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早写完早发布然后睡觉)
由陈平幕后投资,乐轻云领衔主演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周末两天票房四十二万,单周票房九十六万。
也许,单看这个数据并不怎么惊人,但是如果加上寥寥二十几家放映影院的话,那就足以让所有电影圈内的人惊掉下巴了。毕竟二十几家影院就创造了九十六万的票房,那么如果像大片那样开上一千家或者两千家影院同时放映呢?当然票房的收入不能这样简单的加减乘除,但这毕竟是一个可供计算的基准点。
好吧,如果对这种票房数据并不怎么敏感的人可以看看另一个东西,那就是电影票房排位,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第一周票房排在内地票房榜单的第二十五位,排第一的毫无疑问是美国大片盗梦空间,而排在前面一位的则是上映了半年多的阿凡达。而单算国产电影的话,这部电影就可以前进十个名次了,国产片排第一的是带有浓重纪念色彩的唐山大地震,而排在前一位的,则是老谋子的山楂树之恋。
电影的票房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电影的受欢迎程度,那么也就是说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这部电影的人气就只在阿凡达和山楂树的后面。
阿凡达和山楂树就不用说了,一部是席卷了全球二十七亿美元票房的超级大片,就算是上映了半年多也仍然具有相当的人气,另一部则是站在中国顶尖的导演老谋子的电影,这样看起来,《那些年》输给这两部电影总得来说绝不丢人。
更别说这两部大片都是具有几百家影城同时上映的,就是在上海也仍然有三十几家影城在同时放映;而《那些年》在全国也就只有二十几家影城在同步上映,上海只有十家影城,这样的数据比,虽然不说高下立判,但至少也能说明这部电影是非常具有潜力的。
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新世纪影城,总经理严金宝看着每天晚上黄金时间段放映厅里满满当当等着看《那些年》的观众们,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在签合同时的担心究竟是什么了,那就是自己亏大发了!
当初严金宝和李居朋商量的放映补贴是六成上座率的补贴,但是这六成的补贴并不可能是全票价的补贴,而是按照通常影院和电影公司的分成结算以后,归影院那部分的补贴。换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李居朋只支付了影院六成的电影票房分成,却拿走了电影百分之百的票房,这笔账,严金宝不管怎么算自己都是亏的。
难道他那个时候就预见了现在票房井喷的情况?否则他为什么那么大胆的就抛出了六成的上座率补贴呢?
严金宝搞不懂这个,他也没心思去想当初李居朋究竟是怎么一个想法,他现在只是后悔吐血,当初怎么就鬼迷心窍的要这六成的上座率补贴呢?要是坚持和对方签百分百的票房分成合同,自己岂不是也能赚个百分百的票房分成呢?而不是只像现在一样拿那个补贴的死钱。
然而这个想法严金宝也只能自己无聊的时候想一想了,商人永远是逐利的,而且严金宝也不是那种有眼光,敢赌博的人,所以就算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仍然会盯着那六成的上座率补贴,而赚不到百分百的票房分成。
其实严金宝还算是好的,毕竟他的影院占据着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繁华地段,所以陈平才让李居朋最高开出了六成的上座率补贴,但是其他的影城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位于上海其他次要地段的影城,都只有三成到四成的票房补贴,这些影城的老板每天在看到放映厅里爆满的观众时,那才真正是心痛得滴血呢!
不过相比这些影城的老板,其他没有得到《那些年》放映权的影城老板才更是心在滴血呢!
原因无他,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些影城都至少还赚了三四成的补贴回去,此外那些追着《那些年》去的影迷,他们在买不到这部影片的票了,有些为了不白跑一趟,还是会将就着看其他的电影,那么这样一来,还不是一样拉动了影城的收入吗?
可其他那些没有得到放映权的影城就没这个待遇了,甚至不仅如此,有些影城还会因为没有放映这部电影,而失去一些80后观众。
于是,当《那些年》的第一周放映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全国的院线就快把李居朋公司的电话给打爆了,而这里面,最尴尬的就要数当初公然拒绝放映《那些年》的上海正大、万达和环球国际三家影城了。
虽说这三家影城占据了上海五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那些年》的上映,他们的市场份额就缩水了一成。别的不说,就是在南京路步行街上,新世纪影城就已经稳稳的压在了他们头上,每天新世纪影城人满为患,而同样在步行街上的这三家影城却相对冷清,不能不加剧他们观众流失的情况,这是他们怎么也不能忍受的。
当然,如果这三家影城就是他们自己的还好,但问题就是这三家影城都是隶属一个大院线集团的,他们不过就是上海地区的负责人罢了。
这样一来,在院线集团高层的怒火下,这三家院线的总经理就只好腆着脸回头去找李居朋,请他吃饭了。
然后,同样是在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包间里,同样还是陈平、李居朋,还有上海正大、万达和环球国际三家影城的总经理范桂生、许亚伟和张志胜,但是这一次却完全的主客易位了。上一次在这里,是陈平和李居朋为电影寻求发行,所以姿态放得很低,而这一次,却是这三家影城希望获得《那些年》的放映权,所以他们的姿态放得很低。
“李经理,听说贵公司的电影在80后的年轻人里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恰好我们的电影院就是以80后的年轻人观众为主,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合作一下?”上海正大影城的总经理范桂生说。
然后是上海万达影城的总经理许亚伟,他说:“李经理也是年轻人,所以应该知道我们万达院线和万达集团的关系,而在万达广场逛街的也通常都是具有很大消费潜力和宣传潜力的80后年轻人,所以李经理您看我们之间合作的机会是不是更大一些?”
最后是上海环球国际影城的总经理张志胜,他说:“李经理,虽然我们影院主要是放映国外的大片,但是我们也和很多公司有业务来往,所以长期有很多公司的80后白领在我们影院固定观众的,所以李经理您看我们影院是不是具备合作的条件呢?”
上一次和这一次,陈平都是坐在同一个位子上,但是却看到了两次截然不同的表演。
上一次虽然有副厅级领导乐峰在,但是这三位院线的巨头却依然牛气冲天,但是这一次,固然只有自己和李居朋两个人,对方却不但不敢拿着什么架子,甚至还得主动放低姿态,像是哀求一般的和李居朋说话。
看来想要让对方低头,手里还是必须掌握着强硬的实力才行啊!试想,如果不是《那些年》创造的上座率奇迹,哪怕只差一点,这三位院线巨头,怎么可能会摆出这种姿态?
陈平如是想着,不过虽然现在三位院线巨头主动出击了,但是陈平仍然没让李居朋答应,而是继续拖着他们。
当然,这绝对不是陈平故意想耍大牌什么的,实在是越拖下去,才能越掌握主动权,要是他们以提出要求自己就答应,那不是就没了提条件的条件了吗?除此之外,陈平这也是故意憋着影迷的热情,因为只有这样,当这股热情爆发出来的时候,才能更另人震惊。
也正因为如此,陈平才让李居朋足足拖了这三位院线巨头将近一个礼拜,到了放映第二周周五的时候,才把放映合同给签了,给了这三家院线集团从双休日开始一直往后为期一个月的放映权,票房分成也几乎是行业的最低标准了。
对此,三个院线巨头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并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让出一部分集团利益,总比自己被总部撤职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