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兴复汉家业 第二百零六章 觉悟(下)

目录:惊雷入汉| 作者:乾坤不动| 类别:历史军事

    魏国淮阴太守施浪再次战败,手下兵力仅存三千余人,已经是不敢前往海西救援。偏偏这徐州兵力都跟随杨骏南下,只能坐等海西沦陷了。魏国各地将领都认为海西必定苦战连连,不想海西被围困了七八天,竟是没有发生任何战事……

    不攻城,可蜀军很是忙碌。

    由于对海西各村镇的百姓富豪毫无侵犯,这些百姓和富豪也是感恩的。海西城进不去,自然躲不过这兵锋了。能活命都是阿弥陀佛,没想到蜀军竟然比魏军的军纪还要严格,作风更加的正派,这还不是奇迹?

    甭管你是富豪还是盗匪,以前你怎么活动,现在还是怎么活动。蜀军对于百姓的生活,蜀军才懒得管你。

    捡了条命,而且生活的更加稳定,虽然只有七八天,可百姓与土豪们也不是蠢人。自然有村中的耆老和土豪组织钱粮牛羊犒劳蜀军。这是感恩也是施惠,只要一个念头,这近两万蜀军随时可以让海西城外的百姓土豪成为死人,更别说那各家各户的财产了。

    这个时候用犒劳蜀军的名义,送上钱财,乃是破财消灾之意,更是懂得做人。蜀军要的便是这个效果,抢掠烧杀那太简单不过了,可比起这些,收服人心更是难得。

    陆机很清楚,想在魏国境内立足,依靠的不是武力,而是仁德。

    魏国境内战火不断,就算是和平时期也是压迫和剥削不断,蜀军初来乍到,再凶狠难道这些百姓就会害怕么?

    施以柔术,使百姓感恩戴德,才是统一天下的最佳手段——因为这正是魏国所缺少的。

    主动向蜀军示好,倒不是代表这些人倾向于蜀汉。只是为了活命,没有办法的办法,同时也是报复。当听说蜀军到来之时,海西城明明还可以容纳百姓,偏偏是四门紧闭,任大家自生自灭,这等行为与杀人何异?

    城中曹亘的想法很是简单,海城县中各方势力鱼龙混扎,蜀军在城外一阵劫掠之后,城中各方大族必然会因此同仇敌忾,而非是心怀鬼胎。因此牺牲城外的百姓,促成海城县之内的团结,乃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两国对立,蜀军又是深入魏国境内作战,虽然从泗口到淮阴这一线魏国的水军已经瘫痪,陆军也没有阻击蜀军后勤的力量,但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蜀军要持续作战,必然要囤积粮饷,否则如何敢放手一战?

    而囤积粮饷,这海城县外无数的百姓便是最好的粮食了。家家户户都是丰足,加上无数豪族更是富得流油,蜀军有什么理由不下手呢?

    此举很是阴险,同样毒辣,然自古便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牺牲不过平常事儿。

    陆机看出了对方的心思,因此选择了以德服人。

    短短的时间内,凭借仁德想征服于人是非常困难的。德行教化与暴力威胁做比较,无非是见效时间长短的关系。蜀军的情况选择后者自然适用,选择前者便是坎坷了。

    德行无法短时间见效,但辅之以利害关系,效果便立即显现了,同时威力也是更加的强大。

    有些人吃软不吃硬,有些人敬酒不吃吃罚酒,可若是双管齐下,软硬兼施,相信可以征服绝大多数的人。

    城外的百姓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时不时的还在蜀军的邀请下向城中写信。信的内容无非是叙述蜀军到来之后的生活,待信件写得多了,更是由军中的文吏抄写无数,然后统一射入城内!

    城内的人看得到,也听得到,城外那百姓的喊话可是不含糊的。

    这样一来曹亘原本的设想便立即灰飞烟灭,城中的豪族见守军不放城外百姓入城,早就是心有定见。如今见到了城外的百姓过的很是逍遥,而城外的富户也是毫发无损,谁还会拼着身家和魏军一起守城?

    城内的大户绝了守城的念想,原本可以依仗各家各户的壮丁这路人马便彻底的断了。

    对于城中的状况,陆机等人摸的很清楚了。针对县兵,屯兵,屯民各有不同的政策待遇,每天数次的射入城内,号召众人献城投降。如此大张旗鼓的鼓动城中军民,可谓是欺人太甚。

    然蜀军兵力两万,城中精兵只有七千,曹亘要守城,又想给蜀军些颜色,这点兵力如何顾得过来?那城中的大户已经闭门不理自己,而县兵屯兵也是人心惶惶,谁知道一旦自己出战,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又是数日过去了,一直张罗着请战的潘胜没了动静。曹亘正在奇怪,答案便很快找到了。蜀军射入城中的信件纸张又是有了新花样儿。这陆机不知从谁口中得知了曹亘等四人的详细情况,于是针对每一个人都设计了一套方案。

    给潘胜的条件最是简单,若是肯出城投降,潘胜将会得到隶属于自己的精锐兵卒!

    带兵打仗一直是潘胜潘上将的梦想,自己是上将,更是勇将,带的决不能是弱兵。县兵羸弱,壮丁又非训练有素,潘胜想要什么,陆机就给他什么。

    仔细看下去,不只是潘胜,还有对鲍兹和仓寿的劝诱,最后乃是对曹亘的劝降书。字数寥寥无几,条理很是清晰。

    “司马炎之心路人皆知,装聋作哑,忍辱乞怜,非丈夫也!何不一血积年之辱!?”

    曹亘默然,自己看到这些劝降的文书时,想必其他人也是看得到你的。蜀军那箭矢射入的文书实在是太多,无法阻止其传播。

    将心比心,就算我曹亘矢志无二,难道别人不会对我有所猜忌?

    此时此刻的曹亘,对于仓寿,鲍兹,潘胜等人真的没有一丝怀疑和防范么?

    上位者已然如此,那些兵将们,百姓们,又是怎样的心里?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曹亘信心十足的要和蜀军来一场角逐,并且看破了蜀军图谋海西的战略,可实际上交起手来,还没有对峙一兵一卒,却已经是输得彻底。人心猜忌,受到利诱,加上城中诸多的不稳定因素,让曹亘觉得这城池坚守起来是无比的困难。

    原因无他,自己的内心已经动摇,纵然自己忠心耿耿,可眼中的他人已经不足以信任,这样的统帅,如何能指挥作战?

    待召集仓寿,鲍兹,潘胜三人前来商议时,三人依然是准时到来。说起城中的情况皆是愁眉不展。豪族大户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城中的力量,更代表那些背后的世家,他们若是意志不坚定,说明了这魏国的中坚力量,实际上对于魏国是没有信心的。

    县兵都是本地之人,看到城外的百姓乡亲都是安全,心中早就是没了抵挡的心思。而屯兵和屯民们更是人心思蜀。所谓屯兵,便是闲暇时种地劳作,农闲时操练军事,其辛苦远在专业的军卒和农民之上,可谓四季无休。

    而屯民更惨,寻常的百姓还能举家团聚,换换行当。可是屯民不行,他们要种地,种地用的牛是官家的,地也是官家的,缴纳的赋税不比普通农民少,却是没有闲暇,没有自己的土地,更难以有一个家。

    这样的生活谁不厌倦?谁不渴望过上好日子?

    渺小的愿望,当政者从来没有考虑过,可蜀军考虑了,陆机考虑了,于是这部分的军民心思开始活动了,有了向往,谁还愿意作战?

    各部分系统都是无心抵抗,剩下的便是曹亘的精锐魏兵。俗话说独木难支,曹亘是独木不假,可是否选择支撑眼下的局势,还是未知啊……

    陛下已经多年不理政事,司马氏之图谋,只在蜀军退兵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