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058章 河东派系(下)

目录:东唐再续| 作者:云无风| 类别:历史军事

    接下来是五兄李存璋,李存璋也是李克用麾下的老人了,李克用在云中任上时,李存璋就是军中小校,但素有强干之名,为李克用夺取云中大权立下殊功。而且此人不仅长于征战,还善于辅政。在原先的历史中,李克用在临死前,托嘱宦官张承业与李存璋辅佐其子李存勖。

    李存璋不负李克用厚望,尽心辅政。他先协助李存勖整饬军纪。因李克用部下多为边地部民,恃功自傲,难以约束,再加之李克用为笼络军心,一贯姑息纵容,以至“蕃邦人多干扰廛市,肆其豪夺,法司不能禁”。李存璋时任河东马步都虞侯兼军城使,抑强扶弱,严明法纪,“执其尤暴横者戮之,旬月间城中肃然。”他“弭群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当时称其才干。”

    同时,他又献计献策,消除内患。李克用之弟李克宁倚重权势,阴谋废李存勖自立,以河东之地降梁。事情泄露后.李存璋与张承业等支持李存勖,捕杀李克宁及其党羽,立下大功。

    八兄李存审,也是一代名将。他本姓符,其父亲符楚是陈州牙将,到他年幼时家世衰微,但李存审先世人才辈出,尤多能征善战之勇将。早有符敦敏为节度使;符令奇封琅岈郡王;卒赠户部尚书,符璘击破寇边西蕃,战功卓著,入朝为辅国大将军,封义阳郡王。这些先人俱以忠义彰显。也许是秉承祖先武将家风,李存审年少任侠,多智算,喜言兵家事,时人俱道非池中之物。

    李存审一生经历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从未有败绩,足堪称之为五代良将,功名与周德威相匹。李存审一生战绩以计退朱温,击退契丹最为精彩。不过很显然,现在还未发生。

    李存审在史书记载中,有一桩很值得一提的优点,就是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对于教育子女很有一套,曾经取下身上历来所受的箭伤,足有一百多颗箭头,拿给子女们看,说:“你们的父亲本来出身寒门,早年提剑勇闯天下,四十年间,位极人臣,临危患难,九死一生,这就是你们如今富贵安乐的根源,但如果你们忘了这些,不知收敛,唯务奢侈,今后便只有再过寒门生活。”子女闻之凛然,个个严于律己,不像其他功勋贵戚子弟一般骄奢淫-逸。

    九兄李嗣昭就不必多说,要用有勇,要谋有谋,为人勤勉谨慎,后来曾任河东军衙内都指挥等重要军职。

    十兄李嗣源,更是很值得一说。他本是沙陀族人,生身父亲是雁门部将,本名邈佶烈。他很年轻时就已经长于骑射,骁勇善战,被李克用收为养子后,赐名李嗣源。

    李嗣源为人厚重寡言,办事谨慎,而且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因此提升很快,后来一直升到蕃汉马步军总管这个河东军的最高军职。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的主要将领,协助李存勖转战十余年,消灭了强敌后梁以及幽州的刘仁恭,建立起后唐王朝。

    李存勖曾说:“天下与尔共之。”但是由于功高震主,李存勖真正做了皇帝时,对他起了疑忌。同光四年,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令李嗣源率兵平叛,不想刚到魏州,部队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合在一起,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不愿背叛,逃了出来,但四处都是叛军,逃无可逃。最后在女婿石敬瑭怂恿下率部反攻庄宗,庄宗为乱兵所杀,李嗣源即皇帝位,庙号明宗,改元天成。

    如果仅仅如此,那也无甚可说。但是李嗣源在五代时期,是个比较开明的皇帝。在位时间较长,政治比较清明,这在乱世纷纷的五代,是非常难得的。他在位期间,值得称道的有这样几件事:

    一是改革唐朝弊政。晚唐时节,从皇帝到高官贵戚大多荒淫无耻,挥霍无度,贪官污吏,到处横行。李嗣源最恨贪官,称之为“民蠹”。当时管理国家财政的是度支使孔谦,他横征暴敛,刻剥百姓,李嗣源把他斩首洛阳,籍没全家。并把孔谦所立苛法一概废除,又下令把当时权势很大的宦官监军一齐杀掉。他奖惩分明,对比较廉洁的官吏经常表扬以风示天下。而且李嗣源不喜声色,即位后,宫内只留老成宫女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宫廷组织如此简单,可以说是任何帝王都不能相比的。

    二是关心人民疾苦。晚唐聂夷中有一首诗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当大学士冯道把这首诗念给他时,他非常感动,叫人写下来,经常诵读。并下令均平民间田税,允许民间自铸农具及铁器。他在位的七年里,战事稀少,屡有丰年,百姓获得了短期而难得的喘息。

    三是爱学习。李嗣源由于出身沙陀,又非贵族,因此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他每天就向安重诲学习。他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由于他勤学、善学,所以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还能把国家治理得比较安定。

    李曜仔细打量李嗣源,此时的李嗣源年仅二十四岁,身材高峻,英武不凡,但他阔面重颐,又添忠厚之状。李曜微微点头,谁说人不可貌相?这李嗣源的长相就跟自己想象中的很相似嘛!

    十六弟李嗣本,比李曜还小一岁,目前看来还是个少年郎,只比李曜略矮,却壮实不少。眼中有着少年人的锐气。

    李曜心中一笑,这就是后来出任振武节度使之后,被北虏惊呼为“威信可汗”的李嗣本?许是年纪太小,倒还看不出什么霸气来。不过,李嗣本历史上以弱兵守孤城,被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机攻陷城池之后,全家被俘至契丹,却节烈万分,誓死不降,终被阿保机处死。这般节烈之气,如今却也看不甚出来。

    十七弟李嗣恩比李嗣本还小半岁,看起来更觉还有虎头虎脑的童稚之气,不过却也有近六尺身高,约莫后世一米七五上下,在这时代已然算身形高大了。别看他年纪小,打仗却是冲锋陷阵,悍不畏死,已然累功至黑鸦军小校了。

    李曜想到这里,不禁略微有些疑惑,似乎李克用的这些个义子,如今也包括自己在内,身材都是比较高大的,莫非李克用看人就是看身高?应该不至于这么浅显吧?

    李曜与这诸位兄弟一一见礼,心中暗道:“李存孝这批人过来跟我见面,李存信那边却毫无所动,不嫌冷漠么?还是说,李克用的这批义儿,已然分了两帮人马,这两帮人各不服气,已经成了竞争甚至对立之势?要是这么说的话,从人员上来看,倒是咱们这伙人比较厉害一点,虽然现在还大多没有成名,可后续之力却强了许多,李存信那边的人,除了李存信自己身居一线高位,其他人里头也只有李存贤算个人物,但再过六七年,李存信连遭败绩,彻底失宠,蕃汉马步总管之职被李嗣昭取代,那边可就没有什么拿得出,常常自傅粉墨,与伶人同台演出。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李天下”。他因自己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有个叫景进的伶人,专门搜集民间的鄙俗事情向他汇报,他也想知道外边的事情,遂视景进为耳目。于是景进乘机大进谗言,连将相大臣都畏惧他几分。

    其实李存勖作为五代时的一位帝王,应当知道唐朝宦官祸害之烈。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李存勖登基后,失魂落魄的宦官又神气起来。李存勖宠信宦官,一如唐朝中后期一些昏愦的帝王。他身边的宦官多至近千人。他沿袭唐朝中后期的做法,用宦官监军,牵制军队将帅。宦官们依仗皇帝撑腰,不把将帅们放在眼里,“陵忽主帅,怙势争权,由是藩镇皆愤怒”。

    李存勖靠军队打天下,登基后,却没有处理好跟宿将及军队的关系。他“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常常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宿将们人人自危。

    譬如李嗣源,对他的父亲和他两代主上可谓忠心耿耿,但也遭到猜忌,最后被逼上梁山,被乱军拥立为帝。正是李嗣源,后来取李存勖而代之,成为后唐的第二代皇帝。

    对待士兵,李存勖也很刻薄,士兵们为他东征西讨,把他扶上皇位。谁知他当了皇帝,便忘了劳苦功高的士兵们。士兵们连老婆孩子也养不活,怎能不怨恨他?

    老百姓也恨透了李存勖,因为他重用专门刻剥百姓的孔谦,让其负责赋税征收。此人用重敛急征来满足李存勖的贪欲,搞得民不聊生。朝廷遇有重大祭祀,往往宣布大赦,免除百姓赋税。凡大赦令所豁免的赋税,孔谦重又征收,于是大赦令成了一纸空文。“自是每有诏令,人皆不信,百姓悉怨。”这个朝廷已失信于民,百姓诅咒它,希望它早早灭亡。哪知道李存勖还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赏给他“丰财赡国功臣”的称号。

    有的宦官给李存勖出主意:设立内府和外府,天下财赋收入分别入内府和外府;州县上供的钱财入外府,充作朝廷经费,方镇——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贡献的钱财入内府,充作皇帝巡游及赏赐左右亲信的费用。从此,“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积”。但李存勖舍不得花钱犒赏军队,以致军士穷困,怨声载道。后来军士离叛,便是事出此因。

    当时政制混乱,一国三主,政出多门。皇太后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奉之如一”,都照办不误。然而皇后刘氏性妒悍,曾当着李存勖的面,将其一名宠姬赏赐给刚刚丧妻的归德节度使李绍荣,李存勖虽然心中不乐意,但居然不敢不允。这样的女人居然跟皇帝平起平坐,发号施令。以至于史书说,“自古乱政未有如同光之甚者也”。同光,就是后唐庄宗的年号。

    后唐周边地区的统治者对李存勖胡作非为必将自取灭亡也看得很清楚。公元925年,南汉国主刘龑听说李存勖灭了后梁,心生恐惧,派使者向后唐进贡,并窥探虚实。结果使者回去向刘龑汇报说: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

    公元926年,李存勖已陷于四面楚歌的危殆境地。雄风不再的他亲自带兵征讨叛将李嗣源,至大梁附近,得知大梁已为昔日亲信大将李嗣源据有。见诸军叛离,军队已不再为自己卖命,李存勖自知大势去矣,于是神色沮丧,登高叹曰:“吾不济矣!”立即下令撤回洛阳。出关时,他带领的军队有2.5万人;未经激烈战斗,回到洛阳,居然就损失了万余人。

    不久,洛阳城内发生兵变。皇宫的宫卫军也不再忠于李存勖。加入叛乱队伍、反戈一击的有之;袖手旁观、幸灾乐祸的有之。只有十几个人肯为他死战,李存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为流矢所中,箭拔出后,口渴难忍,向人要水喝。那刘皇后明知他中箭,不来看望,只是派宦官送来奶酪,而据说中箭的人是不能吃奶酪的。李存勖吃下以后,旋即死去,年仅42岁,有人从廊下拣来一些乐器,覆盖在尸体上,点火将尸体焚烧。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凄凄惨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存勖即帝位仅三年便归于败亡,成了一个“能取天下而不能守天下”的开国皇帝。

    后世史家们就他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李存勖的错误有:骤胜之后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忘记昔日南征北战之艰辛,沉溺于女色和打猎;宠信伶人,导致伶人干政;没有管好自己的妻子,导致皇后专权;军队待遇过差,导致三军愤怒;大肆搜括,导致百姓穷困;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万马齐喑……

    可以说,李存勖所犯的这些错误都是致命的,只要犯下其中的一条,便有灭亡之虞;而他条条都犯了,怎么可能不败亡!

    只是,当年他英姿飒爽地领军进入洛阳时,谁又能料到竟然会有这么一天!

    李曜记得把即位之前的李存勖比作中兴夏朝的少康,中兴汉朝的刘秀。可惜李存勖却应了上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居然重蹈了被他灭亡的后梁和前蜀的覆辙。

    李曜一时感慨万千,鬼使神差地冒出一句:“存勖可多读史书,牢记‘成由勤俭败由奢’此言,知道理,明兴替。”

    周围人都是一论,李曜先前跟其他兄弟打招呼,都只是说些寻常客套话,哪怕是对李落落、李廷鸾,他也只是如此。为何对李存勖,却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克用也微微一怔,看了看李存勖,李存勖却道:“多谢兄长指点,小弟已然识字了,正在读。”

    --------------------

    PS:李克用义子的年纪,有些记载不详,本书中又因剧情安排,将李存璋等几人年龄说小了一些,以至于不尽同与史书,特此说明。对于年龄问题,读者诸君大可不必过于执念。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