了。
对那个时候的女人来说,会不会写字没人挑剔,但是如果不会裁衣做饭,便是大大的不贤惠了。
李杏儿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学习的时候,也分外用心。而且毕竟她骨子里是个大人,思维和逻辑都与成人无疑,领悟得快,学起来便十分容易。
只是,所谓“能者多劳”、“树大招风”,想她李杏儿还小,笨一些没关系,做事慢一些也正常,反倒是显得太过聪明于己不利。于是她悄悄动了个心眼,但凡周氏教给她的事,她能半个时辰做完的,她便拖到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能做完的,定要拖到两个时辰。
再后来,周氏见她乖巧安静,不用人看顾也能老老实实将事情做完,便渐渐放心她一个人做活,不像看调皮的孩子一般看得那样紧。
且因周氏到底心疼她,虽然交给她干活,但也不是多难的事。
这便给李杏儿制造了机会。
所以这天下午,她见周氏带着香凤去河边洗衣服,李吉正在午睡。心下便立时有了主意,先将手中的活飞快地忙完,往自己的被子里一藏,然后悄悄地出了院子,轻手轻脚地关了门,拔腿就往镇南跑去。
她早已听李康说起,镇上唯一的那家私塾,就设在那里!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