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1 新鲜出炉新教义

目录:大唐神道| 作者:自挂西南枝| 类别:历史军事

    no、91新鲜出炉新教义

    这一句“谨遵仙师法令!”可让黄俊明受宠若惊,不过看这个样子已然是四人齐心,对于之后的思想灌输自然要方便的多。黄俊明刚刚压下的热血又沸腾起来。

    也从座位上站起,拱手一礼:“多谢诸位道友抬爱!”

    说着黄俊明在三人的不解中拽起三人的右手,重重的握在了一起。袁天罡、李淳风、孙思邈感受到黄俊明手心中的温热。眼中的不解慢慢变成了信任,在日后的历史中,被史官重重的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德九年八月,太宗即位,上令仙师百年百年道人编纂道藏,天罡子,黄冠子、妙应真人辅之。于天仙宫一小殿,互引为知己,共革玄门之弊端。图玄门之兴盛...世人赞:神道百年道人、神卜天罡子、神算黄冠子、神医妙应真人。此四道着,皆强唐凡世之神也。”

    黄俊明牵引着几位道长坐了下来,很自然的给几人的茶杯中填满茶水。双手一托下巴,缓缓地说道:“这样吧,咱们就从最基本的开始。”说着从道袍里取出几张纸,一个塞紧了木塞的小瓷瓶,几枝芦管笔。放在桌上。轻轻地拔开木塞,用芦管笔在纸上写下一排字。“玄门至高经典”几个字写完,轻轻地退到了袁、李、孙三人面前。

    “玄门至高经典?”李淳风将纸上的几个字读出。

    道教分支繁杂,每个道观自然有他们自己的最高经典,可若称得上玄门至高经典的,无非《道德经》莫属,对于这一点几个人都没有异议,于是李淳风接过笔重重的在道家至高经典之后写下《道德经》三个字。

    “玄门责任和使命”黄俊明又在之上写下几个字。这回可不像方才那个至高经典简单了。黄俊明的这几个字引起了几位道长的沉思。

    “责任,和使命。”袁天罡喃喃道。要知道这时让他们说责任和使命虽然也说得出,可是一定是驳杂不清的。黄俊明在纸上写出的目的就是要给三位道长一个警长的气氛。这些道教最基本的教义一定要凝练而易懂。一次定型,之后再慢慢的进行补充和解释。所以这样一来,让三个道长开始为难起来。

    “仙师可有眉目?”孙思邈想了半天,也毫无头绪。想来是黄俊明出的问题,黄俊明肯定有答案,便出声问道。可就这一问,让袁、李两位道长也反映了过来,紧紧的盯着黄俊明。

    可是这回他们可真心冤枉了黄俊明,要知道现在的道士虽然也是需要考试的,可是人家武当山的掌教算的上是黄俊明的养父,自然给黄俊明走了个后门,那考试必背的几个问题虽然黄俊明扫了几眼,可却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欠缺的也就是一个契机。黄俊明相信有一个契机就能想起原来的答案。

    “贫道也是毫无头绪,不过我等欠缺一个切入点。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就简单许多了。”黄俊明两手一摊,无奈的说道。

    切入点,三个道士喃喃道,又是一阵沉思,突然,袁天罡一眼瞥到了那张写了字的纸,脑中灵光一闪。道德!对!就是道德!想罢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贫道寻思着,可从道德二字入手。”

    道德,道字太过飘渺,早就准备更改教义让大众所理解的几人,自然不会再这个道字上下功夫,这样的话也只剩下“德”了。黄俊明此时也想起了什么。一把抢过纸,提笔写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修之于邦,其德乃...;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这一来,从自身到天下,都写了个全面,只是后三个字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只能空着。黄俊明开始沉思起来。过了几分钟,依旧毫无头绪,只得无奈的将纸推给几人。却忘了这句话本就是出自道德经。虽说进日以来常常研读经文可只是读熟而已。若论背下来,却还差些火候。

    三人一看,眼神皆是一亮。孙思邈满含深意的砍了黄俊明一眼,那眼神似乎在说我就知道,你知道答案。看的黄俊明一阵尴尬。明明就是道德经里的句子,将他作为道教的使命和责任却也十分的切题。。不过三人没想到是黄俊明是在是记不起了。只是一味感觉黄俊明是在给他们一个机会。毕竟如此一来。这教义等同于黄俊明一人所书。和这三人没什么干系了。

    所以袁李二人看向黄俊明的眼中又夹带了些感激,不是说孙思邈心境高,只是袁李二人出身官场,对名看的更重些。

    这事送上来的名利,袁天罡怎能不收?于是提笔在修之于天下,其德乃..之后写下了一个普字。写完字之后转手又将笔转给孙思邈,孙思邈这时有些尴尬起来,他可没有袁、李二人那么重的名利心,只见袁天罡递过笔,也不得不接,沉思半晌只得无奈的接下,按照原文所述。在修之于邦,其德乃..之后写下一个“丰”字,才将笔转给李淳风。

    而李淳风也是熟知经义的,自然有底气,接过笔也不拖沓,直接在最后一个空位上写下一个“长”字。

    如此一来,总算将这责任和使命写的完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饶是黄俊明脸皮在厚看到这几个字,也有些尴尬。暗自下定决心,修订道藏的时候好好恶补一下经义。

    不过如此一来,几人对这个问题显然都是满意的,也不必再这个问题上在做纠葛。黄俊明直接提笔一口气写到:“道教最高信仰;特色;行为标准;生活态度;自我修养;理想状态;主体;善恶报应;修炼要诀。”这可是一大串的基本问题。想必进境应该很快。黄俊明一写完就将纸推了过去。

    ——————————————————————————————————————————————————————————————————————

    今日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另招收书评区副版主!强烈推荐《步步封疆》喜爱官场文的可以看一看。

    关于书友评论,“民”字避讳一事。唐太宗即位后曾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本章中对于芦管笔一说,《诗经》载:“静女其变,遗我以彤管。”彤管就是最早的芦管笔。虽然西南也想写羽毛笔之类的,但是总觉得一个道士抓根毛写字有点有损形象。而关于羽毛笔,事实上在唐朝也是有的,算不上什么发明,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