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九十回 权势太重也不好

目录:东吴国舅| 作者:我道然| 类别:历史军事

    乔仁在江边作别远征九州岛的甘宁舰队,同时心中对于甘兴霸的节艹很是不相信,甘宁年近六十还是老色棍一个,家里面妻妾成群,乔仁很担心甘宁会被邪马台女王给勾上了床。..

    就在乔仁胡思乱想之际,一计马绝尘而来,马上之人和那乔仁有七分相似,最主要的是那份气质,是十成十的相似。至于长相那就不必多说,长的是丰神俊朗、面如冠玉,白玉瑕。

    “父王,汉帝刘备驾崩了!”乔循一下马就步靠近乔仁,口中道出一个惊人的消息。

    父王,当然指的是乔仁,孙策建国之初就推行了郡王之爵,以军功得封来鼓励将领开疆拓土,一统天下。周瑜的江陵王、鲁肃的临淮王、吕蒙的武昌王就是异姓得封的典型案例,而身前得以封王的却只有乔仁和吕蒙两人而已,去年孙策检录战功册封乔仁为汉阳郡王,为诸侯之首,位等同于宗室诸王。

    “刘备驾崩了?何时的事?”乔仁脸色不变神色平静的问道。

    “蜀国的使臣邓芝已经到了建业,据说是今岁元月初二。”乔循现在是太子右弼都尉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可乔循对他父亲的冷淡表示出极大的疑惑。“父亲已经知道了?”

    “不知道!”乔仁微笑着由乔循扶上马匹,边对乔循说道:“是不是觉得,孤的表情太镇静了。”

    “是!”

    “哈哈,子道乔循表字,比可知刘备多少岁了?六十六,他去世理所应当,有什么值得孤震惊的。不过孤倒是关心蜀中的情况到底如何?”

    乔循一想似乎也对,刘备六十有六的年纪去世在当时也算作是高龄了,寿终正寝。“父王,据刘备遗诏,汉丞相诸葛亮、大司马徐庶、大将军张飞和卫将军李严四人共同辅政。”

    “预料之中。”乔仁轻松驾驭着马匹,同时又对蒋济说道:“子通你不是一直疑问孤为什么要将徐庶放回去吗?这就是答案。”

    “大王高明,若是蜀中只有诸葛亮的话,即使刘备安排有掣肘,但以诸葛亮的能力不出半年就能完全掌控局面,到时候汉国就会以诸葛亮为首形成有力的统治集团。而若是徐庶在的话,刘备必将以徐庶为首给诸葛亮搭建一个制衡势力,这时诸葛亮就不能顺心所欲,汉国必将分成两派互相掣肘。”蒋济抚掌大笑,似乎为刘备的行为而笑。

    “可是父王。”这时乔循有不明白了,“为何汉帝会给诸葛亮造一个打擂对象,这样不是不利于汉国内部平稳吗?”

    “子道,这就是帝王心术,诸葛亮一人秉政固然不错,但是诸葛亮的姓格事巨细皆出自他手,久而久之幼帝就如同摆设,即使等到他曰幼帝有足够的经验主持国政,诸葛亮也不见得回把权柄交回给刘禅。刘备是何等的精明如何不会料到这点,故而徐庶就是他的一张王牌,徐庶精于军事、谋略极强,刘备必会将军队托付于他,有了军队的大司马足以和丞相抗衡,到时候所有事情都不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

    “原来如此!”乔循点了点头,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都懂了。

    “回头太子有疑问,就这么跟他说。好了,要走点了陛下怕是还等着我呢!!驾!”

    “大王,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蒋济走到一半突然开口,冒出这么一句神神秘秘的。

    “说吧!!子通你我之间如同兄弟何事不当讲。”却不知昔曰在合肥,是谁拿着剑逼蒋济投降来着。

    “喏。大王如今贵为大吴的异姓王地位之高人企及,而且又身兼太尉、领军大将军数职,文武皆重,权势二。大王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皆仰仗于陛下之信任。但大王,臣还是要说一句,您的兵权太重,即贵为太尉典领全国兵马,又为领军执掌京师之防务,建业城内居然全是您的麾下,而且至上军大将军去后、魏延又低调行事,五军之中只有你一人说了算。”

    蒋济顿了一顿接着说道:“陛下越来越老,疑心也越来越重。大王今时今曰比之长平候如何?”

    长平候既是卫青,卫青功绩至高最重要的是卫青和汉武帝关系亲密,甚至其陵墓比皇后的都还贴近孝武帝,乔仁自问周瑜还差不多能比,自己可没达到那种程度。

    “多有不如。”

    “大王可还记得巫蛊之祸。”蒋济声音不由得一颤,饶是他自己说出这种话都在颤抖。

    乔仁闻言神情一滞,霎时间脸色苍白像是想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事情。就在年前林姬也为孙策诞下一子名为孙淳,封了越王。

    “你是说自削权柄?”乔仁寒声道。

    “某建议大王,辞去领军大将军一职,换句话说就是辞去四军统御之权。只要五营还在大王手里,一旦有变控制宫城人再能左右局势,为了太子,大王必须如此。王莽、诸吕之乱不远,陛下必会有所猜疑。”

    没办法谁叫两汉的外戚们都太彪悍了,尤其是蒋济没有提到的东汉的历任大将军们,那是外戚干政的典范。

    ???????????????????????????

    建业太初宫宣化殿,孙策高坐于御座之上,殿中群臣几乎该来的都来了只差乔仁一人,而堂下正立着一人却是汉国使臣邓芝。

    汉吴两国既然是联盟,蜀汉皇帝驾崩,帝继位这种大事焉有不通知之理,而且邓芝此来还背负着诸葛亮的一个任务,就是邀请吴国使臣到成都参加刘禅的登基大礼。刘备虽然死了,刘禅在实际上已经是皇帝了,但是却没有举行登基大礼,而要等到六月之时举行,这是有礼法可依的。

    “大汉皇帝驾崩,太子殿下即将荣登大宝,思及两国向来盟好,特命外臣溯流而来邀请贵主吴帝陛下遣使观礼。”邓芝一躬身对着御座上的孙策说道。

    “诸爱卿觉得如何?”

    “臣以为合适,自古帝王登极皆有盟国、邻国使臣观礼,古之如此今之亦然。”张昭首先出列,身为重臣原本他按资历他是最应该当丞相的,但老爷子大司马当上瘾了,直接推荐顾雍去当丞相,他还是霸占着左大司马的位置。

    “臣亦以为可以。”丞相顾雍也站出来了。

    有了两名重臣的支持,孙策也没有什么值得反对,反正他也想派人往成都一行,窥看一下蜀汉的情况到底如何。

    “何人可为使?”孙策拖着脑袋对群臣发问,状态之悠闲丝毫不见半点哀伤之意。

    “臣以为督军大将军诸葛瑾,可为使。”

    邓芝闻言低着头偷笑,他是诸葛亮的嫡系,此次出使吴国还有一个秘密任务就是为诸葛亮拉一个外援,稳固其在国内的地位,这是战国时期诸相邦、太宰的常用手段,而东吴这边能为诸葛丞相外援的,当然就是诸葛亮的胞兄,同样身居高位的督军大将军诸葛瑾咯。

    “督军大将军要监督五军,岂能长时间不在建业。”就在这时碧眼金发的孙权横插一脚,出列说道:“臣弟以为当以都王侄为正使、中坚校尉为辅。”

    “孙松!张温?”邓芝闻言差点没站稳,诸葛瑾没招来倒招来了乔仁的两个嫡系,似乎乔仁和大司马徐庶关系密切吧,别给诸葛丞相的对手找来一个外援。

    孙策诧异的看着孙权,在他的臆想中孙权似乎已经淡出朝政了,不过孙松的确是个好选择,这小子如今也有二十来岁了官居左护军,地位也合适,而张温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

    “好就以孙松、张温为正副使臣出使汉国!”未完待续。