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纠结
六楼的会客室只有三四十平米,宽大的黑色沙发,深红檀木的茶几,处处彰显着气派和威严。
林辰暮端起茶默默品味,顺着喉头滑下的苦涩一直浸润到内心深处。
杨卫国要离开的消息来得很是突然,甚至让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林辰暮根本就想不到,刚刚才在这场斗争中完胜,将郭旭峰驱逐出东屏的杨卫国,也即将面临着离开的境地。可当他仔细品味,耐心琢磨后,却又觉得这似乎也并不突兀。
郭旭峰调任峨山市市委书记,已经很难说得清楚是升是降了。毕竟峨山市的地位和发展,在全华川都是垫后的,含金量和东屏相比略显不足。不过他去了峨山,却是担任一把手,远比在东屏受杨卫国的牵制好得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运作成为其他城市的一把手,甚至进省委,由此可见,这十足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妙招。而据说,为了换取峨山市市委书记周博海的提前退休,上头可是花费了不少的代价,也是煞费苦心了。
这次风波,表面上看起来,是以郭旭峰的败走告终,杨卫国在东屏的权威更甚,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引得了省里不少领导的不满和忌惮。这其中上头经过了如何的博弈和平衡,林辰暮不得而知,不过却也知道,杨卫国的离开,似乎早在孙琳惠和潘江祥被抓时,就已经注定了。难怪当时林辰暮兴奋不已地将消息告知杨卫国的时候,杨卫国的表情,却不见得有多么轻松高兴,或许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想到了会有这么一个结局。
眼看就要离开扎根三年的东屏,要说不伤感,那是不可能的。杨卫国现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在离开之前,尽量替林辰暮打造一些班底。不过,正如杨卫国所说的那样,提拔重用几个人,对他来说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些人身上一旦打上他杨卫国的标签,以后新的领导来了,会如何对待,那就真不好说了,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当然,既然是胜利者,杨卫国的下一步的安排也不错,临近的西陉省省会城市武溪市市委书记,提为副省级也只是咫尺之间。
令林辰暮有些纠结的是,杨卫国说完自己要离开的消息后,沉默了半晌,好久又吐出几个字来:“愿不愿意跟我去武溪?”
林辰暮愣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去不去武溪,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平心而论,林辰暮从小跟着母亲颠簸流离,就华川待的时间长,下意识的,也就将这里视作了自己的故乡。但事实上,他也知道,为官者,向来就是居无定所的,服从上级的安排和工作需要,可能这些年你在这里扎根,过些年又去了相隔千里的地方。不论在哪里,只要尽心尽力,无愧于心,就行了。
而杨卫国这次去武溪,却并不只是升迁那么简单。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武溪的状况,比之东屏来说,更是有之过而无不及。杨卫国只身前往,势必和当地的大小势力发生激烈的碰撞。或许杨卫国身后的势力,也希望他如同在东屏一般,很快能够在武溪打开局面,使得他们在西陉的话语权得到增强,以便他们将触角,也深入到西陉的势力范围内,增强话语权。
可这青基会的工作才刚刚展开,前两天孙庆海还和自己谈过,似乎农村小额信贷的事情,在国家发改委和各部委的关注和努力下,已经开始进行了调整,并预计在国内几个省市先行试点,华川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关键时候,自己一走了之,这些工作又该怎么办?而自己好不容易引进和提拔的人员,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林辰暮就有些犹豫了。这似乎让杨卫国微微有些失望,意兴索然了不少,一顿饭吃到最后,甚至渐渐有些冷场了,就连叽叽喳喳的杨可欣,似乎也感到了那压抑的感觉,两只大眼睛眨巴眨巴的,不时看看杨卫国,又看看林辰暮,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会客室的门“咔哒”一响,林辰暮条件反射似的马上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站得笔直,脸上看不出什么异样,不过两只手却不由得攥地紧紧的,心里也是直打鼓。倘若不是身处在省委大楼里,他还真不敢相信,省委陈书记,居然会要见自己这么一个小小的正科(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干部。
门被推开,紧接着,一个梳着大背头,戴着眼镜,儒雅大气的男子就从门外走了进来,年岁看起来约莫也在花甲之年,不过满头的黑发,看起来精神抖擞,魅力十足,似乎比电视里看到的,还要更有几分气势。
一看到执华川牛耳的人物,林辰暮原本逐渐平复的心却又激烈地跳动起来,脸上的表情他自己看不到,不过想也能想出,一定有几分怪异。
“坐。”陈耀文坐在沙发上,就笑着摆摆手,示意林辰暮坐,那淡定的风度和隐隐的威严,却让林辰暮陡然间,生出一种仰视的感觉来。就宛若那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大山,大气都不敢出。
“你就是林辰暮?”陈耀文眼里闪过一道异彩,又笑眯眯地看着林辰暮说道:“以前就听说你很年青,却想不到,比我预想的还要更年青,呵呵,真是后生可畏啊。”
“陈书记过奖了。”林辰暮就有些诚惶诚恐地说道。既不敢表现地太过于坦然,更不敢说些什么谦虚的话。如果你自己都说自己不行的话,那又会如何让领导相信自己的能力?虽然到了现在,林辰暮都还不清楚,眼前这个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怎么会要召见自己?是一时兴起,还是别有深意?
陈耀文就笑了笑,就扬了扬手里的一份资料,说道:“如果不是这份资料,我还不知道,咱们华川也有你这样的人才。都说团省委藏龙卧虎,是年轻干部的摇篮,我看就不错嘛,世界总归是属于你们的。看来小孙在人事安排上,还是很有想法的嘛。”
林辰暮这才注意到,陈耀文手里拿着的是一份内参,不过他有些惊疑,貌似自己并没有写过什么能上内参的东西啊?就不知道陈书记所说的,究竟是什么,就只能微微点了点头。
“别的地方也成立了不少的青基会,不过除了例行的那些事情之外,我看也没有什么出彩的。”陈耀文就接着说道:“我看你,就对青基会的运作,提出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说说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林辰暮这才明白,原来陈书记问的是这件事情,就笑着说道:“陈书记,这些都只是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纸上谈兵,都还没有经过实践论证。不过我是这样想的……”
林辰暮向陈耀文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心里却是不由有些纳闷。他确实是把有关青基会的一些工作思路,作了个系统的阐述和调整,主要就是想要一方面树立青基会的良好形象,一改以前闭门造车的工作内容,主动走出去,结合网络、报刊等媒体,深入到校园、社会上,通过各种公益广告,大力宣扬青基会,公示账目开支,让青基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就是开拓和寻找好的基金投放渠道,确保自己运作安全。再有就是拓宽以前单一的帮扶模式,从希望小学延伸到图书馆、电影院、体育健身等各方面。不过,这些也只在青基会内部,什么时候跑到内参上了?
听林辰暮一一道来,陈耀文表现地很有兴致,尤其当听林辰暮提及,帮扶青少年,可以结合国内外企业的时候,更是就如何把控其中的度,不让公益活动变味,成为商业活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临近中午时,还邀约林辰暮共进午餐。
饭是在省委食堂吃的,吃的也很简单,四菜一汤,听陈耀文的秘书说,这还是陈书记自掏腰包。
浑身不自在地吃完这顿饭后,林辰暮就匆忙告辞了,陈耀文日理万机,每天排着队等着向他汇报工作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他能和陈耀文交流上一个小时,传出去,就足以令别人惊骇了。
回到办公室,陈耀文就抓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一个号码后,就笑呵呵地说道:“你这死丫头,你要老爸做的,老爸可都做了啊,你这下不会再怨我不重视和关心你们青基会那么有意义的工作了吧?什么?还不够?还要出席下周你们青基会与新加坡耀阳集团的签约仪式?你们什么时候又和这个什么耀阳集团有合作了?行,行,我去还不行吗?”
“这死丫头。”放下电话后,陈耀文就不由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显得很有几分无奈,可无奈中却又包含着溺爱。随即,嘴里却又不由念叨着:“耀阳集团?这个名字怎么那么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