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佛学经典以及对佛经的感悟,崔居自认崔向再是聪明,也比不上自小就有出家之心的他。Www.毕竟他从小就存了出家之心,对于佛经的兴趣远远大于四书五经,而崔向只是寻常的学子,吟诗作画是正常学业,闲暇之间就算读过一些佛经,估计也是浅浅看过,并非出于钻研之意,而只是兴致所致。
所以他见崔向主动退到一旁,也是认为崔向是知难而退,特意让他来做辩难之事。
崔居脸上恭谨之色未去,却露出狡黠的一笑,说道:“请问法师,我夜读《金刚经》,总有一句偈语不明,还望法师指点一二。”
《金刚经》可谓佛经之中影响甚广的一部佛经,无数人都曾呕心注解《金刚经》,武则天也对此经爱不释手,还亲自题写了开经偈。
崔居以《金刚经》开题,并没有剑走偏锋,五千余字的《金刚经》乃是僧人必须读诵的课目之一,一字不差背诵下来者,也不在少数。
慧广一听要问《金刚经》偈语,顿时一脸轻松:“但说无妨。”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敢问法师,此句何解?”
“此四句偈乃是金刚经的精髓所在,正是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进一步阐解,点明世间万事万物皆是空幻,生灭无常,就如晨雾和闪电一样,一闪即逝,不可永久留存,世间名利,金银财富,田产房屋,都不是永久不变的,刹那生灭。”慧广侃侃而谈,低眉垂目,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形象。
虽说慧广所说有些浅显,但显然也有自身的体悟在内,看来至少还在佛经上下过一些功夫。
崔居微微惊愕,他原以为慧广刚才那般倨傲,不定是如何混入僧人之中,并非真心实意出家,或是为了求得温饱也未可知,不料他开口道来,也有几分悟性,顿时让崔居收起轻视之心。
“从前惠能大师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油然而生出家之心,请问法师,何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如何才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崔居继续发难。
慧广不由多打量了崔居几眼,心中闪过一丝惊讶,然后微一沉思,答道:“我等凡人,经常心随物转,比如见花落而伤春,见流水而感怀,见高山心生高大之感,见高官权贵而心生畏惧之心,其实自心本来不生不灭,不动如山,就如当年惠能大师见有二人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大师言道,风不动幡亦不动,实为仁者心在动。花开花落终有时,何必感怀伤春,徒增烦恼?若是我心巍然不动,管他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场变幻罢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将心停留在花开花落之心,不停留在高山流水之上,只停留心间,不被外界变化带动,正是此意也。”
崔居眼中闪过一丝叹服,不想一脸傲气的慧广,也有如此见解,大大出乎他的意外。
当然,崔居不可能就此认输,又问:“万法性空——何解?”
“宇宙万法,无一不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体为空,并没有实在的自体。因此,所谓有,必须依空而立。比如大地依空而立,比如日月星辰依空而存,正是因为无处不在的虚空,才有入得世人之眼的实有。”
慧广一口气说完,脸上隐隐有得意之色,再看向崔居之时,不时流露出傲然之态。
崔居见问不住慧广,心中渐有一丝烦躁,想了一想,再问:“何谓佛法无边?”
慧广想也未想:“佛法博大精深,穷极人力无法全部参透,此谓佛法无边之意,就指无边无际。”
“有关佛法无边之意,在下倒有不同的看法……”崔居终于得到机会,听慧广轻率之间便脱口而出不太严谨的答案,当然不会放弃大好良机。
慧广眼睛一瞪:“以你小小年纪,又是在家之人,怎么可能参悟佛法?黄口小儿,莫要信口雌黄!”
崔居坦然一笑:“众生平等否?”
“平等。”
“那法师为何还轻视在家之人?这便是法师参悟的佛法之中的众生平等么?连出家在家都分得分明,是不是有钱人和贫困之人,在法师眼中也有三六九等?”崔居顺势就上。
“你……”慧广一直沾沾自喜,自以为刚才已经将崔居完全折服,不料他得了机会,妙语反击,偏偏又切中要害,让他无话可说。
“那小僧则要听听小施主关于佛法无边的高论。”慧广以退为进,要想指摘崔居言论之中的错误。
“佛法无边在我看来其意有三,方才法师所言,乃是第一意。”
崔居负手而立,脸里哪里还有半点嘻哈放浪的模样?只见他一脸的肃穆庄严,虽然没有剃发不是僧人装扮,不过在崔向看来,他的卖相比起慧广好上不知多少。真要是剃了头发,换了僧袍,当前一站,只凭那一脸的肃然和冲和,绝对是一等一的法相庄严。
别说,崔居还真有高僧风范。
姿势显摆完毕,崔居露出淡淡笑意,一脸的风轻云淡:“佛法无边,其意有三。第一意,是指佛法博大精深,我等凡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全部参悟。第二意,是指智慧无边和福德无边,佛是两足尊,福慧两足,无边无际。第三意,是指佛法非空非有,不落有也不落于空,大道无言,不落两边。”
“哧……”慧广讥笑出声,“似是而非,谬论也!你所说第一意和第二意,还算符合佛法本义,第三意乃是虚妄之言,佛法最精髓的缘起论有言,缘起性空,万物本空,你却说佛法非空非有,此等谤法之话你也敢在佛门圣地说出,真是黄口小儿,狂妄无知!”
“缘起性空,乃是至理。万物存在,又是实相。即便是佛祖也有三十二相,也是法相庄严,怎可说是空无所有?我说佛法非空非有,是说不可执著于空,又不可执著于有,若是依法师所言,非要落在空上,也就是心有所住,住在空上了,又何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转了一圈,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再到缘起性空,又回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又回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正是万物不过于心的精辟的三段论,也是崔居精心设计,以慧广之矛攻击慧广之盾的绝妙的反击之法。
慧广瞠目结舌,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