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目录:新二战风云| 作者:六角小猪| 类别:历史军事

    当苏联红军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成功登陆的消息传开之后,英美盟军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就在九月二十一号上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山发表演讲,他向全世界宣告,自从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美利坚合众国所开展的,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全面反击,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而今,随着一系列战役的结束,美军已经占领了包括台湾、冲绳在内的临近日本本土的重要岛屿,与此同时,日本军队的有生力量,已经在美军的打击下变得残破不堪。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旨在登陆日本本土的战役,也到了最后发起的时间了,因此,罗斯福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宣告,在今后亚洲的作战中,盟军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日本本土的最后作战,以求尽早结束在亚洲地区的战争。

    罗斯福这一篇看似在发布作战宣言的演讲,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那当然就是最基本的含义,即美军将会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发起对日本本土的进攻战役;第二,他在提醒苏联政府,亚洲的日军实力并不是他们苏联人单独打垮的,至少在歼灭日本联合舰队方面,美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罗斯福是在提醒苏联,“盟军部队”应该注重合作,而这份合作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还应该体现在由战争演化来的利益分配上。苏军目前在日本本土突然实施的登陆作战,显然违背了这种合作的最高定义基准。

    其实,按照美国政府最初地战略打算。登陆日本本土的战役,是根本就排除在作战计划之外的部分。在亚洲战场的一系列战役中,美军无疑是承受了巨大伤亡代价的,日本士兵近乎是歇斯底里的战斗意志,让美军的士兵大感头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起登陆日本本土的战役,那么毫无疑问,美军将会承受更为惨重的兵员损失。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发起登陆日本本土的战役,还有一项很重要地顾虑。那就是这场战役一旦打响,那么在远东陈兵上百万的苏联。将势不可免地加入战斗。而一旦这种局面出现,那么按照苏联人的贪婪。在日本谋求进一步地利益,将成为了他们的下一步打算。

    为此,按照美国政府的打算,他们决定放弃进攻日本本土的计划,转而利用其他一些手段,迫使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无条件投降。而这些手段,就包括持续向日本本土的外围地区发动攻势。在压缩其生存空间的同时,给日本政府制造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强大压力。与此同时,利用大量地空袭,对日本本土实施高空打击,消磨他们的作战意志。

    正是出于这一点考虑,从拿下了台湾之后。美军便开始利用其舰载航空兵的力量,对日本本土实施了持续数个月的不间断轰炸。

    由于在战略出发点上的不同,美军的空袭同苏军地空袭完全不同。他们不选择重要的军事设施为轰炸目标,而是主要轰炸日本本土的大中城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最根本上动摇日本全民地作战信心。

    在这种空袭思想的支配下,持续了数个月的轰炸令日本损失惨重,美军前后将多达三十余万吨的炸弹,倾泻到了日本的国土上。可多少令美国人感到几分郁闷的是,尽管日本在空袭中损失惨重,日本国内大中城市有百分之五十在这场规模空前的空袭中被毁,但是他们仍旧没有打算放弃武器,最后无条件投降。而偏偏在这个时候,苏联人在日本北方登陆成功了。

    “绝不能让苏俄人抢走一切,我们已经在某些方面落后了,因此在这最后的关头,我们有必要迎头赶上去。”罗斯福的一番讲话,最终导致了美军在日本九州鹿儿岛登陆战役的爆发。

    鹿儿岛登陆作战的最初发起时间,为七月二十五号凌晨,也就是苏军成功登陆北海道的第五天。同苏军的登陆作战比起来,有着强大航母编队为依托的美军,显然在登陆战上更有效率。为了能够一鼓作气拿下鹿儿岛地域的主要登陆场,美军调动了庞大的陆军、海军部队,其总兵力多达七十万。在抢滩登陆战役中,担任地面进攻任务的,是陆军中将巴克纳所指挥的第十集团军的七个师,外加海军陆战队的第一、第六两个师,总兵力约达二十五万。而担任空中掩护以及海上支援的,是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所指挥的整个太平洋舰队第五舰队以及弗雷泽海军上将所指挥的英国太平洋舰队。其势力之庞大,足以令人咂舌,仅仅是那三十六艘航母以及那两千余架舰载机,差不多就能够将日军设在鹿儿岛南端的海防阵线翻一个底朝天了。

    这场战役打得没有丝毫悬念,从二十五号清晨六点开始,由一百二十架b-29轰炸机所组成的三个空袭编队,由台湾美军临时机场起飞,开始对日本鹿儿岛防线实施所谓“焦土”的空袭任务。

    将近六点三十分,三个空袭编队抵达制定目标上空,随即鹿儿岛的上空如同下雨一般,数之不尽的硕大燃烧弹一个紧接着一个的掉落下来,毫无保留的砸在了日军的海防阵地上。一百余只“地狱火鸟”的翻飞,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将鹿儿岛地区的滨海防线带进了沐火的泽国,那海滩上燃起的熊熊大火,在远处望去就如同时黄昏时天边的火烧云一般壮阔。

    仅仅是不到三十分钟的地毯式焦土轰炸,这种出自波音公司的“地狱火鸟”,便将鹿儿岛海滩沿线,共计二十余平方英里的日军防御工事化为灰烬。无数隐藏在地堡工事内的日军士兵,没有直接葬身在熊熊燃起地大火中。却被瞬间升腾起的高温活活蒸死,变成了散发着恶臭气息的“油排”。

    “焦土”轰炸结束半个小时之后,七点整,美军的登陆作战正式展开,在成群的舰载飞机掩护下,数之不尽的士兵蜂拥而起,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鹿儿岛的几个主要登陆场。防线上的日军面对这种强大攻势,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曾让他们倚为屏障的沿海防线。仅仅在两个小时内便土崩瓦解。美军成功夺得鹿儿岛地区地战场主动权。截至当天下午五点,六万余名美军士兵在鹿儿岛成功登陆。从而标志着日本本土南线战场最终开辟。

    面对美军在日本南部地区的登陆,尤其是罗斯福在国会山所发表地那份意有所指的演讲。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地楚思南,是不可能不做出应有的反应的。不过在美军发起对日本本土的战役这件事情上,无论是楚思南还是苏联军政高层,都是乐见其成的,毕竟美军南线战场的开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苏军所面临的压力。

    基于这一点考虑,就在罗斯福发表国会山演说地第二天。克里姆林宫以楚思南的名义发表通告,通告肯定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盟军应该在进攻日本本土战役中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加强合作的主张,同时,再次重申,盟军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的同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达成任何形式上的停战协议。

    当美军成功在鹿儿岛登陆。克里姆林宫与七月二十七日再次发布通告,在这份通告中,楚思南详细地阐明了这一阶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面。同时,他号召全世界受法西斯屠害的民族继续团结,为赢得战争最后地胜利而努力。就在这份通告中,楚思南揭示了他对战争的一个最终看法,同时,这个看法也被西方国家一直抨击为“最血腥、最残暴的独裁者的宣言”。

    “数年来,我们在战争,为了和平,为了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而战,在这场战争中,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血淋淋的代价。而今,这场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面对即将到手的胜利,我们不得不慎重的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那些侵略成性,从骨子里透出扩张思维的敌人,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一个亲历了这场战争,并且自始至终都置身其中的人,我倡议全世界深受法西斯战争所蹂躏的人们,鼓起最后的勇气,硬起你们曾经软弱的心肠,给我们的敌人以最后的、最猛烈的一击……我们宁可多流一些血,多牺牲一些同志,也要将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后,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与其留给我们的敌人一片重新滋生战争的沃土,不如带给他们一个寸草不生的废墟。”

    作为苏共中央的第一书记,苏军最高统帅部的统帅,楚思南说的话,那就是指示精神,那就要毫不犹豫的在全党、全军予以贯彻执行的指导性思想。

    就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苏军明显加快了在北海道战场的各方面推进速度。截止到二十三号,苏军十二个集团军先后在雅内周围地区登陆,并迅即展开了对日军防御纵深地带的突进。由于炮兵、装甲兵部队的成功登陆,有了重火力支持的苏军步兵进展神速,天盐、枝幸、坟别、士别等日本北海道一系列的城市,先后被苏军攻克。

    但是随着战役的推进,尤其是在成功的夺取了北海道重镇旭川的门户士别之后,苏军的进攻开始变的缓慢下来。北海道这个地方,地势是中部高,四周低,火山密布,整个岛上,山地面积占据全岛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还要多。

    当苏军拿下士别之后,战线已经基本推进到了北海道的腹地,在这种多山的地形环境下,他们再次面对曾经在朝鲜战场上面对困难局面,那就是要同隐藏在山中的日本武装力量进行山地野战。毫无疑问,这种战争是苏军最不喜欢也最打不习惯的,往往在夺取一个日军建有暗堡的山头时,苏军都要付出惨重地代价才能最终获得胜利。最为严重的是。这次同当初在满洲时作战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是在日本的国土上作战,苏军当初享有的那种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已经没有了,与此相反的是,他们还要时不时的提防那些武装起来的老百姓的突然袭击。

    很显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绕开那些敌人所盘踞地一座座山头,直接继续向纵深方向实施推进的话,那么随着他们在战场上地推进,其后翼运输补给线。将时刻遭受到强大的威胁,因此。避实就虚地进攻策略是不可行的。更何况在这里,被围困在山上的日军小股部队也不容易被困死。毕竟他们能够从附近的城镇、村落里得到补充。苏军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咋一看上去,就像当初日本入华时所遭遇的困境差不多。

    如何解决目前这种环境下的困境?对这个问题,以崔可夫为首地苏军高层指挥官们经过了一系列的探讨,最终也未能得到一个很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万般无奈之下,崔可夫开始考虑战役最初时候楚思南所提出来的那项建议,即尝试着让抗联的部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人在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地近十年时间里,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战争策略,他们所发明出来的各个战术,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却创造出一系列地经典战役。如果在这时候动用那些抗联的参战部队。由他们这些富有游击战经验的士兵去对付狡猾的日本人,想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有了这个考虑之后,崔可夫并没有直接付诸实施。而是事先向楚思南做了汇报,以听取他这位统帅的最后意见。很显然,其后所发生的一切,证明了崔可夫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楚思南对他的这个提议非常重视。

    就在苏军持续向北海道纵身推进的时候,楚思南以个人的身份在科尔萨科夫约见了以为他所熟悉的信任抗联最高指挥官,并就崔可夫的提议,征求了这位指挥官的个人意见。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楚思南真正了解到了这位以狠辣著称的指挥官是多么的决绝,他从各个角度,为楚思南分析了对付日军所谓游击战的弱点,以及要想对付他们应该采取哪一种策略最为稳妥。

    按照这位指挥官的分析,日本同中国的情况迥然不同,中国国土幅员之辽阔,物产之丰富,绝对是日本那弹丸之地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辽阔而复杂的地理环境下,大规模的游击战才真正有运作并逐步发展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中国敌后战场所进行的游击战,是自己**生存体系的游击战,简单讲,就是敌后根据地都是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的,中国的游击战之所以能够进行数年之久,同这份自给自足是绝对分不开的。

    而反观日本的现状呢,他们一没有辽阔的游击战场,二没有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三没有充足的国内资源,像他们这样的游击战,似乎只能用“没前途”这三个字来形容了。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负隅顽抗,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苏军的进攻造成威胁,完全是因为占据着牢固工事以及有利的地形。说白了,这就和占山为王的土匪没有任何区别了。

    至于说要如何对付他们,那也并不困难,日本人在中国战场上对付游击战的那一套,完全可以拿来用到他们自己的身上,而且想来应该很有效果。

    当然,鉴于时间关系,“蚕食”那一套就没有必要去搞了,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三光政策”也并不可行,但是“清乡”政策,却很有必要实行一下。“集村并户”,将北海道复杂山地地区的平民集中起来,以大型的、受军队管制的集镇取代原有的散布村落,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日军散兵就地取得粮食补给的可能性,从而也就等于是消灭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民众基础。

    北海道作为日本极北地区的一个行政区划,原本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就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外围的沿海地区,其内陆山地地区,原本的居民就不是很多。因此,从这一点上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集村并户,并非是一个多么浩繁的工程。

    与抗联指挥官的一番深谈,令楚思南最终下定了决心,尽管他知道在实行这项政策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当地居民的反抗,流血冲突的时间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更何况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日本人自己发明出来的,如今反过来用到他们自己身上,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嘛,《旧约》里还有一句话叫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呢。

    就这样,在前线的战斗仍旧在持续进行的时候,在占领区内,大规模的、强制性的“集村并户”行动,相继在以枝幸、士别、坟别为中心的地区内展开。随着每一场战役的进行,每一次战场的推进,都有数以万计的本土居民被集中起来,驱赶到后方那些临时建立起来的居留地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