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 魏之武卒的试验

目录: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 作者:可安天下| 类别:玄幻魔法

    第二十章魏之武卒的试验

    兵库津

    巨大的海船缓缓驶入港口,长三十六丈,高近十丈,即使以现代的眼光看,也相当可观了,这巨舟是谢家的二万料以上的巨舟。e^看纯文字更新超快小说}在当时可以说是超冠今古的庞然大物。

    无数高丽士卒和日本足轻聚集海岸,观看远航的谢家商船,这艘代表着南宋造船最高工艺水平的商船让三军耸观,惊呼嘉叹。

    兵库津港口军营内,刘淮、王仲、谢国明等人驻足远望,也同样惊叹不已。“真乃巨舟也,巍如山搬,浮动bō上,锦帆鹤首,可屈蛟螭!”王仲赞道。

    谢国明一脸傲然之sè,如此巨舟可载重三万石,巨舟数量在整个南宋一个手掌可以数的过来,然而谢国明却有整整3艘。此时谢国明就要和许达甫一起扬帆启航,打算回到南宋募集海船,再满载粮食、兵甲、刀剑、弓矢等物品返回东瀛资助刘淮的军队,在兵库津港口恰巧遇到了谢家的贸易巨舟来到日本。

    巨舟的结构也相当复杂,皆以全木巨枋搀叠而成,上平如衡,下侧如刃。全船分三舱,中舱又分四室,下层防水隔舱更是分了十三舱。船头用石丁石作锚,上绾藤索,其大如椽,长五百尺。抛锚起锚则使用滑轮。如遇风涛紧急,还须加抛游矴。船尾的正舵有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另加设两个三副舵,船舷两侧用大竹为橐以拒làng。满载人与货,则以竹橐当吃水线,人货满时候,水不得过橐。

    主桅杆高二十余丈,前桅杆高十余丈,共装帆110幅,正风用帆,稍偏则用利篷,装上高效率的航帆,风有八面皆可行,唯当头之风不可行。

    此外,又用船上又用鸟羽测风向,以铅硾测水深,尖底的设计,让航海不畏深,反而更怕的是搁浅倾覆。

    这巨船南宋最先进海船业的杰作,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具有优良水密舱结构的商船,即使从现代船舶的设计理论角度来评价,它的xìng能及工艺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若有此船渡海,可高枕无忧!”刘淮羡慕的说道。

    “统领大人放心,我谢家所有海船,无一不是两浙路和福建路的官家所制,渡海如过江一般容易。”谢国明面有得sè的回答。

    官商合一!自古以来都是王道啊!刘淮心中感慨道。

    郡王府方面,赵若兰鬼使神差的留了下来,反而派遣许达甫回去募集海船。^^<!-br/->诺书网<!-->《免费txt下载》此时赵若兰神sè复杂的看着正在和谢国明侃侃而谈的刘淮,安慰自己道,自己是为了留下监督,亲眼看着出兵才留下来的,免得这个家伙出尔反尔。

    元大都

    依然风雪jiāo加,可怜的忻都长跪于午mén之外一整夜,差点变成一个冰人,幸亏本就是出自苦寒之地,不然早就一命呜呼了。不过在忻都看来只要不去岭北行省别吉大营的极北之地巡视日不落之山,这一切都值。

    “长生天保佑我忻都!宁死也不想去极北之地啊!”忻都心中祈祷道,他已经快支持不住了,意识逐渐开始模糊,眼睛也已经睁不开了。

    不知过了多久,忻都在mímí糊糊中终于等到了结果。“上天眷命,大元皇帝圣旨,谕日不落之山巡检史忻都,平日忠君爱国,此次又进宝有功,朕心甚喜,特迁忻都为镇国上将军,戍守健德mén。钦此!”

    太监尖细的声音在忻都听来丝毫不亚于天籁之音。虽然是个守护城mén的差,但是在忻都看来,能够在大都享乐,即使是去看大mén,都无所谓,jī动之下,体力不支的忻都兴奋的直接昏了过去。

    兵库津军营

    “魏之武卒?”刘淮看着金大通,觉得这个高丽人似乎脑袋发热了。

    金大通一脸严肃的看着刘淮,神sè坚定。

    “好吧!你且去试试。”刘淮不忍打击金大通的自信,就顺势说道。

    金大通熟读兵书,对魏武卒相当欣赏,当初他在高丽时候,没钱,没粮,没人口,无法选拔士卒,建立类似魏武卒的jīng兵。而现在,光光在兵库津就有八万的足轻。

    魏武卒是chūn秋战国时候的魏国的jīng锐,为名将吴起所创,战功赫赫,吴起曾经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步足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击破秦五十万之众,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绩,魏武卒是chūn秋战国时代步战士兵中是最为jīng锐和彪悍的。

    刘淮实在不忍打击金大通,chūn秋战国时代的兵马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千年来的战法的革新,已经让步兵已经沦为配角,成为攻城时候的炮灰。

    听到刘淮答应,金大通满脸兴奋之sè的走了出去。

    “魏武卒?我大宋的jīng兵都能开二十石之弩。”赵若兰不屑的说道。谢国明等人走后,她就跟在刘淮身边,充做幕僚,刘淮也丝毫不以为意,毫不避讳的带其出入军营。

    开弩,是手脚并用,因此可以用上全身的力量。赵若兰显然知道吴起当年选择魏武卒的方法:“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cào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对赵若兰所说的大宋的jīng兵都能开二十石之弩,刘淮极其不以为然,步兵再强也是步兵,就像麾下的武卫军虎贲营,清一sè重步兵,战斗力甚至能干翻武士,但是机动力不足,也没有远程shè击能力。对上méng古骑兵,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移动靶子。

    淮北

    一路上到处都是燃烧的辎重,地上满是元军的运粮队尸体,四处散落的都是粟米颗粒。

    李庭芝强袭元军大营后,烧毁大半粮草后,见元军还不肯撤走,已经深得骑兵作战jīng髓的李庭芝,斥侯四出,又以三千骑兵为一队,十队背嵬轮番频繁出击袭扰元军后方。

    遇弱则攻,遇强则退,甚至在斥侯联络下能够迅速集结合兵一处,而元军的运粮队护卫的军队不过万人,面对背嵬都无法阻挡。而史枢的麾下大都是步兵,有少数的骑兵,如果凑在一起,或能一战,但是汉军各自为战,骑兵又是jīng锐宝贝,平时就不舍得使用,更不可能jiāo出去给史枢统一指挥。

    在史枢为后勤防线焦头烂额的时候,刘复亨带着麾下的三万骑兵来了,李庭芝的背嵬骑兵就要对上来自汉军的jīng锐。

    首先接触的是双方的斥候。

    斥,度也;候,视、望也,斥候善揣敌情,为军队的耳目,非常重要,就如同现代的侦察兵一般,非军中强者不能担任,一般三到五人为一斥候小队。

    斥候选军中骁勇、聪慧之士,无一不是军中的高手,两支军队的斥候老远就发现了对方,刘复亨麾下的斥候黑衣黑甲,而李庭芝的背嵬则是青衣青甲。

    3骑对3骑!

    双方不约而同的驻马而立,几乎同时,居中的斥候轻喝一声,左右二骑分别奔出驰向对方。

    烈烈大风之中,千余步的距离转瞬间即至,在高速的奔袭之中,刘复亨麾下的斥候拉开了强弓,而与此同时背嵬军的斥候则是举起强弩瞄准对方。

    弩发箭shè,在电光火石之间,四名斥候同时落马。

    战马长嘶,纷纷奔回自己主人路地的位置,绕着尸体不肯离去。斥候长期在外,与身下的战马感情异常深厚。

    远处观战的斥候同时一脸凝重的看着对方。

    皆是擅shè者,马战无俦的jīng锐之士!由斥候的能力可以窥视整只军队的实力,双方剩余的斥候同时掉转马头,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袍泽的尸体扬长而去。

    对于斥候来说,马革裹尸是他们大多数人的归宿!而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是把获得的信息成功的带回去!

    此时斥候jiāo锋的战场之上,烈烈大风之中惟有战马的悲鸣之声传来!

    兵库津

    偌大的校场里只有寥寥七十余名足轻,杂luàn无章毫无形象的趴在地上。

    金大通神sè铁青的看着这一切,他麾下整整八万足轻,通过魏武卒标准挑选的只有七十余名,他的魏武卒梦想,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赵若兰也同样目瞪口呆,她也没有想到足轻如此的不堪,只有刘淮一副早就在意料之中的表情。在这个时代,又处于资源贫瘠,极度贫困的日本,这些足轻又是从贫民中强行征招而来的,本来就矮小的身体,本就是长期的营养不良。

    能够披起三重甲,cào作12石之弩的人,就直接去了十之**。再持戈配剑,负上装满弩箭50枝的装备,携带三日口粮,如此重量之下,半天能行军一百里人自然寥寥无几。

    因此八万足轻中只有寥寥七十余名符合标准,可以说是千里挑一。

    不过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足轻战斗力不值得一提,在日本时候还可以当炮灰,如果在中原,恐怕当连炮灰的资格都没有。

    刘淮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看来要给这些炮灰增加点营养了,必须供应一日三餐,不然如此低的战斗力,恐怕再多数量也是徒劳的。

    在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一日三餐的习惯,更多的是一日两餐。普通杂兵们吃的都是些粟、稗、芋等粗粮,武士们的伙食就要好些了,他们可以吃由糙米和蔬菜一起煮出来的菜饭,偶尔还能够吃到白米。

    根据《杂兵物语》记载,一名足轻一天的口粮是:水1升、米6合、盐1勺、味噌2勺。吃的时候,把这些东西放进用清水煮开的味噌里再加盐一搅和就大功告成了。

    又要消耗军粮了,刘淮感叹道。

    PS:你的支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帮忙点击加入书架,求推荐.谢谢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可安天下写的《征服者之占据东瀛当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