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二更)

目录:大唐极品闲人| 作者:刺刀特种兵| 类别:历史军事

    戒rì王,古印度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当地兴都斯坦族人,他诞生的时候,正值笈多王朝在白匈奴人打击下土崩瓦解的年代。

    在笈多王朝覆灭之后,北印度又恢复到了从前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北印度,主要有四大强国,分别是以德里附近为心的坦尼沙王国,以曲女城附近为心的穆里克王国,恒河三角洲的高达王国和昌巴尔河流域的摩腊婆王国。在长期的合纵连衡之后,逐渐形成了两大阵营,坦尼沙和穆里克为一方,高达和摩腊婆为另一方。

    戒rì王就是坦尼沙国王波罗?瓦尔那的次子,他的父亲在位之时,逐渐吞并邻近的小国,开始强大起来,进入了诸雄争霸的行列。由于自称属笈多王族的旁系后裔,因此也有人将戒rì王朝视为笈多王朝的延续。戒rì王之上有一兄一姐,兄长罗贾伐弹那原为王国的继承人,英勇善战,姐拉芝修黎嫁给了穆里克国王格拉巴伐尔曼,以加强两国的联盟关系。

    公元604年,年仅15岁,尚为王子的戒rì王随兄长罗贾伐弹那率军征伐王国西部的白匈奴人残余势力,此时国内发生了大变局,父王波罗?瓦尔那突然病逝,母后以身殉葬。与此同时,夙敌高达和摩腊婆两国联合起来,大举发兵进攻坦尼沙的盟国穆里克,穆里克国王格拉巴伐尔曼兵败被杀,王后拉芝修黎被俘。

    两**队还准备进攻坦尼沙,值此危局,戒rì王随兄罗贾伐弹那快速返回国内,罗贾伐弹那立即继承王位,任命戒rì王留守国内,自率万余骑兵进援曲女城,在取得节节胜利之时,却被高达国王设赏迦派人暗杀,群龙无首的坦尼沙军队由胜转败。

    此时已是公元606年,戒rì王在重臣婆尼为首的群臣拥立下继承了王位,随即以倾国之力进攻曲女城,为了战胜比他势力雄厚的设赏迦王,戒rì王一方面与慑于设赏迦王的扩张势力的阿萨姆王结盟,造成两面夹攻设赏迦的形势。另一方面,针对设赏迦王迫害佛教的行径,采取了敬礼佛教的政策,邀请摄铠王从小的好友,在当时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大师rì友入朝参政,使他获得莫克利王国的臣属及民众的好感,从而有助于他将设赏迦王驱逐出莫克利王国的领地。

    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时,戒rì王得知其姐拉芝修黎已从高达国王设赏迦那里逃脱,便率部分人马离开战场寻找拉芝修黎,最后在迪亚山林找到其姐。

    回到战场的戒rì王更加英勇,在婆尼的辅助下大获全胜,赶跑了敌**队,恢复了穆里克国,由拉芝修黎担任名义上的女王,实际上由戒rì王统治。

    经过年战争,他不但收复了穆里克王国及后笈多王国的领地,而且征服了恒河流域其它一些小王国。统一后的国土已从奔罗伐弹那延伸到比阿斯河。

    至此,戒rì王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基本确立,后来在612年坦尼沙和穆里克两国正式合并,戒rì王任国王,迁都曲女城,历史上将这一年作为戒rì王朝的开端。

    戒rì王随后建立了建立了象、车、马、步4大兵种,将象军扩大到万,马军十万。依靠这支庞大的军队,以此为基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一统印度的战争。

    公元620年左右征服信德地区,622年左右兼并孟加拉,630年使富饶的海岸王国伐腊比臣服。北印度的迦摩缕波王国和西印度的伐腊比王国先后承认了戒rì王朝的宗主权,而夙敌高达王国则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在637年设赏迦王死后,戒rì王控制了这个地区。

    公元633年,戒rì王聚集了全部兵力,打算征服南方之雄的遮娄其王朝,英勇善战的摩诃刺陀人奋起反击,使他未能取胜,这也是戒rì王的征服史上唯一的一次败仗。这一仗将其势力范围的南部疆界限定在纳巴达河。

    戒rì王没有因此而放弃战争,又将征伐的矛头指向奥里萨地区。公元637年,征服乌荼国,642年左右将繁荣的海港王国恭御陀划入其帝国的版图,这是戒rì王进行的最后一次战争。至此,戒rì王达到了其统治的极盛时期。

    他已经拥有恒河流域的全部,他的势力范围东达布拉玛普特拉河,西临印度河,北到雪山,南至纳巴达河。达到除古吉拉特和西旁遮普之外的整个北印度地区,统治人口据称达到2150万人,成为继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之后又一个基本统一北印度的政权。

    尽管如此,戒rì王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央集权的国家。他的庞大的帝国只是个依靠武力结成的松散联盟。萨他泥湿伐罗、卡脑季、摩揭陀、羯朱嗢祇罗国在其直接控制之下。其余三十余个王国各有其君主、军队,各有其官僚制度及法律制度。它们只是屈从于戒rì王的威力,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向他称臣纳贡。

    为了维系这个靠武力征服的帝国的统一,戒rì王建设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以往的朝代相比,戒rì王更重视象军的建设。他初继位时只有象军五千,到了公元612年,将象军扩大了十二倍,其数目由五千一跃而为万。这是因为象军的来源及其使用更适合于印度古代多森林的地理环境。

    在停止了征伐之后,戒rì王开始整治国内,制定了一套分封制土地政策,后世也将戒rì王朝称为印度封建制度最后确立的时期。

    国王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仅直接占有大部分土地,还赐封给寺院、官吏、王公贵族以采邑。封建赐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割免国家赋税的教田或“福田”,是封建帝王永久赐赠给高级婆罗门、佛教高僧、印度教神庙、佛教寺院的封邑土地。另一类是封赐给世俗高级官僚贵族,作为俸禄或服务报酬的职由或禄田份地。被封赐的村社变成新兴封建领主的私有领地,原来由国家直接管辖和控制的zì yóu农成已经沦为向封建领主交租纳税、受其管辖的封建依附农民。封建采邑制行以确立。国有土地的大量分封和再分封造成王权削弱,促使封建领主脱离央权力的控制。

    戒rì王还建立一套“刑政甚肃”的等级制官僚机构,央zhèng fǔ由大臣会议辅佐戒rì王进行统治。戒rì虽以“治、仁政”闻名于世,但刑法比笈多王朝严酷。

    总管戒rì王统治的四十余年间,北印度还称得上相对稳定繁荣。然而在他死后,帝国开始分裂,北印度也重新回到了从前王朝林立的局面。

    公元647年,戒rì王死,没有留下嗣子。靠武力维持的庞大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了。古代印度从未有央集权的观念和传统,而戒rì王征战打下的帝国,实际上也近似于众多封建王公组成的联盟,戒rì王只是担当盟主的角sè。此后印度历史进入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无序状态,直到12世纪末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富汗的封建主入侵,德里苏丹国建立以后才得重新统一。

    戒rì王属于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的英雄,他的帝国虽然仅仅延续了三十多年,但在这短暂的时期,他使北印度统一,他大兴化事业,产生出以波纳为代表的一代豪,他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化交流,使那烂陀寺名扬四海。应该说,戒rì王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

    虽然和华夏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以及西方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查理曼大帝等帝王相比较的话,戒rì王的功绩算不上什么,但是当杜睿直面这个已在暮年,却依然威风不减的帝王之时,心却还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尊敬的国王陛下!请允许我代表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向您致以崇高的问候!”

    戒rì王在杜睿躬身行礼之后,伸手虚托了一下,微笑道:“欢迎你!尊贵的大唐使者,你的到来,让本王倍感荣幸,也请你在回程之后,向大唐君主带去本王的问候!”

    接着戒rì王详细的询问了一下,杜睿等人此行的所见所闻,当他听说杜睿是穿越了整个欧罗巴大陆之后,到达天竺之时,也是微微一惊,显然他对于杜睿那个地圆说的新概念一时难以接受,却也不觉得如何反感。

    “这可真是一项伟大的壮举,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本王也要尝试一下!”戒rì王笑着说道,似乎当真对环球航行兴趣很大。

    可是杜睿闻言,却不以为然,以当前印度航海科技的发展程度来说,他们永远都没有可能完成这项壮举。要不然历史上,他们也不会被西方人殖民了几个世纪。

    “东方客人,也许你有兴趣见一下,本王这里的另一位东方客人!”戒rì王突然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说了一句。

    杜睿闻言,微感诧异,这里也有大唐人?可是根据他的记忆,太宗派王玄策出使天竺,还要到两年之后。

    杜睿正琢磨着,殿上已经走过来了一个僧人,杜睿一见,脑突然蹦出了一个名字一一玄奘法师!

    聚集在玄奘西天取经,是从贞观三年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才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年回到长安。

    这个时候玄奘确实应该在天竺,而且据史料记载,玄奘在天竺求取佛学之时,就曾受到了戒rì王的照顾与帮助。

    “来的可是玄奘法师!”杜睿忍不住出声问道。

    进来的僧人闻言一惊,很显然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听到家乡的语言了,微微一震错愕之后,僧人看向了杜睿,双手合什,行了一个佛礼:“正是贫僧,居士如何知道贫僧的法名!”

    见来的果然就是玄奘,杜睿也忍不住一阵激动,甚至比方才见到戒rì王更甚,要知道,玄奘这个名字在rì后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

    眼前的这个僧人和杜睿前世在电视当看到的那个唐僧可是大不相同,没有那么风姿俊朗,也没有那么年轻,看上去有些苍老,满面风霜之sè,身形不高,略显消瘦,皮肤也是微黑,长相更是寻常,但是对这个僧人的大智大勇,杜睿还是十分钦佩的。

    杜睿重生到这个年代的时候,玄奘已经出发来了天竺,却没想到在这个地方两人居然见面了,还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在下是大唐皇帝陛下钦命宣抚使杜睿,奉皇命出海宣扬国威!却不曾想能在这里遇见大师!当真是缘分!”

    玄奘一开始听杜睿居然是奉了皇命来的,心还不免一阵紧张,毕竟当初他出走拜佛求经,并未得到允许,要是放在后世可以称得上是偷渡行为,还以为杜睿是来抓他的,不过杜睿后面的话,却又让他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毕竟他不过就是一名小小的僧人,还值不得大唐皇帝为了他兴师动众。

    “能在天竺遇见故国之人,也是缘法!敢问居士,大唐当今风土如何!?”

    玄奘离开大唐的时候,虽然天下已经重归一统,但是却并不稳定,四处盗匪恒生,江南地面更是就不太平,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困苦。

    杜睿笑道:“吾皇治国,夙兴夜寐,不曾有过半分懈怠,如今大唐之强盛,远超炎汉,更胜杨隋,当称得起国泰民安!大师离国rì久,此次何不随我一同回去!”

    玄奘闻言,面sè顿时黯然,道:“贫僧如何不想回去,只是担心圣上不肯饶恕此前的罪过!”

    杜睿闻言大笑道:“大师此言谬矣,敢问大师此前不远万里,来这佛国,所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求取真经,将佛学引向动土,超度世人,如今为何却因己罪,止步不前!”

    对于佛学,杜睿是相当反感的,特别是佛学教导人逆来顺受,以修来世的理论,更是让他言无不以,但是此次见着玄奘,杜睿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或许经过改良的佛学,对于社会的安定,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如今虽然大唐抑佛扬道,然而佛家毕竟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根除,完全没有可能,既然如此何不利用玄奘从西天取回的“真经”,加以整理,然后用来改良佛门。

    主意已定,玄奘这个其貌不扬大的和尚在杜睿的眼简直就成了一个宝贝,杜睿前世最恨的就是国人缺乏攻击xìng的xìng格,遇事逆来顺受,能忍则忍,这样的xìng格如何能够使华夏民族再一次君临天下。

    如今有了一个好机会,杜睿自然要好好把握,先把佛家给改良了,然后再是儒家,彻底改变华夏民族本就不该有的那些劣根xìng。

    玄奘是个实诚人,哪里知道杜睿肚子里的弯弯道道,闻言不禁大是汗颜,甚为自己的怯懦感到羞耻,双手合什,行了一个佛礼,道:“阿弥陀佛,居士所言,使贫僧茅塞顿开,看起来贫僧终究是着了小道,空恋这一身臭皮囊,却忘记当年离开大唐国土之时,发下的宏远!”

    杜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如何劝说玄奘改良佛教的问题了,不过现在还不能急,便笑道:“大师能够顿悟也是一桩美事,他rì回返大唐,在下也定当在圣上面前为大师求情。”

    “阿弥陀佛!”

    事情已定,虽然戒rì王非常舍不得玄奘离开,但是见玄奘回返之意甚为坚决,便也不在坚持,当天在王宫之,设下盛宴,一来为了欢迎杜睿,二来为了给玄奘践行。

    杜睿原本打算来这里,只不过是为了最后再看一眼古印度明,谁知道居然还能yīn差阳错的有了这么大的收获,当真是意外之喜。

    在曲女城住了三rì,杜睿便要返回了,一路向东,回到坎德拉港,宝钗等女怎的都没有想到,杜睿往曲女城走了一遭,回来之后,居然还带着一个和尚。

    此时玄奘离开土rì久,名声不显,居然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事实上,玄奘法师在离开原之时,就已经是非常有名的佛学大师了,只不过随着他擅自西行,关于他的一切也被严禁谈乱,说起来,恐怕在太宗的心,早就将玄奘当成了一个叛国者。

    船队出海,一夜无话,次rì直待到傍晚,杜睿才好整以暇的到了玄奘所居住的船舱,宝钗奉上香茗,杜睿微微一笑,便扯开了话题。

    “大师钻研佛学rì久,小子愚钝,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大师!”

    玄奘连道不敢。

    杜睿一笑,道:“敢问大师,何为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